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青 邊平達* 錢素鳳 吳芬 陳錦平
老年男性生活方式與其骨密度關系的調查分析
吳青邊平達*錢素鳳吳芬陳錦平
目的 通過調查老年男性生活方式與其骨密度關系,以尋找提高老年男性骨密度的途徑。方法 對430例老年男性的基本情況(如婚姻狀況、文化程度、服藥種類)、生活方式(包括飲食習慣、吸煙、曬太陽、運動、服用鈣劑和維生素D制劑等)進行調查和評分,并進行骨密度檢測,然后分析老年男性生活方式與骨密度的關系。結果 老年男性骨量正常率僅為38%,其中生活方式評分較低的老年男性骨質疏松發(fā)生率(15%)高于生活方式評分較高的老年男性(7%),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提高老年男性骨密度的重要手段。
骨密度 生活方式 老年男性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fā)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該病可發(fā)生于不同性別和年齡,但多見于絕經后婦女和老年男性[1]。骨質疏松癥的嚴重后果是易導致骨質疏松性骨折(即脆性骨折),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為此,作者對近年來入院的430例老年男性的生活方式進行調查,同時測量其BMD,并進行相應的分析,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本院體檢的老年男性430例,年齡63~99歲,平均(84±4)歲。其中高血壓314例、冠心病55例、2型糖尿病10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7例、慢性胃炎89例。納入標準:能同時接受問卷調查和BMD測量的老年男性(≥60歲)。排除標準:患有認知功能障礙、精神疾病、嚴重心肺肝腎疾病而影響調查者;患有偏癱、惡性腫瘤晚期、原發(fā)性甲狀旁腺亢進、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和多發(fā)性骨髓瘤等疾病而影響B(tài)MD測量者。
1.2方法 (1)生活方式調查:參考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1]、WHO推薦的骨折風險預測簡易工具(FRAX)[2]和相關論文[3],針對老年男性特點,自行設計問卷,并經預調查后修改而成。問卷主要包括12個問題,每題1分,總分12分。總得分越高,說明其生活方式越好。(2)BMD測定:選擇美國通用電氣醫(yī)療系統(tǒng)Lunar雙能X線BMD分析儀,對每位老年男性的腰椎正位和髖部BMD進行掃描。根據國際臨床BMD測量學會(ISCD)要求:以L1~4、股骨頸和全髖部最低的T值來診斷,Ward's三角區(qū)不作為診斷部位。按照2011年《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制定的標準進行診斷:骨量正常:T值≥-1.0。骨量低下:-2.5<T值<-1.0。骨質疏松:T值≤-2.5[1]。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 統(tǒng)計軟件包。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資料間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老年男性生活方式和BMD的基本情況 在430例老年男性中,喪偶60例;≤初中文化程度162例;服藥種類1~30種,平均(7±3)種,其中服藥種類≥7種158例;每天飲酒≥3單位 44例;飲食偏咸132例;葷素搭配不合理208例;不能堅持喝奶制品133例;抽煙21例;不常曬太陽138例;不能堅持參加室外運動95例;不能堅持服用鈣劑353例;不能堅持服用活性維生素D 381例。對每一位老年男性的生活方式進行評分,結果總分為4~12分,平均(7±1)分,其中≤7分有230例,≥8分200例。在430例老年男性中,骨量正常162例、骨量減少217例、骨質疏松51例。
2.2老年男性生活方式與BMD之間的關系 見表1。
表1 老年男性生活方式總評分與BMD之間的關系(n)
本調查結果顯示,在430例老年男性中,骨量正常率僅為38%,骨量減少率為50%,而骨質疏松率為12%。其中,生活方式評分較高的老年男性骨質疏松率(8%)要明顯低于生活方式評分較低者(15%),說明在老年男性中,積極調整生活方式,補充骨健康基本補充劑(鈣劑和維生素D)是提高老年男性BMD的重要手段。
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是提高老年男性BMD的基礎。但是本調查結果顯示,約31%的老年男性不能堅持喝牛奶、31%飲食偏咸、48%葷素搭配不合理,10%有喝酒的不良習慣。喝牛奶是老年男性補鈣的主要措施[1]。鈉和鈣都在腎臟重吸收,屬同一離子轉運系統(tǒng),高鈉飲食后,尿鈉排出多,尿鈣排出也增多。蛋白質是骨骼有機質合成的重要原料,長期低蛋白飲食,會導致骨基質蛋白合成不足,而維生素C參與骨組織中蛋白質、骨膠原和氨基多糖等物質的代謝,有利于鈣的吸收和鈣在骨骼中的沉積。喝酒可影響肝臟25-羥化酶的活性,從而使有活性的1,25-雙羥維生素D合成減少,進而影響鈣的吸收。
