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計
(延邊大學 漢語言文化學院,吉林 延邊 133002)
試論史進性格在《水滸傳》中的標桿意義
徐永計
(延邊大學 漢語言文化學院,吉林 延邊 133002)
一部《水滸傳》寫了108個梁山好漢,為什么史進是第一個?對此,金圣嘆如是說:“寓言稗史亦史也。夫古者史以記事,今稗史所記何事?殆記一百八人之事也?!薄笆分疄檠允芬?,固也。進之為言何也?曰:彼固自許,雖稗史,然已進于史也。史進之為言進于史,固也?!雹龠@樣的解釋雖無不可,但總是給人停留在文字游戲?qū)用嫔系母杏X,對于理解史進這個人物裨益不大。本人認為,作者之所以把史進放在第一個來寫,就是在暗示史進是梁山好漢第一人——108人中最佼佼者,作者把史進塑造成了《水滸傳》中最為光彩的形象。
首先,史進具有嫉惡如仇的品格。
好漢即英雄,所謂“鐵肩擔道義”,那么英雄首先必須具有正義感和擔當意識,具有維護正義的精神。史進就具有強烈的正義感和擔當意識,具有嫉惡如仇的品格。
小說第2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中,當史進聽到少華山上有強人占山為王打家劫舍這個消息后,他馬上想到的就是“必要來薅惱村坊”,于是他立即殺牛置酒,“請這當村里三四百史家莊戶,都到家中草堂上序齒坐下”商議,建立起了一個“我莊上打起梆子,你眾人可各執(zhí)槍棒,前來救應(yīng)。你各家有事,亦是如此”的“遞相救護,共保村坊”②機制。其時史進年齡不過二十歲,就能夠超越一己的利益,積極地擔負起保護全村安全的責任,其擔當意識可見一斑。
當少華山上的三個頭領(lǐng)商議下山攻打“蒲城縣”或是“華陰縣”時,楊春說了這樣一番話:“若去打華陰縣時,須從史家村過。……他如何肯放我們過去?”③楊春的這番話是一個側(cè)面描寫,就是用來烘托史進的擔當意識和嫉惡如仇的品格的。當史進面對那個不知天高地厚前來借路的陳達時,他喊出“汝等殺人放火,打家劫舍,犯著彌天大罪,都是該死的人?!薄鞍臣乙姰斃镎?,正要拿你這伙賊”,“你問得我手里這口刀肯,便放你去!”④直接表達了他對這些強人的憎惡和定要捉拿他們的決心與意志。
第58回“三山聚義打青州,眾虎同心歸水泊”中史進刺殺賀太守,也是一個表現(xiàn)史進嫉惡如仇的典型情節(jié)。史進當時在少華山上做強人,他搭救了一個犯人王義;他得知王義本是一個到“西岳華山金天圣帝廟內(nèi)裝畫影壁”還愿的北京大名府的畫師,只因為他的女兒漂亮,便被賀太守“強奪了去”作妾,王義本人則被賀太守刺配遠惡軍州,于是便“直去府里要剌賀太守”⑤,結(jié)果被抓在牢里。史進與王義素不相識,但當他聽到王義的不幸遭遇,聽說了賀太守的無恥,便怒不可遏地直接去行刺,既表現(xiàn)了史進的仗義,更表現(xiàn)了史進嫉惡如仇的品格。
其次,史進的仗義是無條件的。
仗義是好漢必須具備的性格。在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中,義與利是對立的,孔子就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所以作為英雄,他的仗義就必須是毫無私欲私利的,而史進則更為徹底。
小說第2回史進與少華山上的強人朱武、陳達、楊春的交往即表現(xiàn)了史進的仗義。史進釋放陳達不是出于別的原因,是朱武、楊春的義氣感動了他。史進接受朱武、陳達、楊春的財物時所想是“既然好意送來,受之為當?!薄菬o法駁卻對方的“好意”而絕不是貪圖財物,所以他會時常大方地回贈禮物。尤其典型的是中秋節(jié)晚上他宴請朱武、陳達、楊春被人告密,華陰縣尉“引著兩個都頭,帶著三四百士兵,圍住莊院”時,這三個人主動提出讓史進“把索來綁縛我三個,出去請賞”⑥。這是一場嚴峻的考驗,史進與這三個人只是朋友而已并非八拜結(jié)交的生死弟兄,況且當初是史進放過了這三個人,這三個人的性命早已經(jīng)是史進所賜,所以即使把他們交出去也不為不義。但是史進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保護他們,和他們站在一起,毅然放火燒掉莊園,與官軍拼殺。他為義放棄了自己的田產(chǎn)和優(yōu)渥的地主生活,親手毀滅了自己的家園,成了一個流落江湖的無家可歸者。
