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長宴
“媽……”王睿張開嘴喊了一半,寂靜的教室里突然抬起六十多雙眼睛看著他,王睿頓時紅了臉,生生地把后半句“媽”咽進了喉嚨,嘴里咕噥著:“我以為在家呢!”同學們這才反應過來,“哈哈哈哈”地笑開了花,一旁的老師也笑了,走到王睿身邊,撫摸著他的頭說:“睿睿,有事嗎?”王睿不好意思地笑了,教室里漸漸安靜下來……
上述這一幕,作為教師特別是女教師的您一定經(jīng)歷過吧?筆者曾經(jīng)歷過多次,每次都是笑笑而過,只覺得這不過是學生的慣性使然:在家做作業(yè)時經(jīng)常求援,“媽”左“媽”右的慣了,在學校做作業(yè)一入迷,一入境,就喊上了而已。幾次之后,不免多想了想:“僅僅是慣性嗎?”“這種在家的慣性延伸到了課堂利大?弊大?”“課堂如家一般,好嗎?”……
一番思索,不免讓我陷入了對“家”的遐思中,家是什么?在孩子心中,家又是什么?在與同事、家人和孩子們的多次交談與爭辯中,家的概念漸漸明晰……
一、愛,孩子幸福生活的港灣
特別喜歡十五歲男孩王鑫平的那首《送給家的詩》:
一縷陽光/一點清涼/一陣喧鬧過后/溫馨交替出現(xiàn) 有哭/有笑/有悲/有喜/讓遠離她的人思念/讓擁有她的人安全/這就是家/一個平凡的家/有枝/有葉/有花的家/充滿神韻/有筆/有紙/也有畫/充滿詩情畫意
是啊,無論貧富貴賤,家都是人世間幸福的代名詞,用愛搭建的家,是孩子們最安全、最舒適、最快樂的港灣。有數(shù)據(jù)表明:百分之八十的成功人士小時候都擁有一個健康、幸福的家。
與此同時,老師們也發(fā)現(xiàn),獨生子女時代的來臨,造成了大量的孩子的性格缺陷:由于家庭氣氛的寬松自由和多位長輩之愛集于一身,孩子們往往表現(xiàn)得活潑開朗、聰明伶俐……;但由于學校班級的生額較多,學生受關(guān)注的機會和程度與家里不能同日而語,結(jié)果有部分不是那么突出的學生就顯得有點木訥、內(nèi)秀,導致在家、在校判若兩人。班級中學生個體的不均衡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而作為教育的實施者教師如何避免這種個體不均衡所帶來的教育不均衡呢?為此,我思考了很久,想了很多方法。我想:環(huán)境的不同是造成孩子在家、在校判若兩人的直接原因。作為教師的我們能否讓如今的課堂成為孩子們心中的另一個快樂的家園呢?……
帶著思慮,我走進課堂,試著去尋找家的感覺。
二、課堂,孩子快樂學習的家園
要讓學生走進教室就如走進了自己的家,首先得讓學生們身處課堂卻有置身家中的感覺。怎么做?
(一)營造家的溫馨
每位教師都是家的一分子,營造家的溫馨方法各有千秋,六十多人的大家庭眾口難調(diào),更需要我們多動腦筋了。接手一個新班級,我開始了我的“家園”計劃。
1.擦亮眼睛,捧起朵朵蓓蕾
以往與學生第一次見面的課堂上,我總愛讓大家做自我介紹,互相認識,幾次之后,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興味索然,大概是其他老師也曾這樣吧。今年我得改改了,要讓他們有不一樣的感覺。于是,走進教室,我先靜靜地觀察了學生5分鐘,孩子們坐不住了,以前都是他們悄悄地觀看新老師,現(xiàn)在新老師靜靜地看他們,怎么回事?迎著孩子們質(zhì)疑的目光,我開始了我的“掃描”心得:“咦?這個大眼睛的小姑娘是誰呀?”大家順著我的目光找到了我說的朱莉,開心地喊著她的名字,羨慕極了。朱莉呢?有點害羞有點得意地笑了?!皢眩@個胖小伙讓我猜猜他的名字!”“朱天奇!朱天奇!”話音剛落,同學們就喊起來了。一個一個辨認下去,整個教室都沸騰了,有的學生干脆幫我說特點找學生……看著孩子們?nèi)缁ǖ男δ?,我知道,我用心捧起的這朵朵蓓蕾開心地飄進了這如花的課堂。
2.袒露真誠,融入張張笑臉
孩子得到重視,心滿意足,開始把目光投向我這位如此關(guān)注他們的老師。
“老師,您教我們什么的?”“猜猜?”
“語文!”“為什么這樣認為?”
“因為……因為……”“因為,你的普通話很標準!”
“有道理,猜對了!”“嘢!”
