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旭忠 (上海市第二中學,200030)
在跑動中尋找快樂、尋找健康—《彎道跑》一課的設計思路與教學反思
鄭旭忠 (上海市第二中學,200030)
現(xiàn)在的高中學生生活條件優(yōu)越,缺少勞動鍛煉,肥胖率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最基本的運動能力,而彎道跑又是跑中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相比較而言,彎道跑的技術要求比較高,對學生也是一種挑戰(zhàn),它既可以鍛煉速度、力量等素質,又可以在不同圖形的跑動中,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學到知識。高二學生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較強,能正確分析生活和體育運動中出現(xiàn)的離心現(xiàn)象,同時具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和好勝心。
本節(jié)課旨在運用一系列的圖形跑練習,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經過教師的引導,來完成學習目標。但學生興趣愛好和體質方面存在著個體差異,這給本節(jié)課組織教學帶來一定難度。因此,教師采用各種比賽等教學方法吸引學生、鼓勵學生,培養(yǎng)他們自尊、自強、戰(zhàn)勝自我的意識,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
本節(jié)課最大的新意就是改變了以往彎道跑在彎道進行教學的模式,通過各種有創(chuàng)意的圖形進行彎道跑的練習,既讓原本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又使學生的興趣始終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從而使本節(jié)課的氛圍一直保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tài)。
(一)重難點
教學重點:控制身體重心;教學難點:跑動中不減速。
(二)教學策略
1.開放式教學策略
本節(jié)課一個很大的特點就在于人們會想當然地認為“彎道跑總歸在彎道上進行教學”,但這節(jié)課卻打破了這一傳統(tǒng)教學思路,將這節(jié)課放置在兩個大圈這樣的開放式場地進行教學,并通過圖形的不斷變化來達到對本節(jié)課知識內容的學習和強化,既讓這節(jié)課不會因為教學的內容而顯得枯燥,更不會因為花哨的場地影響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
2.合作學習式教學策略
在學習彎道進直道環(huán)節(jié),教師設計了學生嘗試、教師示范、學生學練、相互糾正、指出改進等環(huán)節(jié),并運用立柱作為醒目的標志物來讓學生在動中探索、在靜中思考,以達到充分理解動作技能的目的。而教師又特別設計了比賽的環(huán)節(jié),如接力比賽、旋風跑等形式,每組學生通過團隊配合,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終點,在這其中學生必須要思考怎么樣才能快速奔跑,既鍛煉了思考問題的能力,又通過相互交流合作體驗到團隊協(xié)作的快樂,增強了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
3.問題式教學策略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知識面有了一定增長。在進行彎道跑教學時,教師通過預設問題,如:彎道跑速度快慢和彎道弧度大小對彎道跑技術有什么影響?生活和體育運動中還有哪些離心現(xiàn)象?讓學生在學練中總結出彎道跑的技術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準備部分
1.練習內容:搏擊操、拔蘿卜、游戲“齊心協(xié)力”。
2.練習目的:通過三個熱身練習,使全身得到充分熱身,搏擊操主要起到提神、活動身體各個關節(jié)的目的;在拔蘿卜練習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既達到熱身的目的,又活躍了課的氛圍;最后以“同心協(xié)力”游戲讓學生快速進入上課的狀態(tài),同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3.練習方法:搏擊操——自主學練,拔蘿卜——對抗性練習,游戲“齊心協(xié)力”——合作性練習。
4.場地與器材的布置安排
(1)場地要求:根據(jù)學生的數(shù)量可以安排學生依次站于同心圓的最外兩圈。
