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玥瑩
(內蒙古通遼市醫(yī)院,內蒙古通遼028000)
126例兒童敗血癥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齊玥瑩
(內蒙古通遼市醫(yī)院,內蒙古通遼028000)
目的:了解兒童敗血癥病原茵分布及耐藥性,為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據(jù)。方法:選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內蒙古通遼市醫(yī)院兒科收治的126例敗血癥患兒為研究對象,回顧性收集臨床資料、血培養(yǎng)結果,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結果:126例兒童敗血癥血培養(yǎng)標本中,革蘭陽性菌94株(74.6%);革蘭氏陰性菌28株(22.2%);真菌4株(3.2%)。革蘭陽性菌以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為主(46.0%),其次分別為屎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革蘭陰性菌檢出率以大腸埃希菌(11.9%)最高,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6. 3%)。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敏感,對青霉素、紅霉素、克林霉素、氨芐西林、頭孢唑啉的耐藥性均>60%。革蘭陰性菌對美羅培南敏感,對目前常用抗菌素除頭孢他啶、頭孢哌酮耐藥率較低外,對其他抗菌素氨芐西林、哌拉西林、頭孢噻肟耐藥率均>50%,呈現(xiàn)多重耐藥性現(xiàn)狀。結論:兒童敗血癥中以感染革蘭陽性菌為主;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敏感,病原菌呈多重耐藥趨勢;治療時應合理應用抗生素,加強耐藥性監(jiān)測。
兒童;敗血癥;耐藥性;抗生素;病原菌
敗血癥是一組嚴重的綜合征,細菌或其代謝產(chǎn)物均可導致,具有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點。治療敗血癥的關鍵是迅速確定病原菌,早期應用有效抗生素。因此了解兒童敗血癥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藥性,指導臨床盡早選擇正確的抗菌藥物,對挽救患兒生命至關重要。本研究對126例血培養(yǎng)陽性的兒童敗血癥患者的感染菌株、藥物敏感性進行回顧性分析,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jù)。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26例血培養(yǎng)陽性的敗血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實用兒科學》(第7版)的診斷標準診斷,經(jīng)血培養(yǎng)確診。男性80例,女性46例。年齡分布:≤28 d 37例;29 d~1歲33例;1~3歲23例;3~6歲18例;>6歲15例。
1.2資料收集:回顧性收集患兒的一般人口學資料及臨床數(shù)據(jù),培養(yǎng)血病原菌標本,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
1.3培養(yǎng)血標本:使用法國梅里埃公司的Bact/Alert 3D 60全自動培養(yǎng)儀培養(yǎng)標本,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動細菌鑒定應用系統(tǒng)鑒定病原菌及分析耐藥性。
1.4統(tǒng)計學方法:利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ˉx±s表示,采用t檢驗,分類變量資料以構成比和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病原菌分布情況:126例敗血癥患兒血標本病原菌培養(yǎng)均是單一致病菌。革蘭陽性菌94株(74.6%);革蘭陰性菌28株(22.2%);真菌4株(3.2%)。其中革蘭陽性菌以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為主(46.0%),其次分別為屎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革蘭陰性菌檢出率較高的是大腸埃希菌(11.9%),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6.3%)。見表1。
表1 126例敗血癥患兒病原菌分布情況
2.2病原菌對常用抗菌素的耐藥性分析
2.2.1革蘭陽性球菌對常用抗菌素的耐藥性:對青霉素耐藥率97.9%,對紅霉素的耐藥率為83.0%,對克林霉素、氨芐西林、頭孢唑啉的耐藥率均>60%,本組病例中未發(fā)現(xiàn)對萬古霉素耐藥的革蘭陽性株,見表2。
2.2.2革蘭陰性桿菌對常用抗菌素的耐藥性:對美羅培南敏感(耐藥率0%),對目前常用抗菌素頭孢他啶(17.8%)、頭孢哌酮(14.3%)耐藥率較低,對其他抗菌素氨芐西林的耐藥率為96.4%,對哌拉西林的耐藥率82.1%,對頭孢噻肟的耐藥率53.6%,呈多重耐藥性現(xiàn)狀,見表2。
表2 病原菌對常用抗菌素的耐藥性
敗血癥是指各種病原菌(致病菌和條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環(huán),通過繁殖與擴散,釋放毒素和代謝產(chǎn)物,誘導細胞因子釋放而引起嚴重毒血癥和全身性感染。病原菌通過人體的皮膚和黏膜屏障,引起不同程度的局部炎癥反應,稱原發(fā)局部炎癥,輕者可自愈或治愈,僅少數(shù)情況下病原菌侵入血液發(fā)生敗血癥[1]。本研究的126例血培養(yǎng)陽性的敗血癥病原菌,均是單一致病菌。病原菌以革蘭陽性菌為主。陽性菌株中以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占首位,本次兒科敗血癥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與國內相關研究結果相似[2-6]。表皮葡萄球菌屬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為人體皮膚和上呼吸道常見的正常寄生菌群,近年來已成為重要的條件致病菌[7]。由于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致病性弱,正常人皮膚表面易檢測出,曾被認為污染菌。但采血時間為患兒入院當日或次日且使用抗生素前,嚴格無菌操作且這些病例均符合敗血癥的其他診斷依據(jù),并經(jīng)治療后臨床癥狀好轉、各項感染指標明顯降低,可排除此原因。
由于廣譜抗菌素的應用及兒科用藥的局限性,細菌耐藥譜不斷擴大。本次結果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敏感,對青霉素、紅霉素、克林霉素、氨芐西林、頭孢唑啉的耐藥率均較高。革蘭陰性菌對美羅培南敏感,對頭孢他啶、頭孢哌酮耐藥率較低,而氨芐西林耐藥率>90%、哌拉西林耐藥率>80%、頭孢噻肟耐藥率>50%、呈多重耐藥性。萬古霉素具有耳腎毒性,雖然敗血癥屬于重癥感染性疾病,有用藥依據(jù),但在兒科用藥中仍應慎重,控制用藥安全同時監(jiān)測不良反應,杜絕抗生素的濫用[8]。
臨床醫(yī)師對于重癥患兒大多選用廣譜抗菌藥物聯(lián)用來快速控制感染,因此會產(chǎn)生多種耐藥菌株,給臨床治療帶來一定難度。因此,醫(yī)護人員須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減少侵入性操作,縮短各種管道的留置時間,杜絕醫(yī)源性敗血癥的發(fā)生。早期識別與診斷臨床癥狀,了解病原菌的流行分布和抗生素的耐藥性,及時分離出病原菌,合理選用抗生素,減少耐藥菌株的產(chǎn)生。
[1]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939-949.
[2]黃曉磊,陳潔.兒童血培養(yǎng)細菌耐藥性分析[J].浙江醫(yī)學,2001,23(4):204-206.
[3]袁藝,盧競,王洛平,等.小兒1970份血培養(yǎng)病原菌分析、耐藥性及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刊,2002,37(7):44-46.
[4]張智潔,王林茹,王群,等.兒科敗血癥致病菌分布及耐藥分析[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02,31(6):476-478.
[5]陳群英.患兒8678份血培養(yǎng)檢出病原菌的結果分析[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5,5(3):577-578.
[6]崔穎鵬,唐蕾,唐冰,等.血培養(yǎng)分離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藥性變遷[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2):292-294.
[7]賈寧,徐志凱,沈玉杰,等.醫(yī)院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對大環(huán)內酯-林可酰胺-鏈陽菌素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8):935-937.
[8]曾小連.萬古霉素在兒科病房中的應用調查[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8):121-122.
631.3
A
1002-2376(2015)12-0121-02
201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