“您最喜歡干什么?”“讀書、逛街、看電視……”
“哈,跟我媽媽一樣!”“我媽媽也喜歡逛街!”
“您有孩子嗎?”“他多大了?”……
我的坦誠讓孩子們分外激動,他們笑著、嚷著、快樂著,我的笑臉融入了他們的張張笑臉,我喜歡這樣的課堂,他們更喜歡。
3.敞開心扉,走進顆顆童心
如果說,第一次見面讓我與孩子們共同走進了我心中理想的課堂,那么,接下來的365天,我就該努力和孩子們一起走進溫馨的家一般的課堂了。如何讓孩子保持持久的熱情與我進行溫馨可愛的對話呢?我決定讓孩子們寫周記。我是這樣想的:日記天天寫,太辛苦,學生的熱情可能要減退。而周記一周一次,勞動強度不大,再加上,孩子們一個星期里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事,要讓他們學會找出“輸出口”。
有的教師可能要說了,我會布置周記呀,可是如何讓學生激動到非跟你說不可的境地呢?一開始,我就非常認真地批閱他們的周記,并在他們的周記里寫下我的想法,在張張白紙上與他們悄悄地對話,往往一個班的周記改下來,需要兩三天的時間。但辛勤的工作總會有收獲,我發(fā)現(xiàn),當我鄭重其事地發(fā)下他們的周記并讓他們好好看時,他們有點疑惑,翻開周記后,他們安靜下來,幾分鐘后,他們捧著周記靜靜地笑了。下一次,再寫周記,急切的不得了,交上周記就開始問:“老師,什么時候發(fā)回來?”發(fā)下本子后,個個神采奕奕!“因為,老師跟我說……嘿嘿,保密!”
當然,還有一部分學生總是不大明白該如何與人交談,于是,在征得部分同學的同意后,每周五,我便抽出一節(jié)課進行周記交流,并美其名曰“心靈有約”。在心與心的交流中,孩子們不由自主地戀上了我那心靈家園般的語文課堂。
(二)增加家的溫情
走進課堂的關(guān)鍵是讓學生擁有課堂,擁有一個快快樂樂自由的課堂,真正體會到家的溫情。
1.搶占孩子的親近領(lǐng)地
愛上老師,愛上老師的課,作為教師,我們就成功了一半。為此,我總是特別注意備好每一堂課,上好每一堂課,讓每一堂課都成為師生的共同享受。學《陶校長的演講》,我?guī)Ш⒆觽內(nèi)ヮI(lǐng)略演講的魅力;學《二泉映月》,我?guī)Ш⒆觽內(nèi)ジ惺芤魳返牟┐?學《清平樂·村居》,我和孩子們一起去感悟古詩詞那獨特的韻味……每天都給孩子帶去一份驚喜,是我努力的方向。孩子們跟隨著我一起在充滿溫情的課堂里徜徉,我想,我該是他們學習語文時最親密的伙伴。
2.走近孩子的語言天地
孩子們有孩子們自己的語言,聽不懂他們的“行話”,就走不進他們的心。為此,課后,我常與他們聊天,什么“酷斃了,帥呆了,88啦”,學會了,還要時不時在課堂上來兩句,他們非把你當成他們最鐵的哥們不可。我想,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大行其道,其中的奧妙就在于此吧。
3.貼近孩子的生活空間
語文是生活的語文,脫離孩子的生活空間空談語文是枯燥無味的。老師要善于觀察孩子們興趣所在,并引導他們的趣味。比如,青年歌手大獎賽期間,鼓勵孩子們觀看比賽,并和他們聊聊比賽的情況;亞運會來了,每天課前聊聊金牌得主……共同的愛好讓我與孩子們心心相通。
(三)讓課堂成為孩子永恒的家
孩子是課堂的主人,當他依戀課堂就像依戀他的家一樣時,當他不經(jīng)意地在課堂上一次又一次地喊出親人的名字時,我想,他已經(jīng)在課堂上找到了自尊、自信,享受了快樂、幸福,釋放了郁悶、不滿……
最記得那篇作文——《最難忘的一堂課》,讓我倍感付出的欣慰:班上同學難忘的課文或許是不一樣的,但課堂卻幾乎都是語文課堂。
(四)希望老師能成為孩子時時牽掛的親人
一次,我要出差一星期。出差前,我就把這事告訴了班上每一位同學,一個星期之后,出差回來,從孩子們欣喜的眼光中,我看到了思念與牽掛,當孩子們不約而同地圍在我身邊問長問短時,我心花怒放,他們多像我的孩子呀!我又何嘗不是他們心中的最特別的“媽媽”?
為孩子營造家園般的課堂,讓每一個孩子都感覺自己是課堂家園中最受重視的小主人,這不正是我們向教育均衡跨出的平凡而堅實的第一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