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勝航
摘 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所在。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尤其是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待提高。從吃透文本、鼓勵提問題、把握學生特點、穿插故事等四個方面著手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
關鍵詞:文本;問題;學生特點;故事
課堂是學生學習最為重要的陣地,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所在。但是,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尤其是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待提高。在現(xiàn)實中,有些教師重眼前“有效性”,輕將來“有效性”,有些課堂“課內(nèi)損失課外補”,有些課堂呈現(xiàn)出片面化、絕對化、形式化的傾向,這樣的課堂教學就失去了應有的效益。那么,怎樣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吃透文本,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
語文教科書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于教師必須先鉆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多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并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上課時對教材內(nèi)容都不甚了解,“渺渺茫茫來又回”,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雖然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已有十九年之久,但每當教學一篇新的課文時,我還是會先吃透它??偸窍韧ㄗx兩三遍,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自己先查字(詞)典并把義項寫在一旁。為了掃除閱讀障礙,我總是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默讀幾遍,發(fā)現(xiàn)一些難以把握停頓或比較拗口的語句,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予以指導。課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執(zhí)教,但卻不能離開教本上課。教師也許要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在備課上,甚至包括一些“無用功”,但它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環(huán)。
二、鼓勵提問題,激發(fā)探究的興趣
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才能真正提高聽講的效率。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如,在教學《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這一課時,我根據(jù)題目引發(fā)學生想象課文有可能寫些什么內(nèi)容,學生也毫無顧慮地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為什么說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土地怎么能夠神圣呢?”等問題。學生帶著這些自己提出的問題來聽講,個個精神抖擻,學習的熱情自然高漲。
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痹谡麄€語文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提煉文章主題,還是分析人物形象,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都會增強學習效果。因此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首先,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學氛圍,相信學生能提出問題;要激勵學生,哪怕是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要允許學生犯“錯誤”,不要輕易否定。其次,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組織匯報討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開展課外實踐,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再者,重視對問題的篩選,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不是提越多問題就越好,有些問題毫無思考價值,反而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
三、把握學生特點,發(fā)展學生智力
小學生對形式新穎、生動活潑的東西特別感興趣,一旦有了興趣,他們就會發(fā)揮極大的主動性,對一些問題主動地多思多想,并在這個過程中發(fā)展自己的智力。而且,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了相當?shù)膭邮帜芰拖胂罅?。例如,在《草船借箭》一課中,諸葛亮是如何利用草船借到箭的?受箭時又為什么下令把船掉轉(zhuǎn)方向?引導學生根據(jù)文章描述的畫面展開想象,在意境中體會到語句的意思。再根據(jù)學生喜歡畫畫的特點,在學生粗略理解句意的基礎上,結(jié)合生活實際,動手作畫,并讓他們介紹自己的畫。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走進文章的意境之中,既享受了美,又弄懂了語意,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手腦并用能力、繪畫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當學生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后,我提議讓學生分角色來把課文的內(nèi)容演一演,學生紛紛舉手爭當角色,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四、穿插故事,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精彩而緊張的故事情節(jié)很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語文課堂上穿插故事,一方面學生在聽故事、講故事的過程中既豐富了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了語感,又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了人類的智慧;另一方面,語言的發(fā)展與思維的發(fā)展是相輔相成的。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是推開智慧之門的鑰匙。在語文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故事來點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加深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的印象,甚至可以提升教師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如,在教學《有趣的標點符號》時,為了向?qū)W生介紹看似不起眼的標點符號,給他們講了財主征求新店對聯(lián)的故事。學生聽了之后哈哈大笑,覺得標點符號是那么生動,那么有趣。故事不一定全由老師講,也可由學生來講,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的點睛之筆,會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呈現(xiàn)出一片歡樂、和諧。
慢工出細活,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語文活動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
參考文獻: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