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
(新疆輕工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21)
淺議翻譯中的跨文化交際因素
盧偉
(新疆輕工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21)
翻譯是兩種語言之間的轉(zhuǎn)換,而跨文化交際因素在翻譯中的作用日益突顯。翻譯工作者不能只作文字的搬運工,要在掌握詞匯、語法和翻譯理論的同時,兼顧兩個國家的環(huán)境、風(fēng)俗及宗教因素,力求做到形神兼?zhèn)?,獲得最佳的翻譯效果。
翻譯;跨文化交際;因素;文化
中國文化的發(fā)源地是黃河流域,氣候溫和。而俄羅斯大部分地區(qū)處于北溫帶,氣候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但北極圈以北屬于寒帶氣候。從西到東大陸性氣候逐漸加強,冬季嚴寒漫長。由于所處的地域不同,對于季節(jié)的喜歡也大相徑庭。中國人更偏愛春天,認為春天象征希望,萬物復(fù)蘇。常說“美麗的春姑娘”。而俄羅斯的冬季十分漫長,降雪量較大,因此俄羅斯人認為冬天象征純潔,美麗,所以在俄羅斯人心中冬天是“зима——красавица”(美麗的冬姑娘)。又如兩國的氣候不同,生長的植物也有所區(qū)別,因此也出現(xiàn)了一些表達上面的差異。例如在中國我們用成語“雨后春筍”來形容新生事物的大量涌現(xiàn)和壯大,但是俄語中卻用“как грибы после дождя”(雨后蘑菇)。白楊樹是中國西北地區(qū)最普通的樹,也是頗受人們喜愛的樹,在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贊》中,熱情地贊美了白楊樹的挺拔,質(zhì)樸,不屈不撓。而在俄語中осина(白楊樹)則是膽小,懦弱的,不受歡迎的樹。而白樺樹(берёза),這種在俄羅斯北部和中部的最常見樹種,被稱 為 “ 俄 羅 斯 樹 ”(русское дерево)。берёза這個詞不單單指白樺樹這一種樹,有時也可作為所有樹的概稱。這種概括意義不僅說明了白樺樹在俄羅斯生長的普遍性,也表明俄羅斯人對它有著特殊的感情。
風(fēng)俗文化是指貫穿于社會生活中由民族的風(fēng)俗習(xí)慣形成的文化,各民族之間迥然不同的風(fēng)俗文化也對跨文化交際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例如在問候語方面就有所差異。中國人見面習(xí)慣用“吃了嗎?”,“去哪兒?”等表達作為問候語,中國人在問這些問題時并不關(guān)心問題的答案是什么,只是單純的出于禮貌的一種問候而已,而俄羅斯人聽到此類問題會認為你想請他吃飯或者找他有事,這樣也就引起了不必要的麻煩。俄羅斯人更喜歡用“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您 好 ),“Доброе утро!”(早上好)這樣模式化的問候語。在對一些動物的喜好方面也有所不同,例如:在中國,龍是吉祥的象征,我們喜歡稱自己是龍的傳人,而在俄羅斯的傳統(tǒng)文化中,龍(дракон)則是長有雙翅,噴火吐焰的邪惡動物。俄羅斯人喜歡熊(медведь),許多人的名字都有熊的蹤跡,如俄羅斯的總理Медве?дев。1980年在莫斯科舉辦的第22屆奧運會的吉祥物就是可愛的小熊“米莎”(Миша)。而在中國人看來,熊代表笨拙,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如“笨熊”,“熊樣”等都取其貶義。另外,中俄對數(shù)字的偏好也不盡相同,中國人喜歡偶數(shù),認為偶數(shù)代表好事成雙,吉利,所以中國人無論是選擇電話號碼還是車牌號都會偏愛偶數(shù)。俄羅斯人則喜歡奇數(shù),送花一定會選擇奇數(shù),偶數(shù)則是祭奠去世者的。在中國“4”被認定是不吉利的數(shù)字,因為數(shù)字“4”和“死”發(fā)音相似。而俄羅斯和西方的一些國家一樣認為數(shù)字“13”是不吉利,據(jù)說是因為耶穌和他的12個徒弟舉行晚宴,而猶大為了30塊銀元出賣了耶穌,自此數(shù)字“13”成為了不祥的數(shù)字,因此俄羅斯人認為數(shù)字“13”會帶來災(zāi)難和不幸。
宗教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在宗教信仰方面也有所差異。宗教對思想進行滲透的同時也伴隨著語言的滲透。中國是個多宗教的國家,以佛教,道教,伊斯蘭教為主,它們對中國民眾有著重要的意義,對語言的影響也十分深遠。例如出現(xiàn)困難時,我們會祈求菩薩、老天或真主的保佑,生意人會在家里供奉財神。還有一些俗語也與宗教息息相關(guān)如“不看僧面看佛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俄羅斯規(guī)模最大的宗教是東正教,它對俄羅斯民族的自我意識,歷史命運,文化特點等各個方面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俄語中也有大量的蘊含著宗教色彩的俗語和諺語。例如:Жить---Богу служить.(人生在世,聽命上帝)В малом Бог и в великом Бог.(上帝無處不在)。在翻譯中,遇到此類涉及宗教的詞匯時,我們要符合語境。例如:俄語中Бог знает что.(上帝知道),為了保持文化信息的對等,我們翻譯成漢語時用“天知道”更合適些。
綜上所述,跨文化交際因素在翻譯和交流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若想把源語言的形神兼?zhèn)涞胤g出來就要求譯者不但要有扎實的語言基礎(chǔ),更需要譯者掌握雙方的歷史地理文化,風(fēng)俗傳統(tǒng)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知識。
[1]耿龍明.翻譯論叢[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2]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xué)[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3]吳國華.俄語與俄羅斯文化[M].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1998.
[4]張潤.俄漢語跨文化交際的語用差異問題[J].浙江旅游職業(yè)學(xué)院學(xué)報,2007(04).
[5]薛慧.從俄語成語、諺語看俄羅斯人眼中的動物世界[J].俄羅斯文藝, 2003(05).
[6]趙榮,張宏莉.俄羅斯諺語和俗語中的宗教文化色彩[J].西伯利亞研究,2010(05).
[7]羅曼榮.中俄民族文化習(xí)俗中動物象征意義的差異與融合對比分析[J].沈陽大學(xué)學(xué)報,2011(01).
H315.9
A
1005-5312(2015)02-01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