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鋒 張 輝 武秀芳 羅東芝 常 紅
某高校892名在職女工乳腺超聲普查結果分析
張向鋒 張 輝 武秀芳 羅東芝 常 紅
目的 了解某高校在職女工乳腺疾病患病情況,對乳腺癌及癌前病變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期治療。方法 由校計生辦宣傳組織,校醫(yī)院超聲科對參加普查的在職女工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并對檢查結果進行BI-RADS超聲評級,普查結束后在全校開展大規(guī)模的乳腺健康講座。結果 普查的892人中BI-RADS分級1級166人,占18.62%;2級609人,占68.27%;3級110人,占12.33%;4級7人,占0.78%,總檢出率81.38%。結論 開展高校女工的乳腺疾病普查和乳腺知識健康教育工作有利于女教工的身心健康,對乳腺癌的早期發(fā)現(xiàn)具有重大意義。
高頻超聲;BI-RADS評級;乳腺普查
乳腺疾病是婦女常見病、多發(fā)病,乳腺癌更是嚴重危害婦女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在中國,女性乳腺癌每年發(fā)病約16.9萬,是排名第二位的最常見女性惡性腫瘤[1];我國女性乳腺癌死亡約4.5萬,是女性第六位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死亡原因[2]。為了解學校女職工乳腺疾病的發(fā)病情況,做好乳腺保健,我們于2013年4-6月對某高校在職女工892人進行了乳腺超聲普查,現(xiàn)將普查結果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校在職女工1097人,應檢查1097人,實檢查892人,參檢率81.3%,參加檢查者年齡24-62歲,中位數(shù)年齡35歲,所有參加普查的女教工由校計劃生育部門提供有女工基本情況表,內容包括:單位、年齡、婚否、足月妊娠數(shù)、末次生育年齡、是否參加過乳腺檢查及既往乳腺疾病史等。
1.2 方法 應用ALOKA a1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5-10MHZ,患者取仰臥位,雙臂上舉充分暴露乳房,乳房過大者取45°側臥位,全面檢查雙側乳腺及腋窩,了解病灶大小、形態(tài)、邊緣,邊界、有無包膜,內部回聲,有無鈣化,腫塊內部及邊緣有無血流并測量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數(shù),腋下有無淋巴結腫大。應用BI-RADS評級標準對每一被檢者雙側乳腺進行單獨評級診斷,檢查結果發(fā)給被檢查者,最后統(tǒng)計匯總時以雙乳的最高級別定為本人的乳腺級別。
1.3 BI-RADS超聲評級標準:依據(jù)《中國乳腺超聲檢查指南》(依據(jù)美國放射學會BI-RADS評級標準),病變分為7個級別。(1)0級:需要附加的影像評價,病灶存在惡性風險;(2)1級:陰性,超聲檢查無任何異常,腺體結構清晰;(3)2級:良性,單純囊腫,乳腺內植體,穩(wěn)定的術后改變以及有記錄的經(jīng)過穩(wěn)定連續(xù)超聲觀察的纖維腺瘤,確定的乳腺病結節(jié),纖維腺體組織的不均勻改變—小葉增生,哺乳期生理性增生;(4)3級:可能良性,惡性風險<2%,病變形態(tài)呈圓形、橢圓形,邊緣完整,纖維腺瘤可能性大,復雜囊腫和多發(fā)小囊腫,建議短期繼續(xù)復查;(5)4級:可疑惡性,建議活檢,實性腫塊,但不具備纖維腺瘤的全部征象,癌的可能性在3%-94%。(6)5級:惡性可能性大,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幾乎可以肯定是惡性,癌的可能性>95%。(7)6級:活檢證實的惡性病變,應立即采取適當措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檢查結果輸入計算機,應用Excel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不同年齡組檢出率的比較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參加普查的892名女教職工的基本情況:中位年齡35歲,平均結婚年齡26.74歲,平均初產(chǎn)年齡28.61歲,普查前參加乳腺檢查率53.3%(大部分為紅外線檢查),乳腺疾病的檢出率18.9%,足月妊娠數(shù)≤1者達98.8%。
2.2 普查結果的BI-RADS評級情況:參加乳腺超聲普查的892名女教職工中,BI-RADS評級1級的166人,占18.6%;2級609人,占68.3%;3級110人,占12.3%;4級7人,占0.8%;5級、6級未檢出。超聲無法準確定級者,進一步做其它影像學檢查,根據(jù)其它檢查結果綜合定級,所以本次普查無“0”級診斷。詳見表1。
2.3 不同年齡組的BI-RADS評級比較:經(jīng)卡方檢驗,I-RADS評級1級的各年齡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19.45,P<0.05),24~29歲、50~62歲年齡組所占比例高于30~39歲,40~49歲年齡組(X2=74.01,P<0.05);BI-RADS評級2、3級的各年齡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4.28,X2=4.54,P>0.05);BI-RADS評級4級共檢出7例,均在30歲~、40歲~年齡段。詳見表2。
表1 892名在職女工乳腺超聲普查BI-RADS評級結果統(tǒng)計
表2 不同年齡組BI-RADS超聲評級情況統(tǒng)計