(2)器材要求:搏擊操中需要運用到移動音箱,音樂對體育教學課堂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音樂的響起可以迅速地讓學生在第一時間進入上課的狀態(tài),并達到活躍課堂的作用,本節(jié)課的搏擊操是在動感的音樂中完成,頸部、手臂、腰腹、下肢都得到了充分的熱身,達到了在彎道跑教學前預期的熱身效果。
5.隊列隊形組織
(1)搏擊操:根據(jù)學生的數(shù)量,平均站在最外側兩個大圈的半圈上,形成兩個弧圈面對上課教師。配合動感的音樂完成搏擊操,從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升學生興奮度的作用。
(2)拔蘿卜:在搏擊操站位的基礎上,內側學生后傳,正好一對一,形成陣勢,進行拔蘿卜的對抗性練習。雖然是有一定的對抗性,但也講究技術性,并且通過這樣簡單的練習可以迅速喚起男生力量的一面。
(3)游戲“齊心協(xié)力”:將學生分成兩組,圍成一個圈,共同完成游戲。這個游戲要求團隊合作,配合完成,所以這需要學生集中精神,統(tǒng)一口令,共同完成,體現(xiàn)了班級凝聚力。
(二)基本部分
1.場地的設計
各種顏色的長條粘紙:本節(jié)課的場地圖就是運用常用的并且很容易買到的粘紙進行設計的,分別有3個半徑為8米的大圈、半徑為6米和4米的內切圓,四根14米的切線(切在其中的一個大圈兩邊)(見下頁圖1),看似比較復雜的設計,但其實在實際教學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每一種類型的圓或者線顏色的不同,使得場地顯得非常有色彩,增加了學生學練的積極性。每一個圓或者每一根切線都有著不同的作用和定義,圓—彎道,切線—直道,圓切圓—不同半徑圓快速地切換等各種圖案都對本節(jié)課要完成的學習彎道進直道以及兩者的相結合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圖1 場地圖
2.教學內容
(1)慢速和快速彎道進直道跑的前導性練習
目的:教師設計了慢速和快速彎道進直道跑的前導性練習,再結合教師預設的問題,讓學生深刻體會不同的速度與出彎道時身體變化的區(qū)別。
教學方法:教師提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學生“飛翔”跑體驗,在思考中體驗,在體驗中領悟,在慢速跑過程中,身體的感覺并不是很明顯,但是一旦快速跑,馬上就要求學生很好地控制手臂的角度以及身體重心,以在彎道跑中保持身體平衡。
(2)體驗彎道進直道練習
目的:在體驗彎道進直道練習中,以如何利用慣性為主線進行教學,通過教師的示范,傳達給學生一種直觀上的動作標準,然后經過學生自己的學習體驗,相互討論,總結出在最后幾米,減少內傾程度,利用慣性跑進直道,并在直道旁邊放置標志桶提醒學生出彎道后速度不減,保持較高速度。
教學方法:安排學生先思考問題,再進行體驗練習,通過學生的示范、教師的示范來講解動作,在學練中相互糾正錯誤東西。提問思考,思考實踐,實踐后再思考,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生學練中,有學生示范、教師示范、學生糾錯、教師糾錯,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性(見圖2)。
(3)各種圖形的彎道跑
螺旋跑
圖2
目的:學生充分體驗不同直徑圓的彎道跑對身體的傾斜要求是不一樣的,外圈進內圈中,充分考驗了學生不斷地變化身體重心及內傾來保持平衡,內圈進外圈中,順時針打破了田徑中逆時針跑的方向性,更體驗了出圈與進圈不同身體變化的感覺。
教學方法:將學生分成兩組,先從外逆時針按切入路線螺旋跑入最里圈,再從里圈順時針螺旋跑到最外圈(見圖3)。
圖3
切圓跑
目的:把直道進彎道和彎道進直道兩個技術融合在一起,達到了鞏固的效果。
教學方法:A組學生先跑大圈再到切點C跑小圈,最后跑到B組的位置;B組學生先跑小圈再到切點C跑大圈,最后跑到A組的位置。中等速度集體練習,人數(shù)可以教師隨機定,可以2個,也可以3個,體會彎道跑的全過程,彎道進直道,直道進彎道,并且體驗不同直徑圓給身體帶來的明顯不同的變化。在跑動過程中,為了安全考慮,盡量避免學生因興奮在彎道超越對手(見圖4)。
圖4
旋風跑
目的:既可以讓學生在彎道上充分發(fā)揮自己,不斷追逐目標、超越自我、體驗成功,既培養(yǎng)了團結意識,又活躍了課堂。
教學方法:將全班學生分成6組,在旋風跑中,讓同一組的學生統(tǒng)一握住一根桿子,全班分2批出發(fā),第一批的三組的勝者再和第二批的勝者進行最后的總決賽,決出勝負。旋風跑的方法:以圖示為例,面向左側,一轉:以下面第一位學生為圓心,轉180度變?yōu)槊嫦蛴覀?,二轉:以下面第一位學生為圓心,轉180°變?yōu)槊嫦蜃髠?,三轉:以下面第一位學生為圓心,轉360°變?yōu)槊嫦蜃髠?,四轉:以上面第一位學生為圓心,轉180°變?yōu)槊嫦蛴覀?,五轉:以上面第一位學生為圓心,轉180°變?yōu)槊嫦蛴覀鹊竭_終點(見圖5)。
圖5?。?
