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智能的理論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研究與應用
文/周瑋1何超2
何超(1982-),女,江西省南昌市人,中學一級教師,教育碩士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高中化學微課教學設計制作與應用研究。主持和參與課題三項,發(fā)表論文2篇,主持良好和優(yōu)秀課程兩項。
摘要:化學是一門將實驗作為教學基礎的學科。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有利形勢下,高中課堂要切實轉變教學觀念,積極探索新的教學策略,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合理引入新課程理念,不斷地提高教學效率。本文首先闡述了多元智能理論與化學學科的基本特點,其次探討了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高中化學課堂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多元智能;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應用
作者簡介:周瑋(1983-),男,漢,江西省南昌市人,中學一級教師,教育碩士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基于多元智能的理論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研究與應用。出版專著一部,主持和參與課題兩項,發(fā)表論文2篇,主持良好和優(yōu)秀課程兩項。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志碼:A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任何人都是多元化智能不同程度以及不同結構組成形式的智能組合。針對個人情況不同,每個人的各項智能都有著獨特屬性。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和發(fā)展,強調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已經成為高中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多元智能理論的出發(fā)點也正好契合了這一目標,因此,在現(xiàn)代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探討利用多元智能理論來改進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多元智能理論與高中化學的特點
新課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既往的課程構架,構建了學科基礎知識與人的認知能力相互融合的新體系,體現(xiàn)了以學生的個性和個人能力的發(fā)展作為教學工作的出發(fā)點。多元智能的理論對傳統(tǒng)的課程體系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對我國新課程改革與實踐產生了比較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傮w來看,多元智能理論與高中化學具有以下特點:(1)與傳統(tǒng)化學教學相比,新課程標準不再只局限語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而是轉向發(fā)展學生的多元化智能,在此基礎上,構建了知識和技能相結合、技能與方法并重、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相互融合的一種新型化學課程教學目標體系。(2)新課改后,高中化學課程逐漸劃分成多個模塊,主要分為必修內容和選修內容,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拓展學生的選擇空間,并為教師實施創(chuàng)造性教學、進行教學研究提供了重要平臺,使得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智能結構特點而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在具體的教學實踐工作中不斷反思和總結,從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根據實驗教學的基本要求,新課程更加重視學生對科學研究的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強調科學探究意識和思維,改變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從而使學生在實踐鍛煉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逐步培養(yǎng)其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3)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同時也對學生的活動表現(xiàn)情況十分重視,基于這種多維和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方式,教學評價能夠廣泛滲透到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各個領域和環(huán)節(jié)中,從而對每位學生都能產生激勵作用。
二、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將多元智能的理論作為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設計的背景,其具體思路是:首先,要明確具體某一課對學生智能的要求,并將該項智能作為培養(yǎng)的重點,將大部分時間應用到啟發(fā)和訓練該項智能中;其次,教學設計也應該圍繞著該項智能而展開,運用智能手段設計課堂教學,還要保證其能夠讓不同智能結構的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職能,并將這種職能運用到學習中。最后,改變既往整齊劃一的聆聽式教學方式,使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課堂展示中來,在課堂上展現(xiàn)出自身的智能強項,運用最擅長的方式進行化學學習,以改善課堂教學的效果。
實驗法能夠直接避免過去“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將其作為化學課堂直觀教學的主要方法,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采用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化學,讓學生發(fā)揮善于觀察的特長,準確地認識化學實驗的反應規(guī)律和相關化學物質。比如,在認識氯氣一課中,可以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認識氯原子結構圖,分析氯原子的結構分布特點,進一步判斷氯氣可能會產生的化學性質,根據具體的分組實驗結果確定氯氣的性質。
傳統(tǒng)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一般是以化學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作為教學基礎,雖然隸屬于新課標中“知識與技能”這一范疇,但在本質上更加偏重技能教學。因此,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化學教師在設計和優(yōu)化課堂教學時,要將“過程與方法”納入到教學中心工作中,運用范例法向學生講授知識。例如,教師在教授“守恒法”一課時,可以結合具體范例進行分析,向學生展示守恒法的計算技巧,使學生把握化學反應之前和之后物質量的具體等價關系。
討論法能夠使學生之間加強交流和互動,使化學課堂呈現(xiàn)出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并通過探討一系列的化學問題,來觀察和分析不同學生人際關系方面的智能表現(xiàn)特點。例如在“氣體體積計算”一課中,可以讓學生分工計算氣體、固體以及液體的摩爾體積,并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比如分析溫度對體積有無影響。
三、結束語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讓學生掌握化學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它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實驗的進行狀態(tài),記錄所產生的化學現(xiàn)象,進而對某一化學現(xiàn)象做出解釋和評價,使學生可以利用化學符號及其組合,精準地表述化學反應的具體過程,并與其他學生充分溝通和交流知識,利用合理的分析、對比和歸納技巧來認識化學變化規(guī)律,從而獲得知識的更新和能力的提高。多元的智能理論是對傳統(tǒng)智力理論的一種突破,能夠使人類更好地觀察自身的智力表現(xiàn),運用多維的視角去看待智力問題。在多元的智力理論的指導下,教育工作者要不斷轉變既有的教學觀念,提高課堂教學的適應性,為每位學生提供平等的智力表現(xiàn)平臺,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作者單位:1.江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南昌大學附屬中學)
參考文獻:
[1]王琳.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化學教學課件的設計與開發(fā)[D].四川師范大學,2012.
[2]王曉燕.多元智能理論在新課改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D].曲阜師范大學,2011.
[3]邱冬華.基于多元智能理論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設計[J].理科考試研究,2014,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