國外的乳腺篩查一般采用鉬靶檢查,國內多選擇超聲或超聲聯(lián)合X線檢查監(jiān)測乳腺病變,乳腺超聲具有快捷、無創(chuàng)、重復性強的特點,可以顯示乳腺內部的細微結構,鑒別乳腺腫物的性質,尤其鑒別囊性和實性病變的準確性高,能夠提供致密型乳腺的信息,彩色多普勒超聲可以通過頻譜分析乳腺腫塊內血管數(shù)目、分布情況、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數(shù)等,以鑒別乳腺腫塊的良惡性[3]。
BI-RADS評級是對乳腺病灶特征的標準化描述和報告方法,通用于乳腺的x線、超聲和MRI的診斷,目的是對乳腺作為一個整體器官,所有影像學檢查正常與異常情況的診斷報告進行規(guī)范。BI-RADS評級幫助超聲醫(yī)生用標準化的熟語描述影像中所見病灶,并根據(jù)病灶特征進行詳細評級,評級后便于各科醫(yī)生相互溝通,且可為臨床醫(yī)生提供明確的后續(xù)治療方案,規(guī)范了活檢的適應證,從而減少了不必要的活檢和過度手術。
乳房是受內分泌控制的器官,在一生各個不同時期發(fā)生著不同的變化,不同時期又有著不同的好發(fā)疾病。由于廣大婦女對乳腺疾病的相關知識缺乏了解,每當乳房出現(xiàn)不適就會引起恐慌心理,擔心患乳腺癌,過度治療;而一些乳腺癌患者,因為早期缺乏自覺癥狀,不主動參加乳腺癌檢查,結果耽誤最佳治療時機。為此我們又針對這次普查,開展了大型乳腺健康知識講座,教育廣大教職工既要重視乳腺的日常護理,又不盲目恐慌。
作者單位:454000河南理工大學醫(yī)院超聲科(張向鋒,張輝,武秀芳,羅東芝);454000河南理工大學醫(yī)學院(常紅)
由于高校女教工普遍知識層次較高,這次普查的女教工研究生以上學歷占70.5%;結婚晚,平均結婚年齡26.74歲;生育晚,平均初產(chǎn)年齡28.61歲,98.8%的足月妊娠數(shù)≤1。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初婚年齡大于27歲,初產(chǎn)年齡大于30歲,足月妊娠數(shù)≤1,精神因素[4],良性乳腺病史,家族腫瘤史、流產(chǎn)史、被動吸煙和行經(jīng)年數(shù)≥35年[5],知識層次過高[6],是中國青壯年婦女乳腺癌的重要危險因素。
高校工作壓力大,除了講課備課外,還承擔有大量的科研任務,精神壓力大易造成內分泌紊亂,可能是高校教職工乳腺疾病高發(fā)的原因之一。本次普查的乳腺疾病的檢出率高達81.4%,其中以2級病變人數(shù)最多,占總人數(shù)的68.3%,乳腺BI-RADS評級2級主要指乳腺的增生性病變,它包括腺體回聲粗糙,單純的小葉囊腫和腺管擴張。其次是3級,它包括乳腺的纖維腺病,復雜囊腫和多發(fā)小囊腫。2、3級統(tǒng)稱乳腺結構不良,根據(jù)乳腺結構不良的病理改變,小葉增生和導管增生是乳腺結構不良的早期病變,囊腫是中期病變,局灶纖維化和纖維腺瘤樣增生是晚期病變。而乳腺增生到一定程度是否會發(fā)展成乳腺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有資料報道,乳腺良性疾病經(jīng)導管上皮一般性增生、不典型增生發(fā)展為原位癌和浸潤癌,是乳腺良性疾病癌變的重要途徑(約占2-3%)[4]。鄭艷敏[5]等Mate分析發(fā)現(xiàn)良性乳腺疾病史與乳腺癌的發(fā)生有明顯關系(OR=2.68),并發(fā)現(xiàn)曾患過乳腺良性疾病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險性增加。所以定期開展乳腺體檢,發(fā)現(xiàn)乳腺疾病及時治療,可大大減少乳腺癌的發(fā)病率。
本次普查發(fā)現(xiàn)30-50歲年齡段是乳腺疾病的高發(fā)人群,且發(fā)現(xiàn)的7例BI-RADS評級4級患者,年齡均在30歲~50歲之間,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2例是乳腺癌,行乳腺切除根治術;1例為早期乳腺癌,病變未突破基底膜,行保乳治療;1例導管不典型增生,進行手術局部切除治療;3例為纖維腺瘤。除1例乳腺癌檢查之前自我發(fā)現(xiàn)腋下淋巴結腫大外,其余6人皆無自覺癥狀,可見乳腺普查對乳腺癌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改善患者預后,提高生活質量,降低醫(yī)療費用具有重要意義。
[1]張敏璐,黃哲宙,鄭瑩.中國2008年女性乳腺癌發(fā)病、死亡和患病情況的估計及預測[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2,33(10):1049-1051.
[2]鄭瑩,吳春曉,張敏璐.乳腺癌在中國的流行狀況和疾病特征[J].中國癌癥雜志,2013,8(23):561-569.
[3]王燕清.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普查的評價 [J].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0,5(24):125-127.
[4]吳清冉.中國女性乳腺癌危險因素的系統(tǒng)評價[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1,38(1):61-63.
[5]鄭艷敏,沈月平,劉銀梅,等.中國女性乳腺癌危險因素Meta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2,28(12):1645-1648.
[6]鵬麗春,趙秀芬,王芳.乳腺癌的高頻超聲診斷[J].上海醫(yī)學診斷影像,2003,12(3):181-182.
R730.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