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和
“華爾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以精算分析的方式打破了華爾街的道氏理論,他創(chuàng)造的“價值投資”理論影響了整個華爾街。股神巴菲特便是他的學生和追隨者。
本杰明·格雷厄姆于1894年出生于一個在商業(yè)經(jīng)營和金融投資上都完全失敗的英國商人家庭。這個可憐的孩子9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這直接導致了格雷厄姆家族經(jīng)營的陶瓷生意的破產(chǎn);13歲的時候,他的母親不僅在美國鋼鐵公司的股票上虧掉了所有積蓄,而且欠下了巨額保證金。
但是,這一切苦難都不足以把本杰明·格雷厄姆扔進終身貧困的深淵。依靠自己打工賺的錢,他艱難地讀完了哥倫比亞大學的本科學位──在任何一個時代,這都意味著一份薪水豐厚的工作和一條無比光明的職業(yè)生涯。
1914年,格雷厄姆以榮譽畢業(yè)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績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yè)。為改善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格雷厄姆需要找一份報酬較為優(yōu)厚的工作。為此,他放棄了留校任教的機會,在校長的力薦下步入華爾街,由此,也成就了一位華爾街教父和一位最偉大的投資者。
因貧困步入華爾街
事實上,格雷厄姆的所有朋友都認為他適合搞學術,因為他極其熱衷于學習,擅長寫作,而且對數(shù)學極為精通。
在20世紀初葉,大部分金融家都不怎么懂數(shù)學,甚至連一些簡單的財務比例都算不清楚。那個時代的金融家熱衷于談論模糊的消息和期望,而不是明確的數(shù)據(jù)和事實。格雷厄姆從年輕的時候起,就非常痛恨這種模糊的投資理念,尤其是不經(jīng)過大腦分析、只憑熱血沖動的盲目樂觀的投資理念。因為他的母親正是因為盲目樂觀而變得一貧如洗。
每一個經(jīng)濟類專業(yè)的大學畢業(yè)生都會想到職業(yè)成功、一夜暴富和聚光燈下的生活,但是在格雷厄姆心目中,最重要的不是爭取變得富有,而是爭取避免像母親一樣投資失敗和破產(chǎn)。
所以,格雷厄姆終其一生都是非常謹慎的防御型投資者,他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投資”理念與其說是為了爭取投資收益,還不如說是為了盡可能地回避投資風險。
他喜歡數(shù)字,喜歡詳細的財務報表,喜歡被歷史檢驗過的規(guī)律??傊?,他喜歡一切現(xiàn)實的和可靠的東西,也喜歡揭露隱藏在表象背后的事實。這種性格似乎更適合做一個金融學教授,而不是一個股票分析師。事實上,格雷厄姆本人一直渴望在大學教書,但是由于家庭實在缺錢,他只能選擇在喧囂浮躁的華爾街找一份工作。
1914年夏天,格雷厄姆在一家證券公司做了一名信息員,主要負責把債券和股票價格貼在黑板上,周薪12美元。雖然這份工作是紐約證券交易所最低等的職業(yè)之一,但這位未來的華爾街教父卻由此開始了他在華爾街傳奇性的投資生活。
格雷厄姆很快就向公司證明了他的能力。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他就被升職為研究報告撰寫人。由于他充足的文學修養(yǎng)和嚴謹?shù)目茖W思維,以及淵博的知識,很快他就形成了自己簡潔而富有邏輯性的文風,在華爾街證券分析舞臺獨步一時。
也正是這家公司給格雷厄姆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踐與訓練場所,才使這位未來的股票大師開始全面熟悉證券業(yè)的一整套經(jīng)營管理知識,了解了包括證券買賣程序、行情分析、進貨與出貨時機、股市環(huán)境與股市人心等在內(nèi)的實際運作方法。
盡管格雷厄姆未受過正式的商學院教育,但這種源自親身實踐的經(jīng)驗,遠遠比書本上的描述來得更為深刻有力,這給他日后在股票理論上的探索,打下了極為堅實的基礎。
公司老板紐伯格經(jīng)過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格雷厄姆身上蘊藏著巨大的潛力與才干。不久,格雷厄姆再次升職被提升為證券分析師。升任證券分析師是格雷厄姆一生事業(yè)的真正開始。
改變?nèi)A爾街
這位喜歡數(shù)學的年輕人徹底改變了華爾街,并在若干年之后被華爾街的一代基金經(jīng)理們敬畏地稱為“華爾街教父”和“最偉大的投資者”。
在職業(yè)生涯初期,格雷厄姆幾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財務報告分析上,不斷發(fā)現(xiàn)著被低估的資產(chǎn)或被隱瞞的利潤,這些公司都是很好的投資對象。
1915年9月,格雷厄姆注意到一家擁有多家銅礦股權的礦業(yè)開發(fā)公司——哥報海姆公司,該公司當時的股價為每股68.88美元。
格雷厄姆在獲悉該公司即將解散的消息后,通過各種渠道收集這家公司的有關資料,對這家公司進行了詳盡的技術分析,發(fā)了該公司尚有大量不為人知的隱蔽性資產(chǎn)。通過計算,格雷厄姆準確地判斷出該公司股票的市場價值與其實際資產(chǎn)價值有巨大的價差空間。由此,他得出投資該公司的股票將會帶來豐厚回報,并建議公司老板紐伯格先生大量買進該股票。
