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嬌 何婷 沈珊珊
穴位按摩結合理療治療老年失眠患者療效分析
陳旭嬌何婷沈珊珊
目的 觀察穴位按摩結合理療對老年失眠患者的療效。方法 將臨床診斷為失眠癥≥65歲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應用鎮(zhèn)靜催眠藥物,觀察組予鎮(zhèn)靜催眠藥物結合穴位按摩和腦病生理治療儀治療,治療10d。治療前后分別行睡眠狀況自評量表(SRSS)評定睡眠狀況,并了解實際睡眠時間、入睡時間、臥床時間等睡眠具體指標及焦慮抑郁情緒的變化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SRS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SRSS評分均較治療前有所下降,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1)。治療后,觀察組SRS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30例患者中顯效20例、好轉10例,顯效率66.67%,好轉率33.33%。結論 穴位按摩結合理療可作為臨床藥物治療失眠以外的輔助治療,具有一定的療效。
穴位按摩 理療 失眠
失眠通常指患者對睡眠時間和(或)質量不滿足,并影響日常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中醫(yī)稱之為“不寐”,首見于《內經》,又稱“不得眠”、“不得臥”、“目不暝”,表現(xiàn)為入睡困難、睡眠維持障礙、早醒、睡眠質量下降或日常睡眠晨醒后無恢復感等[1]。調查顯示我國老年人睡眠障礙的發(fā)生率高達49.9%[2]。目前失眠的干預措施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老年人長期應用催眠藥物可能存在肌張力減退、跌倒及認知功能減退的風險,而非藥物治療(如心理行為、飲食療法、穴位按摩、低頻脈沖磁療等)因其無副作用、無藥物相互作用的優(yōu)勢,成為失眠治療方法的研究熱點,其中較多治療方法取得了良好療效[1,3]。作者探討通過穴位按摩結合理療對老年失眠患者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入組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間住院患者中滿足ICD-10失眠診斷標準的≥65歲老年患者60例,其中男15例,女45例;年齡68~87歲,平均年齡(77.70±6.66)歲。病程1~40年,平均(14.25±12.55)年。排除標準:嚴重疾?。ㄈ缡дZ或偏癱、嚴重癡呆、臟器功能衰竭等嚴重中風后遺癥),抑郁癥或焦慮癥患者,預計不能完成治療療程及不能完成自評的患者。
1.2材料與方法 (1)材料:睡眠狀況自評量表(SRSS)[4],腦病生理治療儀(SK-A腦病生理治療儀,北京清大德人健康科技有限公司)。(2)方法:調查所有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失眠病程、情緒狀態(tài)、藥物使用情況等資料。入選次日所有患者通過SRSS評定睡眠狀況。SRSS共有10個項目,即睡眠不足、睡眠質量、覺醒不足、睡眠時間、入睡困難、睡眠不穩(wěn)、早醒、惡夢夜驚、服藥情況、失眠后反應等,每個項目分5級評分(1~5),評分愈高,說明睡眠問題愈嚴重。此量表最低分為10分(基本無睡眠問題),最高分為50分(最嚴重)。評定后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與觀察組失眠病程、鎮(zhèn)靜催眠藥物使用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對照組采用鎮(zhèn)靜催眠藥物治療;觀察組除應用鎮(zhèn)靜催眠藥物外,同時予以腦病生理治療儀治療和穴位按摩。理療方法:將帽狀電極安置于頭部。劑量選擇弱,治療時間20min/次,1次/d,10次為1個療程。穴位按摩治療方法:點按翳風穴、翳明穴、安眠穴、足底睡眠穴,治療時間:每個穴位3min,12min/次,1次/d,10次為1個療程。兩組治療10d后再次比較SRSS評定結果。同時了解患者實際睡眠時間、入睡時間、臥床時間等睡眠情況具體指標,并采用焦慮因子得分和抑郁因子得分了解焦慮抑郁情緒變化情況。
表1 基本臨床資料[n(%)]
1.3療效標準 (1)顯效:每晚能睡眠4~6h,雖偶有不寐,但不會連續(xù)>3d,能自我調節(jié),SRSS評分下降7~9分。(2)好轉:每晚能睡眠4~5h,偶有不寐,但不會連續(xù)>5d,自我調節(jié)差,SRSS評分下降3~6分。(3)無效:治療前后睡眠無明顯改善,或能入睡但<3h,或偶能睡眠>4h,但不能連續(xù)7d,SRSS評分下降<3分。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或%描述,兩組好轉率、顯效率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失眠患者干預前后睡眠相關指標比較(x±s)
