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楷文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說,開啟人類智慧的有三把鑰匙:一是數(shù)字,二是文字,三是音符。有人說,開啟人類智慧的有三把鑰匙:一是想象,二是行動,三是實踐。有人說,開啟人類智慧的有三把鑰匙:一是數(shù)字,二是思想,三是邏輯……你認為呢?
請以“智慧與鑰匙”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選準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文體特征鮮明。
【佳作展示】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菩提樹上,智慧閃耀著奪目的光芒。
當蝴蝶破蛹而出,在花海翩翩起舞時,它的智慧源自縛繭時的專一;當小鳥翱翔于藍天,它的智慧源自多次跌落的啟發(fā);當大海波濤洶涌時,是在訴說不積小流、不成江海的智慧……智慧是天地間的精華,在萬物中生生不息。
一個人,若善于運用自己的智慧,并能從大自然中得到智慧,他的雙眼將永遠明亮,他的世界將不再受限于時間和空間,而是永恒的廣闊。那么,我們怎樣開啟智慧之門呢?開啟智慧之門,需要三把鑰匙。
第一把鑰匙,是行動。
古希臘的大思想家蘇格拉底,曾被一個學生請教“怎樣才能做到您這樣博學?”蘇格拉底沉默不語,只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腦袋。學生如恍然大悟,沒錯,多思考?;氐郊液螅瑢W生高興地告訴妻子,說自己知道了博學的真諦。自此以后,學生沒日沒夜地思考。不久,學生妻子憂心忡忡地請來了蘇格拉底。一進房,只見那名學生蓬頭垢面、衣衫零亂、面黃肌瘦。原來,學生自以為得到了蘇格拉底的真?zhèn)鳎换丶揖吞稍诖采?,開始不著邊際地思考,衣服也不換,澡也不洗。學生看見蘇格拉底,便疑惑地問:“我已經(jīng)按您說的去做,為什么沒有絲毫收獲呢?”蘇格拉底便說:“像你這樣終日身在床上,卻不行動,想再多也是白想?!?/p>
第二把鑰匙,是淡定。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蔽膶W家梁實秋在34歲那年決定翻譯莎士比亞的全部作品。他邀請了徐志摩、聞一多等四人,預計用六至十年時間翻譯完成。然而,由于種種原因,不久,四人先后離開,梁實秋深知翻譯工作的艱難,但他卻內(nèi)心淡定,從沒想過放棄。在最艱苦的抗戰(zhàn)期間,他仍然辛勤筆耕??箲?zhàn)勝利后,他更是一心放在翻譯上。終于,1967年,由梁實秋獨自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出版。他之所以能成功,是堅定的“釘子精神”的推動。試想,當翻譯小組中的四人紛紛離去時,若梁實秋就此放棄,那么,他絕不可能有如此輝煌的成就。正如他對成績的淡然態(tài)度:“說實話,我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一件事情而已?!?/p>
第三把鑰匙,是樂觀。
拿出半杯水,樂觀的人說:“這是還裝著半杯水的杯子,足以解渴了。”悲觀的人說:“這杯水被倒去了一半,如何能解渴呢?”對于一件事情,樂觀者的心態(tài)總是充滿希望的,這讓他自信又有斗志,而悲觀者卻只知嘆惜不完美之處,錯過了最珍貴的此刻。
除了行囊,我將一無所有嗎?不,我還有三把智慧的鑰匙,帶著它們,前面縱有千山萬水、千難萬險,我也會跋山涉水,化險為夷。
[另辟蹊徑]
本文是一篇成功的議論散文,結(jié)構(gòu)清晰自然,名言警句的引入,增強了作品的厚重感。如果變換思路,本文還可以從材料中的三種“有人說”中任選其一行文,還可以從“智慧與鑰匙”的關(guān)系入手辯證認識,還可以從“智慧就是鑰匙”的角度立意。對于本文,“三把鑰匙”的橫式并列還可以用過渡段形式呈現(xiàn),以顯其文學性。
(湖南澧縣一中陳軍老師薦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