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宏 金鳳斌
(遼寧省錦州市婦嬰醫(yī)院婦科,遼寧 錦州 121000)
原位旋切法在腹腔鏡下巨大子宮肌瘤核除術中的臨床應用探討
張艷宏 金鳳斌
(遼寧省錦州市婦嬰醫(yī)院婦科,遼寧 錦州 121000)
目的 研究腹腔鏡下原位旋切剔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共完成90例巨大子宮肌瘤(肌瘤直徑>10 cm或子宮大如12孕周以上)腹腔鏡手術,其中原位旋切法核除子宮肌瘤44例,隨機與同期傳統(tǒng)腹腔鏡下巨大子宮肌瘤剔除手術46例對照。結果 90例手術均順利完成,巨大肌瘤原位旋切手術組與對照組在子宮切口大小、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疼痛時間、肛門排氣、排尿情況、總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fā)癥情況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 腹腔鏡下原位旋切法治療巨大子宮肌瘤操作簡單迅速,易掌握,可顯著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切實而可行。
腹腔鏡;肌瘤剔除;原位旋切
巨大子宮肌瘤(肌瘤直徑>10 cm或子宮大如12孕周以上)以前被列為腹腔鏡下肌瘤剔除的禁忌證,原因是術中出血較多,且由于巨大肌瘤對術野的影響,剔除困難[1-2]。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對傳統(tǒng)的腹腔鏡下肌瘤剔除術式進行改良,采用腹腔鏡下巨大子宮肌瘤原位旋切剔除術,術者經(jīng)驗豐富,療效顯著,報道如下。
1.1研究對象:同期選擇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來我院就診并確診的巨大子宮肌瘤病例90例,隨機選擇44例為研究組行腹腔鏡下原位旋切法剔除子腫瘤,隨機選擇46例為對照組行子宮肌瘤傳統(tǒng)核除術。兩組患者均為非絕經(jīng)期婦女,營養(yǎng)狀況良好,平均年齡42歲(26~46歲),均經(jīng)超聲和(或)MRI證實全部為肌壁間和漿膜下,直徑10~15 cm,其中單發(fā)性子宮肌瘤80例,多發(fā)性子宮肌瘤10例,兩組病例子宮肌瘤的大小,生長部位、發(fā)生數(shù)目及患者年齡相差較小,無統(tǒng)計學差異。
1.2手術方法:患者全身麻醉起效,氣管插管成功后,常規(guī)消毒、鋪巾,置導尿管?;颊呷「牧及螂捉Y石位,頭低臀高,下舉宮器。使用常規(guī)氣腹針穿刺,建立氣腹,充CO2至滿意,氣腹成功后,于臍孔上緣處下腹部左右兩側分別穿入10 mm、10 mm、5 mm Trocar,放置30°角腹腔鏡,調整位置以觀察子宮和肌瘤。置入后檢查盆腔情況,觀察腫物與盆腔組織有無粘連,舉宮器擺動子宮,觀察肌瘤位置、大小、數(shù)目。肌瘤和子宮交界處注入生理鹽水3.7 mL稀釋的垂體后葉素2 U及縮宮素10 U,同時靜脈給藥縮宮素10 U,以干預治療,觀察子宮收縮情況。
1.3觀察指標:測量手術中子宮切口長度、手術進行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排尿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fā)癥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表示。若P<0.05,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觀察指標結果:兩組病例手術順利,研究組44例均采用腹腔鏡下原位旋切法核除,其中最大為17 cm,數(shù)量最多4個;對照組46例常規(guī)切除組中最大16 cm,數(shù)量最多3個,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相關觀察數(shù)據(jù)手術中子宮切口長度、手術進行時間、術中出血量結果見表1,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排尿情況、術后疼痛、術后排氣時間、總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fā)癥情況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術中數(shù)據(jù)比較分析
2.2術中術后并發(fā)癥:術中無大出血及相鄰器官損傷,術后無難以控制的感染及尿潴留等明顯器質性改變,術后1年患者月經(jīng)均恢復治療前情況,并發(fā)癥并不明顯。
巨大子宮肌瘤成為傳統(tǒng)腹腔鏡下核除術禁忌證的原因主要是術中出血、肌瘤過于巨大而局限了手術的視野,致核除困難、用于止血而反復電凝電灼創(chuàng)傷部也導致子宮切口處愈合困難[3-4]。隨著器械的改進,術士的改良,此手術可以在臨床完善完成,原位旋切法用于肌瘤核除術時,隨著手術進程,術野逐漸清晰,解除了腹腔鏡的局限,也減少了臨近組織的損傷。同時,術前肌注垂體后葉素、縮宮素以及手術對子宮肌肉的刺激,促進子宮肌肉血管收縮,明顯減少術中出血。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普及應用,術者腹腔鏡手術的水平均較高,加之器械的改善和術式的改良,許多禁忌證已不再是絕對禁忌的,高技術的術者用已有技術,挖掘其更大的應用潛能,向禁忌證挑戰(zhàn)。所以,巨大子宮肌瘤核除術在腹腔鏡下順利完成,與肌瘤的類型、發(fā)生位置、大小以及術者對腹腔鏡操作的熟練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有關。另外,手術的成功還與手術器械配置等密切相關,對于特殊部位的肌瘤如闊韌帶內和宮頸肌瘤還需進一步臨床實踐。
[1] 甄文明,鄒嵐,譚燕玲.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臨床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1,17(18):69-70.
[2]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 1802-1829.
[3] 李平軍,曾志賢,郭瑞喬,等.腹腔鏡巨大子宮全切除術 50 例臨床分析[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7,12(2):94-95.
[4] 沈平,單玉梅.腹腔鏡下巨大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臨床體會[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2,16(15):84-85.
R737.33
B
1671-8194(2015)35-01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