史進既然具有如此可貴的性格,他為什么沒有更大的作為呢?因為史進還有一些非常嚴重的性格弱點,如城府不深、遇事沖動、冒失、缺乏考慮、不計后果,給他帶來了許多失敗,留下了無法挽回的教訓。
以往論者總是以史進與王進的故事——史進先是對王進無禮,沖撞王進,后又敬服、禮拜王進——論史進的性格,認為是“血氣方剛,知錯能改”。其實,“血氣方剛,知錯能改”也只是對他行為的描述而已,如果概括為性格特征的話,就是年少單純,沒有城府。
依照小說的描寫,史進從小不務(wù)農(nóng)業(yè),只愛刺槍使棒,身紋九條龍,應(yīng)該說他是有一番志向的。作為一個地主的公子哥,可以想象他學習武藝應(yīng)該是為了像楊志一樣求取一個武職而在疆場上建功立業(yè)的,沒有人會相信他是為了行走江湖。加之他家境殷實,相貌堂堂、身體健碩、武功高強,本來與江湖沒有任何關(guān)系,應(yīng)該有一個很美好的前程。但就是因為他做事不計后果,與強人結(jié)交往來,然后遇事又沖動,才導致他踏入了江湖,改變了人生軌跡。
作者把史進放火燒了自己的莊園安排在中秋節(jié)的晚上是頗有寓意的。中秋節(jié)本是親人團聚之日,而史進卻在這一天晚上自毀家園,成為了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史進這樣做,并不是因為自己的過錯,而完全是為了義氣。他與少華山的強人結(jié)友、為救朋友而自毀家園,都是為了義氣,完全沒有考慮后果。所以史進上了少華山后心情失落——“心內(nèi)躊躇”“一時間要救三人,放火燒了莊院,雖是有些細軟家財,粗重雜物,盡皆沒了?!彼麖膩砭蜎]有和朱武、陳達、楊春一起做強人的想法,所以當朱武勸他留下道做個寨主時,他會說出“我是個清白好漢,如何肯把父母遺體來點污了?你勸我落草,再也休題”⑦這樣的話來。
第58回史進為王義的遭遇所激怒而去刺殺賀太守,也是一次沖動不計后果的莽撞行為。他事先沒做任何準備工作,沒做任何配合策應(yīng)的安排,就單槍匹馬去行刺,可想而知“吃拿了”是必然的。當然后來梁山借用宿太尉的“御香”和“金鈴吊掛”設(shè)計刺殺了賀太守打了華州城救出了史進,但是史進的地位卻大不同了。如果沒有這件事,史進上梁山是對梁山事業(yè)的支持,是給梁山面子;有了這件事兒,史進就欠了宋江一個人情。
第59回史進主動請纓攻打芒碭山,同樣表現(xiàn)了他遇事缺乏考慮,冒失。芒碭山有三千人馬,而史進只有不到一千人馬(第3回交代是“五七百人”),況且樊瑞“能呼風喚雨,用兵如神”⑧。史進此時只是想宋江對我仗義,我也要對宋江仗義??上攵?,史進到芒碭山一仗就折了一半兵力,敗下陣來。結(jié)果是宋江先后出動5千人馬、10員大將、2個軍師,并且公孫勝布了一個大陣、做了一個大法,才抓了項充、李袞,策反了樊瑞。
第69回攻打東平府史進也是主動請纓,更表現(xiàn)了他遇事沖動、缺乏考慮的性格。他要潛伏到一個叫李睡蘭的娼妓家里做細作,結(jié)果被李睡蘭的父親告密出賣,任何事情都還沒來得及,就被“數(shù)十個做公的搶到樓上,把史進似抱頭獅子綁將下樓來,”⑨極其狼狽。梁山剛剛刺殺了賀太守攻打了華州從監(jiān)獄里營救出史進和魯智深,一定造成了很大的社會影響,官府也必然發(fā)布通緝令通緝史進,所以史進現(xiàn)在是最不適合打入敵后做細作的人。果然史進找到李睡蘭就立即引起了李睡蘭的懷疑:“聽的你在梁山泊做了大王,官司出榜捉你,這兩日街上亂哄哄地說,宋江要來打城借糧,你如何卻到這里?”⑩史進的單純還表現(xiàn)在他全無防人之心,對李睡蘭過于信任。結(jié)果正是李睡蘭給他泄了密,并且還配合告密者把史進穩(wěn)在李家樓上,以致史進毫無覺察、懵里懵懂之中就被綁了個結(jié)實。