紐伯格先生接受了格雷厄姆的建議。當1917年1月哥報海姆公司宣布解散時,公司從這筆買賣中賺取了數(shù)十萬美元的利潤,其投資回報率高達18.53%。
1923年年初,格雷厄姆決定自立門戶,成立了格蘭赫私人基金,資金規(guī)模為50萬美元。他選中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赫赫有名的美國化工巨頭,杜邦公司。
1920年,美國軍火巨頭杜邦公司利用通用汽車公司正陷于暫時無法償還銀行貸款的財務困境,通過一場蓄謀已久的兼并戰(zhàn),最終兼并了通用汽車公司。杜邦公司對通用汽車公司的兼并形成了兩公司交叉持股的狀況。
到了1923年8月前后,美國經(jīng)濟進入復蘇,杜邦公司失去了軍火暴利來源,股價急劇下滑,每股股價僅維持在297.85美元左右;而通用汽車公司因汽車市場需求的大增而利潤直線上升,每股股價高達385美元。
格雷厄姆注意到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股價之間存在巨大的差距。經(jīng)過分析,他認為由于杜邦公司持有通用38%以上的股份,而且這一份額還在不斷增加,所以市場現(xiàn)階段兩種股票之間的價格差距就是一種錯誤,而由股市造成的錯誤遲早都會由股市自身來糾正,市場不可能對明顯的錯誤長久視而不見,這種錯誤得到糾正之時,就是有眼光的投資者獲利之時。
格雷厄姆不僅大筆買進杜邦公司股票,而且更大筆地賣出通用汽車公司的股票。這樣,他就會因杜邦公司股票上漲和通用汽車公司股票下跌而雙向獲利。endprint
兩個星期后,市場迅速對這兩家公司股價之間的差距作出了糾正,杜邦公司股價一路攀升,升至每股365.89美元,而通用汽車公司股票隨之下跌,跌至每股370美元左右。格雷厄姆迅速獲利了結,不算他賣出吃過通用公司股票之間的差價,其單項投資回報率就高達23%。這使格蘭赫基金的大小股東們都賺了大筆的錢。
格蘭赫基金運作一年半,其投資回報率高達100%以上,遠高于同期平均股價79%的上漲幅度,但由于股東與格雷厄姆在分紅方案上產(chǎn)生分歧,格蘭赫基金最終不得不以解散而告終。
在華爾街奮斗十多年之后,格雷厄姆已經(jīng)聲名大噪,并成立了自己的格雷厄姆·紐曼公司。這家投資公司存在長達30年,貫穿了格雷厄姆的大半個職業(yè)生涯,并取得了17%的平均年度收益率。
在今天看來,這個數(shù)字似乎不算驚人,但其中包括了1929—1933年的大股災——格雷厄姆在這次股災中損失慘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錯過了1934年的反彈。
講學著書傳播理論
1914年,當格雷厄姆開始從事證券行業(yè)時,這個行業(yè)只有一種成型的理論,即道氏理論。這種理論認為,股票市場的波動是有規(guī)律的,由“大趨勢”“小趨勢”和“微小趨勢”構成。股票被認為是一種低等級的債券,不是保守型投資者的選擇。雖然所有上市公司都已經(jīng)開始公布年度報告,但是很少有投資者真正按照年度報告中的數(shù)據(jù)做出投資決策。
1910—1920年的年度財務報告和今天的財務報告有著本質(zhì)的不同:格式非常不規(guī)范,模糊的空間太大,公司經(jīng)常設法隱瞞利潤以逃避稅務;更重要的是,當時的財務報告無法體現(xiàn)復雜的控股關系,也無法對公司的投資進行準確的估價。
經(jīng)濟危機尚未結束,格雷厄姆開始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講授證券分析課程,這門課程一直持續(xù)開設到他的晚年。他在1934年出版的《有價證券分析》教科書中首先提出了日后被稱為“價值投資”的投資思想。這本著作一出版即震動了美國和華爾街的投資者,一時之間,該書成了金融界人士和投資界人士的必讀書目。
“市場是一種理性和感性的摻雜物,它的表象時常是錯誤的,而投資的秘訣就在于當價格遠遠低于內(nèi)在價值時投資,等待市場對其錯誤的糾正?!边@句名言成為了價值投資者的最終理論基礎。
1949年,在美國又一次大牛市行情的前夕,早已功成名就的格雷厄姆出版了又一本重要著作:《聰明的投資者》。在美國股市每年漲幅超過10%的年代,格雷厄姆仍然建議投資者滿足于3.5%的年收益率,在事后看來,這或許過于保守。事實上,華爾街教父本人對華爾街已經(jīng)感到厭煩了,既然他已經(jīng)擁有了金融家所能擁有的一切——金錢、名聲、榮譽以及屬于自己的學術理論,繼續(xù)留在華爾街又有什么意義呢?
1956年,在華爾街奮斗長達42年的格雷厄姆終于退出金融界,如他所愿地選擇加州大學開始了執(zhí)教生涯。從此,他完全專注于金融教學和研究,并不斷發(fā)表他對市場的看法。
格雷厄姆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所創(chuàng)立的證券分析理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投資者。
就在這一年,他在哥倫比亞大學的一位學生開始了自己的投資生涯。這個學生從六年前開始聆聽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課程,曾經(jīng)得到這門課程的歷史最高分,此后又幫助格雷厄姆做了許多投資分析工作,并延續(xù)著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學說。后世將這個學生稱為“股神”和“奧馬哈的圣人”,他的名字叫作沃倫·巴菲特。(編輯/南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