石芳芳
新課程的品德課程改革是要求從“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課堂蘊含著巨大的生命力,貫穿于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課堂評價,同樣也是應該充滿生命力的。精彩的品德課堂評價,應是學生生命中“一次次難以忘懷的經歷”。同時,在新課程理念下,即時評價已經成為教師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一種表現,不僅彰顯教師的魅力,還對學生的回答、表現做一個即時反饋,這樣,學生才會樂于接受。
課堂的即時評價是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態(tài)度、方法、過程、效果等方面進行的即興點評的過程,主要起著反饋、激勵、調控和導向的作用。有的人覺得是非常簡單的教學反饋,但我認為不僅僅如此,更是對學生的負責、尊重。教師運用激勵的方式、寬容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充滿智慧地予以評價,能讓學生的回答成為可以利用的資源。下面,我將結合自身實際以及學生表現談一下品德課堂教師即時評價的重要性。
一、淺析自己課堂即時評價的缺陷和不足
(一)評價過于含糊,缺乏有效性
在品德課上,調控技巧我很缺乏,面對學生隨機的回答,很難應對,只好用語氣詞“嗯”“哦”“啊”來回應學生的回答,當發(fā)現學生的回答答非所問或者不夠清晰完整時,也只會說“請坐下”“誰再來說一說”或者說:“這是你的觀點,誰再來發(fā)表一下自己的觀點?”再或者說:“不錯,你真棒”……以上種種評價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教師沒有真正地去評價學生,學生也不能從教師的評價語言中獲取明確的態(tài)度。哪怕是“是的”“你真棒”這樣的評價語言,看上去是肯定學生的回答,但是學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最終也無法肯定自己。所以,這些評價語言對于學生來說是無效的。
(二)評價過于武斷,唯預設是尊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都提前進行課堂“預設”,只有準確的、切合實際的預設才能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不斷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常常會顛倒二者之間者的關系,怎么預設的怎么問,怎么預設的怎么評價,以致出現這樣一種怪現象:只要學生的回答符合教師的預設,那么,教師就會評價學生“正確”;如果學生的回答不是教師的預設,那么,即使你再有創(chuàng)意,教師也要大費口舌把你的回答拖回到教師預設的軌道上來。我的這種課堂評價對象已不再是學生,而是學生回答出的答案;我關心的只是學生的回答是否與我的預設一致。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會受到冷落甚至會不斷地被否定。
二、再現總結自己課堂教學的做法
基于上述評價不當的現象,在學校領導教師的幫助下,我積極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系統(tǒng)學習評價理論,并且把學到的付諸于實踐,接下來,我將把自己近來的做法總結如下。
(一)堅持以生為本不動搖,構建和諧的評價氣氛
新課程的評價注重發(fā)揮評價的發(fā)展功能,讓評價過程成為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學習過程。想要即時評價發(fā)揮作用,促進學生發(fā)展這一根本功能,那就必須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開放、和諧的課堂,同時,教師也要樹立以生為本的觀念。
(二)堅持激勵評價不動搖,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活力
興趣是樂學的先導,是創(chuàng)新的動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進主動學習、積極創(chuàng)新的有效方法。小學生的道德言行比較簡單,與外界(教師、家長、同學等)的褒貶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評價時必須要做到準確、合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出發(fā)點,針對不同年級的評價標準做出相應的調整,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學生一次做不到做不好,沒關系,下次接著做,先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性,變“要求我做”為“我要做到”。
當然,在評價小學生的道德行為時,教師要掌握好原則,既要以鼓勵為主,也得給予必要的懲罰,但必須講清道理,讓學生明白錯錯在哪里,為什么錯了,怎樣做才是對的。如果有必要,可以在引導學生改正錯誤的時候,給他們創(chuàng)造改正錯誤的機會,使其反復練習,以此增強道德行為的控制和調節(jié)能力,從而達成品德教育的目標。
(三)堅持捕捉評價契機,發(fā)揮評價功能的最優(yōu)化
首先,課堂中評價語言力求幽默。幽默有趣的課堂語言,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融洽和諧的課堂氣氛更有利于師生的互動和交流,從而最大限度地優(yōu)化教學效果;同時,機智、幽默的評價語言,還能夠促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敏捷和靈活,讓課堂教學活潑生動,從而使得教學評價的調控功能得到最有效的發(fā)揮。
其次,課堂中評價語言力求豐富。教師不是給予學生最直接的評價語言,而是結合特定情境以及學生的現場表現給予反饋。比如,在品德課堂中,學生搜集了許多有關“食之有具”的資料,教師不是直接評價為“你搜集的資料真豐富”,而是根據學生的資料分享反饋給學生“你很用心,搜集了這么多的資料,讓我們大家知道了不同的餐類有不同的用具,而且讓我們知道了咱們國家餐具的變化和發(fā)展,謝謝你!”有了這樣具體有效的評價,學生會更有參與的積極性。
最后,課堂中評價語言力求新鮮。千篇一律的評價語聽多了,會使學生產生抵抗情緒。評價語言不應該遵循于一種固定的形式。在評價時,可將有聲的語言和肢體語言相結合,將預設的語言和隨機的語言有機融合,根據學生的作答和突發(fā)狀況,臨時調整先前的預設,巧妙應對,合理有效地進行評價。
我深知課堂上的即時評價對于學生的重要性,也在努力地系統(tǒng)學習理論知識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更知道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學習、改進、提高的地方。在接下來的教育教學中,我一定會在課堂上認真傾聽,在生活中不斷積累,在實踐后積極反思,相信學生會因為我的評價而不斷進步,更加喜歡我的課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