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樣化發(fā)展
劉云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關系著其成長,但容易被忽視,特別是高職學生在心理方面呈現(xiàn)著特殊性特征,因此更應注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文章系統(tǒng)性的提出了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心理健康;高職
內容體系的完整呈現(xiàn),很大程度上不在于其內容體系的科學完備,有時候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呈現(xiàn)內容的形式的影響,多樣的形式能更全面地呈現(xiàn)出內容的全部,也能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習特征的學生的需求,使更多地學生能在相同的時間內吸收到知識的精華,提高教育效率。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藝術,更需要細心雕琢,實現(xiàn)教育方式的多樣化。
1.團體心理輔導與個別心理治療相結合。團體心理輔導和治療主要是同時面向與一群特定學生進行交流達到矯正或者治療這群學生目標的心理治療。一群有類似問題的學生,其心理體驗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交流的過程中抵抗情緒會被因“同病相憐”而產生的同情和關愛而取代,往往能更好的溝通交流。個別心理輔導和治療則主要是針對具有某類特殊問題或者問題分析內容關于個人隱私的個別學生進行的心理輔導。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必須將團體治療和個別輔導結合起來,充分照顧到學生心理問題的特殊性和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更自然地進入學生內心世界,分析癥結,為解決學生心理問題提供實際的幫助。
2.教育與自我教育方式相結合。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面向全體學生,幫助學生學習基本知識和一些常用心理方法,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防范意識,增強學生對于心理健康障礙或者疾病了解以及調節(jié)方法。這些基礎性的東西,都可以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講座、網(wǎng)頁專欄、心理知識小專題、活動競賽等方式進行。同時,要引導學生在這基礎上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在積極心理學的指導下,明確自己的目標,注重自己積極人格的培養(yǎng),主動自覺參與社團活動、班級活動等,不斷地抓住鍛煉成長、展示才能的機會。通過二者的結合,學生主動性與教師專業(yè)性能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3.課程學習與學科滲透相結合。目前,高職院校均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學習作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一學期心理健康課程學習,往往只能給學生講授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識和自我認識的基本方法,然而受到必修理論課總課時的限制,無法再給心理健康教育增加課時。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開設專門的課程進行學習,同時還要注意在學科間進行滲透。任何學科知識的有效教學都會受到學生心理活動變化的影響,所以,在任何學科教學過程中都可以進行相應的滲透。也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在高職整個教學體系中不斷體現(xiàn)和強化,從而幫助學生在保持一致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斷獲得強化和動力,促進自己趨于完善。
4.應急性教育方式與長期性教育方式相結合。應急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一些學生由于心理障礙或者問題產生的突發(fā)性的行為異常進行的,對于這類問題,一般需要運用一系列教育方式將學生情緒及時安撫,避免其對他人造成傷害或者傷害自己,之后再將學生作為重點輔導對象開展工作。目前,這類功能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成為一些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內容,除了開設課程、講座進行大眾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外,其他的咨詢、談話等方式一般都是針對已經確定有一定程度心理健康障礙或者問題的學生開展的。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是要面向高職全體學生的,所以,對于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采取“一時熱”的一學期課程學習,而應該向時間跨度上長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
構建滿足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發(fā)展需要的管理體制,是提高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效率的重要途徑。
1.更新管理理念,理順管理框架。高校的“學校—年級—班級”管理體系有效地進行學生管理,與之相對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相應地分為“學校心理咨詢—年級心理教育—班級心理輔導”的三級管理機構①,同時可以組成由學院領導、處室職能部門負責人、院系領導、輔導員班主任及心理委員等組成的從上而下的管理流程,促進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的管理理念的建立,轉變傳統(tǒng)的管理方式,將學校自上而下進行管理,提高辦事效率,將服務對象向學生傾斜,尤以需要進行心理輔導的學生為突破口。
2.注重信息開放,建立公共信息交流平臺。心理健康信息交流平臺由學校心理健康咨詢中心主辦、信息中心提供技術支持,建立諸如在線交流的實名即時解答系統(tǒng),其功能包括:專家介紹、在線提問、公眾信息、交友中心、陽光教育中心、名師課堂等,同時能對各欄目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心理健康咨詢中心能及時把握全??傮w心理健康情況,并能對危險系統(tǒng)較高的發(fā)言人進行跟進,同時也能及時提醒相應輔導員或班主任及班級主要干部重點關注發(fā)言人,主動與其溝通,形成全校領導、專家、心理健康教師及班級心理委員等主要人員全員參與、協(xié)同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實現(xiàn)以開放的信息平臺交流為主、定點咨詢室為輔的教育模式。
注釋:
①石文山,陳家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管理機制初探[J].揚州大學學報,2004(02).
B844.2
A
1005-5312(2015)17-02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