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呈暘 金鑫
按弦搓摩法治療小兒厭食癥臨床分析
江呈暘金鑫
目的 觀察按弦搓摩復式推拿手法治療小兒厭食癥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60例厭食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予按弦搓摩復式推拿手法治療,對照組予新制藿香正氣散湯劑治療,兩組均5d為1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2d,4個療程后觀察患兒治療前后食欲、食量的變化。結(jié)果 觀察組痊愈6例,顯效14例,有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對照組痊愈5例,顯效13例,有效11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與治療前食欲、食量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按弦搓摩復式推拿手法與新制藿香正氣散在改善小兒厭食癥的臨床癥狀方面,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按弦搓摩 小兒推拿 厭食
厭食指兒童較長時期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種病癥。發(fā)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喂養(yǎng)不當,導致脾胃不和,受納運化失職[1]。厭食患兒一般精神狀態(tài)正常,病程長者,也可以出現(xiàn)面色少華、形體消瘦等癥,影響患兒生長發(fā)育,故應及時治療。本病多見于1~6歲兒童[2]。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期間就診于本院門診的厭食患兒60例,隨即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觀察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3~9歲。病程2個月至3年。對照組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3~10歲。病程2個月至3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參照《小兒推拿學》[3]和《中醫(yī)病證療效診斷標準》制定[4]。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2)年齡3~6歲,無性別限制。(3)病程2個月至3年,排除其他疾病者。
1.2治療方法 (1)觀察組采用按弦搓摩法加常規(guī)按摩手法。①按弦搓摩操作方法: 患兒取坐位,涂適量滑石粉,醫(yī)者立于患兒身后,首先在患兒的背部由上而下輕柔推摩,使滑石粉于背部中脊部位涂勻,然后用兩手掌面著力,輕貼在患兒兩側(cè)脅肋部,呈對稱性搓摩,并自上而下搓摩至肚角處50~500次。②常規(guī)小兒按摩手法:補脾經(jīng)、摩中脘各300次,運內(nèi)八卦、按揉脾俞、胃俞、肝俞各200次,掐揉四橫紋100次。1次/d,連續(xù)5d為1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2d,4個療程后觀察療效。(2)對照組采用新制藿香正氣散:廣藿香10g、紫蘇梗10g、茯苓10g、炒薏苡仁10g、枳殼10g、桔梗10g、黃芩10g、連翹10g、陳皮10g、半夏10g、焦神曲10g、萊菔子10g、甘草6g。伴噯氣惡心者,加厚樸10g;伴大便干結(jié)難下者,加生大黃3~ 5g(后下);伴大便粘膩不爽者加黃豆卷10g。水煎服,1劑/d,分3次口服,50ml /次。療程同觀察組。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兩組食欲食量比較 觀察組治療前食欲食量總積分(4.63±1.36)分,與對照組治療前總積分(4.07±1.1)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積分(2.07±1.30)分與對照組治療后積分(2.13±1.20)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在改善小兒厭食食欲、食量方面療效肯定。
小兒厭食癥系小兒常見脾胃病,屬中醫(yī)病癥中的“納呆、納差”范疇。錢乙《小兒藥證直訣》云:“脾胃不和,不能食乳?!泵鞔鷥嚎泼t(yī)萬全根據(jù)錢乙“臟腑虛實辨證”理論,提出小兒“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此外,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脾常不足”,其脾胃之體成而未全、脾胃之氣全而未壯[5],脾臟最易出現(xiàn)虛證,脾虛則消化吸收功能減退導致厭食。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肝主人體生發(fā)之氣,肝氣生發(fā)則五臟俱榮。小兒生機蓬勃,精氣未充,肝陽易旺,肝風易動,故有“肝常有余”的生理特點。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小兒脾常不足,包括脾胃之體成而未全、脾胃之用全而未壯,乳食的受納、腐熟、傳導,水谷精微的吸收、轉(zhuǎn)輸功能均與小兒的迅速生長發(fā)育所需不相適應。加之小兒飲食不知自調(diào),家長喂養(yǎng)常有不當,即形成了易患脾胃系疾病的內(nèi)因外因。加之小兒肝常有余,脾受克抑,故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點。補脾經(jīng)、摩中脘健脾和中,運內(nèi)八卦配按揉脾俞、胃俞、肝俞和中消食,掐揉四橫紋以增強運脾理氣作用。理氣化痰,健脾消食,屬“見肝之病,知肝傳脾,必先實脾”。
小兒厭食目前在臨床上較為多見。究其原因,多因家長過于溺愛,一味強調(diào)營養(yǎng)滋補,或亂投雜食,或恣意投其所好,養(yǎng)成偏食習慣,終致脾胃功能失常而厭食。據(jù)《諸病源候論?脾胃病諸候》記載: “脾者臟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氣相為表里,胃為水谷之海,主受盛飲食者也。脾氣磨而能消之,則能食。今脾胃二氣俱虛弱,故不能飲食也?!毙何桂B(yǎng)的原則應當是“乳貴有時,食貴有節(jié)”。飲食無規(guī)律、無節(jié)制可導致脾胃受傷,受納運化功能減弱,喂養(yǎng)中當糾正不良習慣,不偏食、不挑食,不強迫進食,飲食定時適量,葷素搭配,勿用補品。
1閆永彬,都修波.丁櫻名老中醫(yī)辨治小兒厭食經(jīng)驗擷菁.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兒科學,2011.3.
2王紅兵.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小兒厭食癥44例.河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21(1):56~57.
3劉明軍.小兒推拿學.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115.
4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療效診斷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79.
5趙永清,李雪瑞,王繼光,等.推拿按摩療法在兒科脾胃病中的作用.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19(S1):82~83.
310007 杭州市中醫(yī)院推拿科(江呈暘)
315600 浙江省寧??h婦幼保健院(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