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
?
艱難時世下的金錢哲學——《艱難時世》和《老張的哲學》比較研究
姜雪
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
摘要:查爾斯·狄更斯是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英國最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以反映社會現(xiàn)實生活見長。他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社會生活,對當時的英國社會制度和盛行的功利主義進行了批判和抨擊。受其作品影響,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在旅居英國期間創(chuàng)作了其第一部小說《老張的哲學》,通過對金錢哲學的諷刺來批判當時中國落后、腐朽的封建意識。狄更斯的《艱難時世》和老舍的《老張的哲學》在對當時社會的功利主義批判方面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本文從兩部小說所共同批判的金錢哲學觀出發(fā),結合當時社會背景,對兩部小說進行比較分析,從而闡釋在貪欲縱流的功利社會,以金錢為主導的哲學觀對人們思想和生活所帶來的巨大傷害。
關鍵詞:《艱難時世》《老張的哲學》金錢哲學影響
查爾斯·約翰·赫芬姆·狄更斯是19世紀英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作為其中期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品,《艱難時世》是一部政治意識很強的作品,揭露了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即金錢和虛偽。而我國的語言大師老舍,也在其早期作品中對當時中國盛行的金錢哲學即市儈主義進行了批判。目前,國內對于狄更斯和老舍作品的比較研究主要集中于闡述狄更斯對老舍創(chuàng)作的影響,而針對性的進行比較具體作品來深化某一主題的研究還較少。因此,本文將對《艱難時世》和《老張的哲學》進行比較研究,探討兩部小說中所共同批判的金錢哲學觀。旨在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對這兩部小說的情節(jié)進行比較分析,來闡釋在貪欲縱流的功利社會,以金錢為主導的哲學觀對人們思想和生活帶來的巨大傷害。
狄更斯身處維多利亞時代。這一時期正是英國由古代社會向近代社會、由農(nóng)業(yè)文明向工業(yè)文明轉型的關鍵時期。工業(yè)革命的到來給國家?guī)砹饲八从械姆睒s興旺,使大英帝國走向了世界之巔。但是高度發(fā)展的經(jīng)濟在改變人們生活的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精神。隨著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暴富,資本家開始對工人進行壓榨,勞動者在殘酷的壓迫下過著窮困的生活。這一典型的產(chǎn)業(yè)革命時期成為了“功利主義”價值觀的滋生地。
作為維多利亞時期的主流思潮,功利主義在當時社會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以金錢作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成為了資本主義社會最重要的價值判斷,它嚴重扭曲了人性,造成了許多新的社會問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狄更斯創(chuàng)作了《艱難時世》,小說中所描繪的“焦煤鎮(zhèn)”便是產(chǎn)業(yè)革命后英國社會的一個縮影。狄更斯真實地再現(xiàn)了社會現(xiàn)實,對極端功利主義進行了抨擊,表達了對于資產(chǎn)階級剝削與壓迫的強烈抗議。