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提高老年男性BMD的重要措施。但是本調查結果顯示,有32%的老年男性未堅持曬太陽,22%未堅持室外運動,5%仍在吸煙。人體約80%~90%的內源性維生素D,是在陽光紫外線的作用下,由皮膚中7-脫氫膽固醇經非酶光解反應轉化而來,因此,如果老年男性曬太陽時間不足,即易造成體內維生素D缺乏。適量運動,尤其是負重運動,不僅可以延緩老年男性骨量丟失,而且能夠改善其平衡功能、增強肌力,降低發(fā)生骨折的風險。而吸煙不僅可降低血清中維生素D濃度,使腸道內鈣的吸收減少,而且可影響體內性激素的代謝,從而促使骨吸收,加快骨質丟失,增加骨折風險。
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是提高老年男性BMD的重要基礎措施。但是本調查結果顯示,有82%的老年男性未服用鈣和維生素D復合制劑,89%未服用活性維生素D制劑。中國老年男性的鈣攝入量普遍不足,維生素D缺乏率也較高[4],由于目前國內單純的維生素D制劑較少,因此服用鈣和維生素D復合制劑是一個理想的選擇。但是復合制劑中維生素D的含量并不高,如1片鈣爾奇D片中僅含維生素D 125 IU,而老年人維生素D的推薦補充劑量為400~800 IU[1],因此,一般推薦加服活性維生素D制劑。目前,常用的活性維生素D制劑有阿法骨化醇軟膠囊和骨化三醇膠丸等,其中前者需經過肝臟25-羥化酶的作用下轉變?yōu)?, 25-雙羥維生素D后,才能發(fā)揮生物學效應。
本調查結果還顯示,在老年男性中,喪偶者占14%、≤初中文化程度占38%、服藥種類≥7種者占37%,這些因素均會影響老年男性的骨骼健康。喪偶的老年男性由于缺少老伴的關愛,常會出現飲食和生活不規(guī)律[5];文化程度較低的老年男性,常較少閱讀一些有益骨骼健康的科普知識;而服藥較多的老年男性,常會拒絕再服用復合鈣劑和活性維生素D[4]。因此,老年男性要不斷學習有利于骨骼健康的科普知識;服藥較多的老年男性要在醫(yī)師指導下,適當減少服用一些不必要的或作用機制相同的藥物(包括中成藥);子女要多關心、多陪伴父母,并督促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有助于骨骼健康的生活方式。
綜上所述,老年男性骨量正常率低,而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提高老年男性BMD的重要手段。當然,對于骨量減少和骨質疏松的老年男性,除了要及早改變其不良生活方式外,還應在醫(yī)師的指導下,及早接受規(guī)范的抗骨質疏松治療[6]。
1中華醫(y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2011年).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1,4(1):2~15.
2Li G,Thabane L,Papaioannou A,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frailty index of deficit accumulation and 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 (FRAX) in prediction of risk of fractures.Bone,2015,77(2):107~114.
3Bonjour JP,Benoit V,Pourchaire O,et al. Nutritional approach for inhibiting bone resorption in institutionalized elderly women with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and high prevalence of fracture.J Nutr Health Aging,2011,15(5):404~409.
4邊平達,應奇峰,李秀央.高齡男性血清25-羥基維生素D3獨立相關因素的研究.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3,19(8):800~803.
5Nagy H,Chapurlat R,Sornay-Rendu E,et al. Family resemblance of bone turnover rate in mothers and daughters-the MODAM study. Osteoporos Int,2015,26(3):921~930.
6邊平達,陳錦平.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骨質疏松癥的規(guī)范診治及其注意事項.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5,21(6):757~760.
310024 浙江省人民醫(yī)院望江山院區(qū)骨質疏松診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