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婭
[案例背景]
英語課堂教學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決定了教師不但應具備豁達的情懷,廣博的知識,還必須具有很強的應變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就是所謂的“教學機智”。一個具有“教學機智”的英語教師會對學生的心理了如指掌,以高度嫻熟的教學技巧和機智,靈活自如地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
[案例片段]
案例:
一節(jié)英語課上,教學內(nèi)容是What are you doing?\How to....課堂進行到一半時,有同學叫起來“老師,小明在玩悠悠球!”話音剛落,全班同學眼光齊投向“學習困難戶”小明!我非常生氣。而此時他也很緊張的看著我,等著我的“大發(fā)雷霆”。我知道,當時如果一把奪過他的悠悠球扔掉,或是大聲責罵他幾句,都能讓自己解氣。但我走到他邊上,語氣平和地問what are you doing?也許他也沒想到我會這樣問他,或許是他根本沒聽懂我的問話,還是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沒做聲。我轉(zhuǎn)向其他學生問道:Who can help him?馬上有同學舉手“He is playing with a yo-yo.”我請小明同學說“Im playing with a yo-yo.”他輕聲地跟著說了一遍,我對他點點頭,加上一句“Very good!”又問小明“Can you play with it?”他點點頭。“How to play with a yo-yo?Can you show us?”這一次他聽懂了,卻又有點不相信的看著我。我?guī)ь^鼓起掌來,他有點不好意思地站了起來,向大家展示了怎么玩悠悠球,非常棒!
課堂教學應變藝術是一種比較高超的藝術,由于課堂上很多偶發(fā)事件是事先預料不到的,所以教師應隨時因勢利導,隨機應變,巧妙地融進自己的教學中,利用意外情況與講授內(nèi)容快速的合理的契合,借題發(fā)揮做“文章”。這樣靈感性地發(fā)揮創(chuàng)造,是課前備課在課堂上的隨時延伸,是教師知識積累,各方面修養(yǎng)及激情瞬間的高度凝合。具有機智的教學,可以把偶發(fā)事件、失誤等彌合在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教學活動中,并達到天衣無縫的妙境。甚至面臨“山窮水盡”的關頭,也只需急中生智地順水推舟就能化險為夷,出現(xiàn)“柳暗花名又一村”的喜悅。這些高妙的充滿機智的教學機智的教學大多是在風趣的氛圍中實現(xiàn)的。
[案例反思]
一堂課,不管教師準備得多么充分,多么完美,總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情況發(fā)生,讓人措手不及。有些學生上課喜歡搞點“小笑話”;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動作或干別的事情等等。面對這些情況,我們應該怎么處理呢?
英語老師在某種意義上就代表了英語的某些特征。如果老師采取強制的手段來制止這種紀律問題的話,就會產(chǎn)生不良的結果,沒有親和力,就會給學生留下“英語就像英語老師那樣沒意思”的印象,進一步對英語產(chǎn)生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這樣不僅無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狠狠地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為學生以后的英語學習劃上了一道永不磨滅的傷痕。
那我們是否可以這樣:
1.隨機應變,講究策略。當事件發(fā)生時,教師往往沒有預先的準備,因而需要教師臨時做出決斷,而由于事件發(fā)生時往往伴隨著激烈的矛盾沖突,并可能帶來嚴重后果,因此,機智的老師能當機立斷,隨機應變,迅速化解矛盾沖突,制止不良影響的進一步擴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處理突發(fā)事件時,要以愛心為前提,講究一定策略,并抓住教學心理,把握時機,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來感化學生,利用細致敏銳的觀察能力,迅速捕獲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反應和認知反饋,以獲得教學的主動權;利用冷靜理智的自制能力,面對突發(fā)事件應保持冷靜的頭腦和穩(wěn)定的情緒,迅速判斷事情的性質(zhì),思考處理的辦法,盡快安定課堂秩序,把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活動引導到正常的教學上來;利用及時有效的調(diào)控能力,運用一定手段對學生聽講狀態(tài)和對教學過程進行調(diào)節(jié)控制;利用高超準確的解惑能力,面對學生提出的疑問,甚至是離奇古怪的問題,教師應熱情地予以解答和引導;利用幽默形象的表達能力,調(diào)控教學過程,調(diào)整教學方案,解答學生疑惑,促進知識遷移。利用這些獨特的能力來駕馭課堂,做到既能使課堂“化險為夷”,又能使教學目標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順利完成。
2.伺機而動,投情入境。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jié),而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中不知不覺中做出響應的變動?!苯虒W機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讓我們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使教學機智從有痕到無痕,從偶然性到常態(tài)性。
課堂教學機智是“真智慧”,是一個教師教學智慧和教育修養(yǎng)外在的行為和方式,單純的模仿只能是東施效顰;課堂教學機智是“真感情”,真情實意的,飽含著教師的愛心;課堂教學機智是“真對話”,教師要放低“姿態(tài)”,理解學生,激發(fā)其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不過教學機智不是天生的,更不能寄托于教師隨心所欲的“靈機一動”,它需要教師經(jīng)過艱苦磨煉和用心領悟才能形成,需要積累各方面知識,俗語說:“厚積才能薄發(fā)”。
英語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發(fā)展的過程,也是師生、生生之間雙向互動的變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意外情況和偶發(fā)事件的發(fā)生是在所難免的。當面對無法回避的課堂意外時,我們應該把這些意外及時納入到教學預設當中,使“意外”轉(zhuǎn)化成課堂中寶貴的教學資源和財富,讓我們的課堂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