《老張的哲學》是老舍于1925至1926年在英國創(chuàng)作完成。小說中通過活生生的藝術形象把批判的矛頭對準了中國“五四運動”前后滿目瘡痍的舊社會。五四時期是中國社會新舊交替,處于轉型的一個時期。當時中國社會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封建殘余勢力嚴重。社會黑暗腐敗,封建禮教殘余侵蝕著國民的思想,人們唯利是圖,尋求一己私利?!独蠌埖恼軐W》中老張所處的環(huán)境便是“五四”前后的北平。老舍目睹了舊社會底層人民的苦難,在經(jīng)歷了“五四運動”,接受了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后,認識到了做人的尊嚴與價值,因此想要喚醒沉睡的中國人。來到英國后,老舍對中國舊勢力的冷酷與腐朽有了更新的認識,他把自己的認識和感受付諸于筆墨,塑造了老張這一典型,從而對國民性進行了批判。因此,《老張的哲學》和《艱難時世》不僅在題目上相互顯示著主題,在相似的背景中也彰顯著相通的本質,即都批判了當時社會腐朽黑暗的一面——對金錢極端崇拜的個人主義。
在《艱難時世》中,狄更斯把勞動者生活的困苦和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歸結為對功利主義的極端崇拜,因此對邊沁功利主義和曼切斯特派政治經(jīng)濟學思想進行了批判。狄更斯認為維多利亞時代文明的殘酷無情正是這一殘酷哲學培育助長的結果?!独蠌埖恼軐W》中,老舍也正是通過對老張這一唯利是圖人物的諷刺,對當時社會的腐朽和個人主義進行了抨擊。
葛擂硬和老張都是徹頭徹尾的功利主義信徒。葛擂硬信奉“事實”,即功利主義。在把事實奉為神明,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處處體現(xiàn)事實的焦煤鎮(zhèn),葛擂硬可算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是焦煤鎮(zhèn)的顯貴,身兼數(shù)職,既是商人,學校校長,又是國會議員。他認為“人都是利己的動物”,“整個社會都建立在私人利益之上”(Dickens,462)。他是一個“講求事實”“非常實際、精于計算”(Dickens,3)的一個人。他的基本處世原則是“所有的東西都是買來的。沒有交易關系的話,任何人都不該給別人任何東西,或是提供任何幫助。人類從出生到死亡的每一步都只是一種隔著柜臺的現(xiàn)錢買賣關系”(Dickens,464)。在他看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僅僅是現(xiàn)金買賣關系,感情、幻想等這些與現(xiàn)金買賣無關的不實在的東西應該在生活中被徹底地根除掉。因此,葛擂硬在生活中處處實踐著他的事實理論,壓制人性中最美好的東西,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無論是經(jīng)商還是辦學抑或從政,他“都是直接或間接為了實現(xiàn)他的事實即功利主義哲學”(田建平,86)。
老張也同樣是一個金錢為上的人。在二郎鎮(zhèn),老張也是一個“聲名顯赫”的重要人物。他營商,當兵,辦學堂,還進軍政界。如此身兼數(shù)職的他只為一個目的——錢。“營商,為錢;當兵,為錢;辦學堂,也為錢!同時教書營商又當兵,則財通四海利達三江矣!”(老舍,2),這便是老張的哲學“錢本位而三位一體”。這一哲學還衍生出他的邏輯學和政治哲學,即二支論法“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我的”(老舍,131),“凡公事之有納入私事范圍內之可能者,以私事對待之”(老舍,147)。這一“金錢至上”的哲學就是一種以個人金錢利益的得失為標準的價值判斷。在金錢的誘惑下,他處處精打細算,占盡他人便宜。他吝惜錢財,利用各種手段來謀求自身利益。他的生活始終以金錢為重心。對金錢的過分看重,使老張成為了一個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的小人。
狄更斯和老舍所共同批判的功利主義都有著非人性化的一面和極大的危害性。它們共同體現(xiàn)在對教育和婚姻的影響這兩個方面。《艱難時世》中所體現(xiàn)的功利主義哲學和《老張的哲學》中所描繪的金錢崇拜的利己主義都摧殘著少年兒童,葬送了愛情和幸福,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和影響。
葛擂硬和老張都是功利主義的信奉者,為了追求利益,他們都投身于教育事業(yè),給國家教育帶來了一定危害。在功利主義這一原則的指導下,葛擂硬用“事實”這一能被用來賺錢或與金錢收益密切相關的東西來教育和熏陶他自己的孩子和學校的學生。他把他們看作是一個個容器,把那些所謂的事實“以加侖為單位”傾入其中,直灌到滿的溢出來為止。他禁止孩子們幻想,否定并指責那些不從事實出發(fā)的回答,扼殺了他們的天真。在他功利主義思想的毒害下,他的女兒路易莎和兒子湯姆失去了在成長中應有的快樂,變得思想空虛,感情貧乏。兒子湯姆成長為一個徹底的“利己主義者,只關心自己的喜好和利益,完全沒能感知到深愛他,為了他自愿犧牲的姐姐的感受和需要”(Arneson,62)。這也直接導致了路易莎婚姻的不幸和兒子湯姆搶劫銀行的犯罪悲劇。在其“事實哲學”教育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變得情感枯萎,精神空洞,已然喪失了人性的美好,變得自私自利。葛擂硬教育下的“優(yōu)等生”畢周便是被這一原則影響的最好例證。他處心積慮,極端自私,只注重自己的實際利益。面對葛擂硬為兒子湯姆的求情,他冷酷無情,不顧個人情感。他是“注重個人利益的功利主義哲學的虔誠信徒,把追逐名利置于個人的情感之上”(王彥軍,44)。在葛擂硬的教育下,人們只會變得愈加自私自利,成為只重利益不重情感的冷血動物。