史進做事缺乏考慮、冒失,最后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第118回“盧俊義大戰(zhàn)昱嶺關(guān),宋公明智取清溪洞”中,盧俊義派史進、石秀、陳達、陽春、李忠、薛永6人帶領(lǐng)3000步軍“出哨”,史進不幸就被小養(yǎng)由基龐萬春第一個用弓箭射死。“出哨”就是巡邏。常識告訴我們,巡邏放哨應(yīng)該在自己的防區(qū)周邊,但是這一隊人馬卻“早已來到關(guān)前”。巡邏放哨怎么哨到了人家的關(guān)前呢?根據(jù)史進的一貫表現(xiàn)和龐萬春射出的第一箭就射中了史進(說明史進帶隊處在隊伍的最前面)來推斷,一定是史進冒失,不計后果,帶領(lǐng)隊伍偷襲昱嶺關(guān),結(jié)果中了埋伏。其實仔細閱讀原文也能看出端倪:“當下史進等六將,都騎戰(zhàn)馬,其余都是步軍,迤邐哨到關(guān)下,并不曾撞見一個軍馬。史進在馬上心疑,和眾將商議。說言未了,早已來到關(guān)前??磿r,見關(guān)上豎著一面彩繡白旗,旗下立著那個小養(yǎng)由基龐萬春,看了史進大笑”??!安⒉辉惨娨粋€軍馬”——原本常見的守關(guān)敵人不見了,引起了“史進在馬上心疑”——疑惑敵人是不是換班時間或是敵人撤退了,于是“和眾將商議”——商議去偷襲,一探究竟;“說言未了”便“早已來到關(guān)前”說明沒有進行偵查或試探性的攻擊,行動迅速;“看時,見關(guān)上……”是說突然出現(xiàn)了——突然之間關(guān)上就豎起了敵方的戰(zhàn)旗,敵方的主將也立于關(guān)上;尤其龐萬春“看了史進大笑”——他得意于自己誘敵之計的高明,恥笑史進等人中計。
遇事沖動、冒失、缺乏考慮、不計后果歸結(jié)為一個詞,就是單純;史進的所有沖動、冒失、缺乏考慮、不計后果的行為又都是和義聯(lián)系在一起的,都是義行、義舉。因此可以說史進就是一個單純到心里只有義的人,他只會替別人著想,而從不考慮自己的安危得失。梁山好漢沒有哪一個可以像史進一樣如此無私。
綜上所述,史進是小說中第一個出現(xiàn)的梁山好漢,所以作者把他塑造成了一個仗義的典范?;蛟S有人會說宋江最為江湖稱道,最為仗義,但是讀遍整部《水滸傳》,我們看不到宋江哪怕是一次真正的義舉。也許有人會問魯智深三拳打死鎮(zhèn)關(guān)西、火燒瓦罐寺不是真仗義嗎?然而他打死鎮(zhèn)關(guān)西究竟為金翠蓮解決了什么實際問題?他火燒瓦罐寺到底解救了誰?也許有人會說武松嫉惡如仇是義士的典型吧?可是他刺配孟州以后與施恩父子同流合污給他們充當打手就難免是一個大污點。作者就是要在開篇塑造一個為義而生、為義而死的純粹義士作為標桿,然后引領(lǐng)讀者一個一個地去比照、衡量那些廣富盛名的所謂義士的行為,從而贊頌人性中善良的美好,揭露人性中虛偽和詭詐的丑惡。
注釋:
①《名家點評水滸傳》,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第10頁。
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水滸傳》,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23、24、26、734、32、33、744、858、857、13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