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鵬 潘國宏
(江蘇省宜興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江蘇 宜興 214221)
腸球菌感染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吳海鵬潘國宏
(江蘇省宜興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江蘇 宜興 214221)
目的 了解腸球菌臨床分布特征和耐藥性特點,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對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臨床送檢標本中分離出的腸球菌相關(guān)資料及藥敏情況進行回顧分析。結(jié)果共檢出168株腸球菌,其中屎腸球菌82株,糞腸球菌79株。主要標本來源尿液、血液和痰液。未檢出耐萬古霉素腸球菌,屎腸球菌對青霉素、氨芐西林高度耐藥,四環(huán)素敏感性較好;糞腸球菌對氨芐西林較敏感。結(jié)論 腸球菌感染以屎腸球菌和糞腸球菌為主,可引起泌尿系統(tǒng)、下呼吸道感染。不同種類腸球菌對抗菌藥物敏感性差異較大,臨床應根據(jù)藥敏結(jié)果合理選擇抗菌藥物。
腸球菌;臨床分布;耐藥性
腸球菌是圓形或橢圓型呈鏈狀排列的革蘭陽性球菌,在自然環(huán)境中廣泛存在,是臨床常見的條件致病菌,主要引起泌尿道、生殖道、腹腔手術(shù)后感染[1]。由于近年來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劑的廣泛應用以及各種侵入性治療機會增加,腸球菌的臨床感染率逐年增高。腸球菌具有天然固有耐藥和獲得性耐藥的特征,使臨床治療選用抗菌藥物頗為棘手。為了解臨床感染的腸球菌分布特征及耐藥特點,我們對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分離的168株腸球菌進行鑒定及藥物敏感試驗。報道如下。
表2 腸球菌臨床標本分布狀況
1.1標本來源:168株腸球菌是從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就診患者的血液、尿液、痰液、膽汁、傷口分泌物、胸腹腔積液、引流液等標本中分離取得。
1.2方法
1.2.1菌株鑒定:標本采集、分離培養(yǎng)、鑒定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3版)進行[2]。
1.2.2藥敏試驗:采用K-B紙片法,M-H培養(yǎng)基、藥敏紙片均由溫州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萬古霉素、高濃度鏈霉素、高濃度慶大霉素經(jīng)35 ℃孵育24 h,其余藥敏紙片均為35 ℃16~18 h觀察結(jié)果。結(jié)果判斷按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研究所(CLSI)2010版標準[3]。質(zhì)控菌株為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糞腸球菌ATCC29212(購自江蘇省臨床檢驗中心)。
2.1腸球菌的菌種及標本分布:臨床共分離到腸球菌168株,其中屎腸球菌82株(占48.8%),糞腸球菌79株(占47.0%),所占比例相當,與2010年中國CHINET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對腸球菌屬細菌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基本一致[4]。標本來源前三位分別為尿液88株(占52.9%)、血液38株(占22.6%)、痰液26株(占15.5%)。結(jié)果見表1、2。
表1 168株腸球菌分離株構(gòu)成比
2.2常見腸球菌的耐藥性檢測:由于鶉雞腸球菌、鉛黃腸球菌、鳥腸球菌、耐久腸球菌菌株數(shù)偏少,因此僅列出常見腸球菌的耐藥狀況并對耐藥率進行分析。見表3。
表3 主要腸球菌對抗菌藥物耐藥率
臨床標本中分離最常見是糞腸球菌約占80%~90%,屎腸球菌占5%~10%,其他菌種很少分離到[5]。但本組結(jié)果顯示,屎腸球菌占48.8%,糞腸球菌占47.0%,與文獻報道差異較大,可能與地域因素或抗菌藥物使用習慣有關(guān),從而造成菌種分布的改變,耐藥特征也有所變化,應引起臨床重視。我們也分離到極少量非常見腸球菌且其耐藥狀況更為嚴重,臨床因?qū)ζ浣o予足夠關(guān)注。
本組分離的腸球菌臨床標本以尿液、血液、痰液為最多,主要引起泌尿系感染。自然界中腸球菌主要棲居在人、動物的腸道及生殖道,呼吸道感染應屬偶見,但由于腸球菌附著力強,傳播廣泛,它既可通過自身腸道菌群引起內(nèi)源性感染,又可通過醫(yī)療環(huán)境、器械和醫(yī)務人員的手引起外源性感染,尤其基礎(chǔ)疾病嚴重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易感染,另外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致使菌群失調(diào),導致機會感染的增多,以致呼吸道感染比率明顯增加,因此應加強下呼吸道感染腸球菌的監(jiān)測力度,規(guī)范抗菌藥物的使用,以減少呼吸道感染腸球菌的機會[6]。
文獻[2]指出,所有腸球菌屬菌種,對頭孢菌素、氨基糖苷類(除高水平篩選耐藥外)、林可霉素、復方新諾明天然耐藥,即使體外藥敏試驗可出現(xiàn)活性,但臨床治療無效。腸球菌對耐藥性具有易獲得、易傳遞的特征,劉貴建等研究顯示,腸球菌可在長期低劑量接觸抗菌藥物后產(chǎn)生耐藥性變異,形成耐藥菌株,因此臨床治療中應避免預防性用藥,掌握恰當?shù)膭┝?、療程,從而避免低劑量的刺激誘導耐藥菌株的產(chǎn)生。本組分離的屎腸球菌對青霉素、氨芐西林具有高度的耐藥性,應避免使用,四環(huán)素可作首選考慮。糞腸球菌對氨芐西林仍有較好的敏感性,可作為臨床首選藥物。
本組資料未發(fā)現(xiàn)萬古霉素耐藥腸球菌(VRE),但國內(nèi)外文獻報道逐年增多,可能是臨床廣泛應用萬古霉素而至耐藥菌株的出現(xiàn),而如今尚無滿意可靠的治療方法,國內(nèi)學者提出治療VRE可選擇四環(huán)素、氯霉素等,同時應根據(jù)流行病學和耐藥特點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本院近年來未發(fā)現(xiàn)VRE,可能與萬古霉素在本院臨床應用較少有關(guān),但仍然需要臨床和微生物實驗室加以高度重視,切實預防和控制VRE的產(chǎn)生和流行。
[1]周庭銀.臨床微生物學診斷與圖解[M].2版.上海:上??萍汲霭嫔?,2007:100-102.
[2]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770-774.
[3]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Fif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2010:M100-S20.
[4]楊青,俞云松,倪語星,等.2010年中國CHINET腸球菌屬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2,12(2):92-97.
[5]倪語星,尚紅.臨床微生物學檢驗[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90.
[6]王銘超,張會敏.醫(yī)院下呼吸道腸球菌感染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河北醫(yī)藥,2008,30(7):1028-1029.
R446.5
B
1671-8194(2015)23-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