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一考生
記憶中的紅皮橘子,因為有愛的滋養(yǎng),總是閃耀著灼灼的光華。從皮到心,那片赤誠,那種馨香,總是滿滿地占據(jù)著我的心房。
小時候,媽媽早早地離開了人世,爸爸長期在外打工,我和哥哥就成了留守兒童。我的鄰居張奶奶,是孤寡老人,雙腳殘疾,行動不便。我們住在這貧窮的鄉(xiāng)村里,就像親人一樣互相照顧著。
我上小學以后,張奶奶每天都拿一元錢,讓我給她買橘子。買橘子就在學校對面的水果店里。一元錢可以買到4個橘子。我買回來交到張奶奶手里,張奶奶不吃,也沒叫我吃。那時我還是一個貪吃的小饞貓。
到了晚上,我和哥哥做完作業(yè),張奶奶就把我和哥哥叫過去,坐在她的床前,拿出一個橘子剝開,分給我和哥哥。我伸手想接奶奶的橘子,哥哥扯了扯我的衣服,叫我不接。奶奶生氣了,說橘子本來就是分著吃的,不分就不香了。哥哥將信將疑,我們伸手接過奶奶分給我們的橘子。說來也怪,橘子的香氣溢滿了整個房間。雖然一人只兩瓣,但就這香氣,確實讓人滿足了。
這樣的夜晚,張奶奶除了分橘子給我們吃,還講誠實孩子的故事給我們聽。在這充滿愛心的夜晚,真是快樂。
買橘子的時候,賣橘子的婆婆先是用秤稱,時間久了,人也熟了,婆婆就不用秤了,讓我自己選4個。有一次,婆婆多送給我一個。我拿回去,張奶奶問我是不是多拿了人家的橘子,我說是婆婆送的,張奶奶生氣了,她說:“不是自己的勞動所得不能要。”
我記住了張奶奶的話,下一次買橘子的時候,我只要了3個,還了一個。
有一次,我問張奶奶,為什么天天要我為她買橘子。張奶奶說:“因為愛在橘子里呀!”
我不明白,張奶奶解釋說:“我愛你呀,你如果不為我買橘子,我就看不到你啰。”
“我也是,跟你買橘子,就想天天跟你在一起了。”
后來,我們分吃橘子的時候,張奶奶指著橘子說:“你們看啦,橘子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就是告訴我們好東西要分著吃,大家共享。你們再看,從皮到心,都是紅色,就是告訴我們,做人要誠心,表里如一?!?/p>
我明白了,張奶奶要我為她天天買橘子,除了能天天見到我,與我們分享吃橘子的快樂之外,還有教育我們怎樣做人的良苦用心。
張奶奶走了,但給張奶奶買橘子,分吃橘子的快樂卻滿滿地占據(jù)著我的心,因為愛在橘子里。
【簡評】
貼近生活,溫馨感人。這是一篇貼近生活的記敘性散文。買橘子,吃橘子這個司空見慣的素材,卻因特殊的環(huán)境,特殊的人,加之巧妙的剪裁加工,顯得別有一番韻味,演繹出了別開生面的溫情故事。兩個留守兒童,一個孤老婆子,相依在窮鄉(xiāng)僻壤的夜晚,分吃著愛心橘子,聆聽著啟蒙故事,顯得那么動人心弦,而又真實自然,仿佛故事就發(fā)生在昨天。
線索清晰,前后照應。文章以時間為序,以橘子為線索,娓娓道來,脈絡(luò)分明,層次清楚。開篇總寫橘子滿滿地占據(jù)著我的心房,結(jié)尾寫“分吃橘子的快樂卻滿滿地占據(jù)著我的心”,前后照應,精彩紛呈。標題“愛在橘子里”寄托著老人的孤獨與童心的未泯。這種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寫法,使得文章新穎別致,文采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