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曉英
“不要讓學生看所有的電影,讓所有的學生看最好的電影”“我們沒有辦法把學生帶到全世界,但是電影課可以把全世界帶給學生”,這是電影課創(chuàng)始人雷禎孝教授給我最有感觸的兩句話。英語電影課是把原版的英語電影片段作為英語口語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素材,運用“賞、析、模、演、配、編”六步教學步驟,促進學生語言、文化和藝術相結合的學習,形成以聽說能力為主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一門課程。我校在夏明校長的帶領下,采用了由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開發(fā)的《英語電影聽說分級教程》(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作為全校英語教學的拓展課。下面我談幾點自己的教學體會。
一、利用英語電影配音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珍妮特·沃斯在《學習的革命》中說道:“選用電影作為教學內(nèi)容,你使用了世界上最好的教學課件?!庇⒄Z電影以其地道的語言表達,真實的語境成為我們英語聽說教學的寶貴素材。以《英語電影聽說分級教程》4~6級第7單元的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中的“Are you a dummy?”為例:課前先布置學生回家后的英語作業(yè)是看電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看完電影后要選各自最喜歡的人物臺詞來配音,并在全班選出最佳小演員、優(yōu)秀配音者、優(yōu)秀表演者等進行獎勵。學生很喜歡這項作業(yè),為了要配音,學生對影片中的臺詞訓練是最基本的。我班有的學生為了能當好這個小演員,努力把主要的臺詞的意思弄懂,搞明白,他們學會了主動上網(wǎng)或到字典里查生單詞的用法、意思,并能連詞成句,連句成篇。我班上還有一名學生為了能在課堂上把自己喜歡的話流利地說出來,他把這幾句臺詞手寫了好幾份:床上、口袋里、書包里、寫字臺上、課桌上都放有一份臺詞,隨時看,隨時背。曾有一個同學告訴我說,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中的 “I bet someone else would pay more .We need the money than the chocolate.” 深深地吸引了他。為了能把這句話的語音、語調(diào)、語速等表演得生動逼真,他在家把這個句子足足練習了近五十遍。漸漸地,學生學到的英語經(jīng)典句型越來越多。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看著孩子們通過練習英語電影配音而不斷對英語學習增加的興趣,我心里也非常感動。
二、利用英語電影配音教學,提高學習效果
美國教育家杜威以實用主義的認識作為教育理論基礎提出了“學生中心,從做中學”的教育模式。英語電影的配音教學課就是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從做中學、學中做的完美結合。為什么說利用英語電影配音教學可以以學生為中心,達到高效學習呢?
首先,電影配音彌補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師生及生生之間交流機會少的弊端,使學生的學習成果能夠直接運用,有利于學生在實際運用中真正熟練地掌握英語。我校平時一周只有一節(jié)英語電影課,上課所學的內(nèi)容是某一部影片的片段對白。但學生很感興趣,大部分學生回家都會看完影片的全部情節(jié),并模仿影片中的人物說話。我讓學生把自己認為配得最好的話錄下來,然后抽時間每次選10名學生的配音在班上對著影片播放,讓全班同學猜猜看是哪個同學配的音,很多次學生們都猜錯了,因為有的學生配音配得太逼真了,難以分辨,這是學生們多次訓練的回報,他們從中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其次,英語電影配音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單一的評價體系,能夠挖掘出學生的個性特點,方便老師因材施教。在英語電影配音課中,很多“后進生”找到了自己的舞臺。如在模仿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中的“Only a dummy would give this up for something as common as money.”這個句子語音語調(diào)非常難模仿,在給學生講解完哪些是重讀,哪些是連讀后,學生先在小組內(nèi)模仿這句話,然后選出模仿得最好的同學代表本組和其他組PK,最后評出最佳小演員獎,好幾個都是“后進生”代表。他們模仿得不但傳神,而且表情豐富,贏得了全班同學一陣陣熱烈的掌聲。這給了我鼓勵這部分“后進生”的機會,讓他們重拾了學習英語的信心。
最后,英語電影配音課讓學生在學習中樹立了主體意識,有利于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 學是為了創(chuàng)造”的教育新理念。在英語電影配音課中,很多同學認為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不需要老師過多地教,他們有時上課前就會把一些自己喜歡的影片臺詞在課內(nèi)、課外情不自禁地說出來,就像是唱流行歌曲一樣。這部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往往也特別強,他們不但配音不錯,還會自編臺詞。這也正是英語電影教學六步教學法的綜合再現(xiàn)?!百p、析、模、演、配、編”中的“演”可以自由發(fā)揮,但“配”則要求一定要跟電影人物的口型對得天衣無縫。對學生來說“配”是最難的,也是最有挑戰(zhàn)和成就感的,所以學生都很喜歡這個環(huán)節(jié)(雖然不能和專業(yè)演員相比)。最后的“編”是語言的另一種升華,它是理解、認知、參與體驗后的最高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們自己做導演,結合實際,編出屬于自己的電影片段。
三、利用英語電影直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
愛因斯坦夢想將電影引進教育,魯迅也曾預言說:“用活動電影來教學生,一定比教員的講義好。將來恐怕會變成這樣的。”到了今天,這個預言開始實現(xiàn)了。平時老師口頭講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太抽象了。而英語電影從直觀上幫助學生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熟悉西方人日常的語言以及思維方式等許多用語言不可言傳的生活點滴。如西方人的朋友或陌生人見面時常用天氣來問候對方;像舅舅、叔叔、阿姨、姑姑(當然他們不分那么多叫法,只有uncle和aunt),甚至教父、教母,還有哥哥、姐姐,他們都是直呼其名。如英語電影《哈利波特》里,哈利都是直呼小天狼星(哈利的教父)的名字。這些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英語電影中都有體現(xiàn)。學生通過英語電影也直觀地理解了西方文化,形象地感受其文化,了解、掌握一些跨文化交際方面的知識,并將語言上升到真正意義上的交流,提高了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在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的指導下,在我校近幾年英語電影課的實踐中,我感受到英語電影配音課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讓師生們感到學習電影配音無比興奮,雖然我們的英語電影配音課的教學工作還在不斷地摸索和改進中,但已為我們英語教育工作者找到了奮斗的方向。我相信英語電影配音課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燦爛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