2.2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對照組患者中顯效6例,無效24例,觀察組患者中顯效20例,好轉10例,顯效率66.67%,好轉率33.33%(χ2=41.538,P<0.01)。提示觀察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老年失眠不同于中青年,其多是全身疾病和大腦皮質生理變化綜合導致的結果。中醫(yī)認為臟腑虛損、精血不足是老年失眠的生理病理基礎。中醫(yī)認為,失眠分為睡不踏實、氣血不足;入睡困難、肝郁氣滯;醒了又睡、營血蘊熱;時睡時醒、脾胃失和;整晚失眠、心肝火旺等不同類型。在不同失眠類型的治療上均建議養(yǎng)心安神、補氣補血、滋陰降火、舒肝解郁,配合心態(tài)、飲食、生活節(jié)律和運動調整等。西醫(yī)的治療以鎮(zhèn)靜催眠藥物的應用為主,但老年人長期使用易產生較多副作用,如增加癡呆的風險[5]等。而物理治療因無副作用、無藥物相互作用、無依賴性、療效顯著,成為藥物治療以外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癥狀的方案之一。
本資料中選用的腦病生理治療儀是采用經顱磁刺激治療的一種治療儀器,可以擴張腦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使受損腦細胞代謝加快,促進腦功能的恢復。最初研究發(fā)現(xiàn)此類儀器的使用在改善腦供血中有一定作用。李茜等[6]在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治療中發(fā)現(xiàn),低頻脈沖磁療能直接透過顱骨作用腦細胞和腦血管,改善腦組織的供血、供氧和代謝,有利于患者偏癱的康復。方麗君[7]對54例老年失眠患者應用腦病生理治療儀,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睡眠指數(shù)較對照組明顯改善。
在物理治療中,除經顱磁刺激治療外,穴位按摩在改善老年患者失眠癥狀也已取得顯著療效[4]。作者選擇翳風穴、翳明穴、安眠穴和足底睡眠穴,能疏風降逆、行氣開竅,能溝通陰蹺、陽蹺脈經氣運行。按摩上述穴位能起到解除腦血管痙攣,改善局部神經調節(jié)、促進淋巴循環(huán)、抑制大腦異常放電等作用,使人體達到真正放松狀態(tài),具有養(yǎng)心安神、鎮(zhèn)靜催眠的功效。本資料結果顯示,將理療和穴位按摩兩種方法相結合,在老年失眠患者中也取得顯著療效。一般資料提示兩組老年人失眠平均病程較長,在應用穴位按摩和理療前SRSS自評分數(sh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個療程后,對照組通過單純鎮(zhèn)靜催眠藥物未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觀察組失眠癥狀改善,睡眠改善在延長臥床時間,減少入睡時間,增加實際睡眠時間方面均有體現(xiàn)。由于睡眠障礙可增加焦慮、抑郁情緒,作者調查了患者治療前后焦慮抑郁情緒的變化,觀察到隨著睡眠質量的改善,焦慮抑郁情緒也得以緩解。
臨床上老年失眠患者常采用鎮(zhèn)靜催眠藥物治療失眠,但長期口服藥物帶來的依賴性、不良反應成為老年患者失眠治療中的一個難題。物理治療作為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為老年失眠患者尋求一種無創(chuàng)傷性、無藥物依賴性、副作用小的治療方式提供了可能。此外,應培養(yǎng)良好的睡眠習慣,良好的睡眠習慣有助于協(xié)助發(fā)揮非藥物治療作用最大化。本資料的不足之處在于觀察了單個療程的療效,長期治療的效果及遠期的影響尚需進一步治療及隨訪來證實。
1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睡眠障礙學組.中國成人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中華神經科雜志,2012,45(7):534~540.
2陳長香,李建民,王靜,等.22?。ㄊ校├夏耆怂哒系K現(xiàn)況調查.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2):188~189.
3游菲,馬朝陽,熊修安,等.低頻脈沖電刺激對老年失眠癥患者睡眠結構的影響.中國康復,2010,25(1):37~38.
4李建明.睡眠狀況自評量表.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8(3):353.
5Billioti de Gage S,Moride Y,Ducruet T,et al.Benzodiazepine use and risk of Alzheimer's disease: case-control study.BMJ,2014,349:g5205.
6李茜,李新艷,李敏,等.頭部脈沖磁療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的影響.中國康復,2006,21(5):314~315.
7方麗君.腦病生理治療機治療老年失眠癥的護理.全科護理,2008,6(7):608~609.
浙江省中醫(yī)藥科學研究基金計劃(2012ZA010)
310013 浙江醫(yī)院老年病綜合示范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