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
高考時,很多同學選擇面向文科生招生的財經(jīng)專業(yè),幾年后,近10位同學去了銀行。這讓我一度對銀行感覺非常親切,覺得它們和自己有著超出一般的關系。當我去中信銀行時,我就會想,亞林在這里;當我去招商銀行時,我就想,老強在這里……事實上我也確實找過他們,比如辦貸款;也為少數(shù)同學的攬儲、信用卡銷售出過綿薄之力。在這種和銀行關系挺好的幻覺之中,十來年過去了。這些年在銀行的同學們都不錯,因為這是銀行大肆發(fā)展的十來年,他們猶如隨同一艘艘戰(zhàn)艦直撲由平民組成的富饒土地。有人換了銀行,是有了地位和待遇;還有人從未動過,但聚會時都以“行”相稱。潘行、汪行、魏行,大家如此稱呼,既有調侃又有信心。我也深受感染,覺得這幫人必將大有作為,作為老同學,我自然可以繞過拿號排隊等瑣事,推門直入,享受貴賓待遇。如郭德綱所說,不僅是VIP,還是VIP中P。
但這一切還沒發(fā)生。一入銀行深似海,來自江南縣城的年輕人還得繼續(xù)奮斗,或者就這么回事了,人生本來如此。我們和銀行之間還是以數(shù)據(jù)說話。銀行的人總是熱情有禮,哪怕是讓你等、讓你算了吧、讓你滾,都熱情有禮,像熨平的西裝一樣有紋路有質感。
相對而言,我們更多和網(wǎng)銀和ATM機打交道。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xiàn)一個哥們企圖從ATM機里弄點錢出來花花的新聞,刀砍斧劈、錘砸鉗擰一起上,甚至有這么一個小伙子,上網(wǎng)看到謠傳說機器進水后會有錢吐出來,于是背著若干瓶礦泉水步行十來公里,見到機器就往里面倒水。三臺機器因此損壞,每臺維修費用八九萬元。所有針對ATM下手的人都有一種鄉(xiāng)土情懷,誤以為ATM機是一條河或者一片樹林——在廣袤深遠的鄉(xiāng)村,確實存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銀行不是鄉(xiāng)村產(chǎn)物,它是反鄉(xiāng)土的。例如,即使少一分錢,系統(tǒng)就不會運轉。
ATM機也不是全然冰冷無情,它們的語音提示就充滿了細微的樂趣,并且被我們想當然地理解為,這就是銀行的聲音!誰有興趣,可以錄下一個城市各大銀行的ATM提示語音,其中非常有樂趣;可以看看同一銀行在不同城市的ATM機語音提示有無差別,因為我們不知道是由一家公司負責一個城市(地區(qū))的機器還是負責一家銀行在全國所有的機器。在我的經(jīng)驗中,中國銀行的語音提示非常不考慮國人的語言習慣,一個女生坦然地重復“請插入您的鈔票”,聽聞此言你會左右看看,有些尷尬;農行最后一句是“請取回您的銀行卡”,語速飛快,讓人想起了一個難得進城的大嬸攤開手帕取出點錢,又迅速把手帕塞進了溫暖的懷里;中信銀行的語音則全程不耐煩,似乎在彰顯它超然的出身,令人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