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要:一堂高效的小學課不僅需要教師課前的充分備課,還需要學生課前有效的預習。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有效方法,通過預習,學生提高了體驗學習內(nèi)容的重難點,在課堂上就會針對教師的講課做到有的放矢地學習。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預習課文能力對小學生在整個基礎學習階段的學習都是非常重要的,現(xiàn)結合實際以及自己的一些教學經(jīng)驗提出以下幾個策略。
關鍵詞:學生、預習、課文、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31
一、引言
課前預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授課之前對課本內(nèi)容進行預先學習,預習課文是學生自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反應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預習效果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zhì)量,因為學生在課前預習的時候,通過自己思考完成老師提出的預習內(nèi)容,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動口、動腦,動手,如此便充分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也認識了生字詞,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tài)就會比較輕松愉快,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可見,課前預習對學生的學習非常重要。
二、培養(yǎng)小學生預習課文能力的策略
(一)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
受到知識能力與感知能力的影響,小學生在拿到一篇新課文時,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不認識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也不會抓重點。首先教師應指導學生默讀新課文,要求學生初次默讀新課文一要感知課文大意,理解課文主要表達的內(nèi)容,課文告訴我們什么知識,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等,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整篇課文有了一個初步完整的印象;二是準確找出生字詞,劃出不理解的句子,以便上課時加深對這些生字詞的印象,提高學生記憶。其次是指導學生根據(jù)作者的寫作順序,再次輕聲朗讀課文,并給課文劃分段落層次,初步理清課文的結構。再次是指導學生思考課文的重點字詞句,劃出疑難點和優(yōu)美字句。最后是再重新看一篇課文,試著歸納總結,想一想整篇課文所表達的主要思想感情。
(二)指導學生把預習課文提示和思考練習結合在一起。
在新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篇課文前都會有預習課文提示,提示預習的具體要求。學生在預習課文時,一定要認真根據(jù)這些課文提示,有針對性地進行預習。帶著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去邊讀課文邊思考,嘗試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學生在預習課文時也要重視課后的思考與練習,這對理解課文也是很有幫助的。課后的思考題往往體現(xiàn)了作者的思路以及課文的重蒂點難點,學生在預習時,看看并想想這些題目,可以幫助理清課文的條理,了解課文的重難點。
(三)教會學生懂得使用工具書,善于使用工具書。
小學生在預習課文時,難免會遇到?jīng)]有學過的生字、新詞,或以前學過現(xiàn)已回生的字詞。學生要想了解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或者用法,就需要運用字典、詞典這些無聲的老師。現(xiàn)在小學生最常用的工具書有《新華字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學生預習課文時通過自己查閱工具書,就能掃除語言文字上的障礙,較牢固地掌握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和用法,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
(四)鼓勵學生勤動筆。
在預習課文時不只是讀讀、想想,而且要注意多動筆。預習時,在課文一些重點地方寫寫畫畫,圈圈點點對預習是很有幫助的。例如,給不懂讀音的字標上拼音,不理解的詞寫上注釋,含義深的句子畫上線,重點的字詞加圈加點,有疑難的地方打個問號等。做上這些記號,等到上課的時候,再特別加以注意,把自己覺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徹底弄明白。小學生在預習課文的時候把應該積累的詞語句子和自己認為優(yōu)美的字詞句篇摘抄出來,俗話說“嘴過三遍,不如手過一篇”學生在摘抄句子的時候,使得眼睛、手、頭腦并用,會取得很好的預習效果。
(五)注重學生課前的“練”。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正處于發(fā)展高峰期,通過加強學生對課前課文的練習是一種有效的預習方法。就課文內(nèi)容而言,剛開始學生在試讀生字和生詞時,可能不夠流暢,但是經(jīng)過反復練習,慢慢的就會越來越流暢。讓學生嘗試著用新的生字和句子、句型造句,或者是鼓勵學生和同學們一起進行分角色朗讀和表演,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
(六)注重學生課前的討論。
俗話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時,應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多思考,多發(fā)問以及鼓勵學生圍繞課本內(nèi)容進行討論,同桌之間、小組之間多交流討論。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進來討論、辯論,讓學生在愉快新穎的討論氛圍中得到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經(jīng)過課前對課文內(nèi)容的討論,可以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提高學習效率。
三、結語
現(xiàn)代教育強調(diào)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而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能力,養(yǎng)成其課前預習的習慣,正是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重要方法之 一.通過預習,可以讓學生初步地理解新課內(nèi)容,了解文中的重點和難點并檢閱自己哪里懂了、哪里還有疑問,這樣帶著疑問去聽課,不僅能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 率,也會促使教師更加深入地預設課堂.然而,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教師雖然也會在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布置預習任務,卻沒有將預習的方法教給學生,這樣就導致學生們在 預習過程中感到茫然,他們往往敷衍了事地讀一兩遍就算了事,導致課前預習起不到任何效果.筆者認為,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 預習能力和習慣.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農(nóng)民在種田前要“備耕”,教師在授課前要“備課”工人在生產(chǎn)前要“備料”,戰(zhàn)士在打仗前要“備戰(zhàn)”這都是預習,有備則無患,因此小學生在學習新課文前對課文進行一個預習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提高學習效率。預習課文已引起了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的重視。教師一定要教給學生預習各種體裁課文的方法,讓學生在預習中培養(yǎng)自學能力,使教學質(zhì)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葉瀾著:《教育概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21頁.
[2]雷玲主編:《小學語文名師教學藝術》,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15頁。[本文轉(zhuǎn)自:www.dylw.net].
[3]顧明遠:《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北京教育》,2000(5),第1頁.
[4]虞小梅:《捕捉機遇,追求小學語文互動教學的實效性》,《文教資料》,2008年第2期,第141頁。[本文轉(zhuǎn)自:www.dylw.net].
[5]倪廣林:《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文教資料》,2007年第33期,第1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