而老張辦學堂只為錢。他是一個嗜錢如命,為錢不惜損人利己的教育界敗類。開設學堂,只是他賺取錢財?shù)囊环N手段。他利用學堂占取學生的便宜,如讓學生李應自掏腰包為學校買冰塊來迎接學務大人,讓學生家長捐給學校大為夸張的款待費用。并以學堂為掩蓋,來販賣鴉片收獲暴利。而他給學生的真正教育卻少之又少。他平日教給學生們的書是舊書,傳授的知識也較為迂腐,學生們很難接受到較為先進的知識。而且在老張極端自私自利行為的熏陶下,學生們的身心難免會受其影響。從某種程度上說,老張的教育對當時社會也是百害而無一利。
《艱難時世》和《老張的哲學》都有著一條愛情的主線。路易莎和李靜都是美好善良的姑娘,她們都不幸地嫁給了比她們大二三十歲,且她們并不愛的富有男人。她們都是功利主義殘害下的受害者。在父親的勸說下,出于對弟弟無限的愛,路易莎唯有選擇安排好的婚姻?;楹螅龅搅硕?,使出渾身解數(shù)追求她的赫德豪士先生。她渴望真愛,卻又害怕茍合。在經(jīng)過了內心的掙扎后,她痛心地放棄了這段愛情。《老張的哲學》中的李靜也有一名深愛自己的男人——王德。李靜自小和自己的叔父相依為命,為了生計叔父向老張借了錢,自此欠下了債務。對于難以償還的債務,老張?zhí)岢黾{李靜為妾相抵。為了叔父平靜的晚年,“出于性格的軟弱,封建倫理道德的束縛”,她放棄了自己的愛情,答應做老張的妾(李長福,97)。可見,路易莎和李靜這兩位姑娘都是為了家人犧牲了自己的幸福,都有著不幸的人生。
《艱難時世》和《老張的哲學》作為狄更斯和老舍的代表作都反映了二者對當時社會廣大百姓生活與命運的關心,以及對當時社會腐朽和拜金主義盛行的憤慨。他們在小說中人物的塑造和批判功利主義等方面都有著不同程度的相似之處?!镀D難時世》是以當時的時代背景命名,在功利主義盛行的產(chǎn)業(yè)革命時期,資產(chǎn)階級對勞動者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榨,追求自身最大利益,導致了勞動者生活的艱難與困苦?!独蠌埖恼軐W》則從信仰觀念角度命名,體現(xiàn)了當時社會落后、愚昧的封建意識以及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二者都暗含了對當時功利主義的抨擊。同時,狄更斯和老舍都通過對這種金錢哲學對教育和婚姻影響和后果的揭示表達了他們對功利主義的深惡痛絕。因此,狄更斯和老舍雖然處于不同時期,不同社會,但他們都看到了當時社會生活的苦難,并希望通過對當時功利主義的抨擊來喚醒國民意識。
參考文獻
[1] A rneson, Richard J.“Benthamite Utilitarianism and Hard Times”.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78) 60-75.
[2] Dickens, Charles. Hard Times. Shanghai: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12.
[3]成梅.《老張的哲學》與《艱難時世》漫談[J].外國文學研究,1999(83):133-136.
[4]老舍.老張的哲學[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
[5]李長福.評《老張的哲學》的人物形象塑造與人物結局[J].貴州社會科學,1983(5):95-99.
[6]李瑞雪.狄更斯與老舍對功利主義批判的比較研究——以《艱難時世》與《老張的哲學》例[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4(5):123-124.
[7]王彥軍.功利主義的悲劇——重讀狄更斯的《艱難時世》[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6):43-45.
[8]田建平.功利主義哲學統(tǒng)治下的人性——淺談《艱難時世》中的人物[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