圖5 -2
(4)身體素質練習部分
教學方法:該部分主要有仰臥舉腿、仰臥起坐、俯臥撐握手練習,這些練習跟以往的形式有所不同,以往我們在做這些素質練習的時候,往往都是學生單獨去完成的,而本節(jié)課的三個練習都需要集體配合去完成,仰臥舉腿,需要一組學生一起將跳高桿舉起來才算完成,一高一低都算失敗,所以這對學生的相互合作提出很高的要求;仰臥起坐,要求學生相互對坐,一起起來,一起下去;俯臥撐握手,要求學生兩兩相對,按照教師的口令完成相互握手,一旦有一位隊友出錯手都算失敗。通過練習,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上肢力量及腰腹力量(見圖6)。
圖6
在力量練習中,不管是仰臥舉腿、仰臥起坐還是俯臥撐握手,都運用到了這跟跳高桿,并且將這些我們很長見的力量練習通過這樣一根桿子完全改變成團隊練習,既鍛煉了學生的力量,又強化了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
集體聽音樂放松,教師帶領學生運用跳高桿進行放松練習,配合舒展的動作使學生得到充分的放松。
1.充分體現(xiàn)了男生的速度和力量。搏擊操及力量練習中,充分表現(xiàn)出了男生應該有的陽剛之氣,力量之美。在彎道跑教學中,又看到了男生的速度。而速度和力量也正是體育課中我們一直強調并想展現(xiàn)出來的要素。
2.知識技能生活化。田徑跑中,往往只局限為逆時針跑,但在實際生活中,彎道跑其實還應涉及到順時針跑,所以本節(jié)課結合了順時針跑,將知識技能生活化,讓學生學習到的知識技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拓寬了學生知識面。
3.團隊合作。本節(jié)課有很多內容需要學生分組進行團隊配合完成的,如:旋風跑、力量練習、放松練習等,本課中,巧妙地運用了跳高桿子將幾個教學內容串連在了一起,通過一桿多用的方式,將團隊合作發(fā)揮的淋漓盡致,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本節(jié)課同樣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從三方面考慮:一是運動負荷是否太大;二是體能練習是否根據(jù)各小組原有基礎挑戰(zhàn)自我(次數(shù)突破自己),三是物理學知識可稍再深入一些(慣性、離心率、變化彎道曲率)。
指導教師點評:
微變化 大合作
鄭旭忠老師的這堂彎道跑教學,其重點在于控制身體重心,保持平衡,難點則是跑動中不減速。課中,教師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活化”了教學過程,解決了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達成度較高。
彎道跑教學,把握技術關鍵,找準銜接點,促進技能掌握。教學中,一是通過各種圖形跑,解決身體重心的變化,克服離心現(xiàn)象,如螺旋跑、切圓跑、超越跑道的旋風跑,改變以往單一枯燥的彎道跑,讓簡單不易教的彎道跑教學變得有趣可行;二是注重內容生活化,彎道跑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把田徑運動中的逆時針方向跑,設計了生活中的順時針跑,讓學生體驗身體變化的感覺,增加趣味性和實效性;三是學科知識的融合化:把彎道跑中的離心現(xiàn)象和生活中的離心現(xiàn)象相結合,教師基于學生認知基礎,提出了生活中與運動相關的小常識,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理解彎道跑的技術原理;四是技能的游戲化,利用“旋風跑”,提高學生學練彎道跑的興趣和團隊合作精神。
體能練習,教師巧用跳高桿,把枯燥乏味、學生不愿練的體能練習設計成有興趣和競爭力的團隊練習,如仰臥舉腿、仰臥起坐、俯臥撐練習,配上學生口令的叫喊,既鍛煉了上肢、腰腹力量,塑造了男生陽剛之氣,又激發(fā)學生的鍛煉熱情,提高學練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責任心。
放松運動,充分發(fā)揮跳高桿的獨到之處。各組以個人單手握桿,踏步和齊步走的方式,伴隨著輕快動感的音樂,通過繞、穿、舉、擺等簡單統(tǒng)一的拉伸動作進行集體放松,讓學生在好玩有趣、協(xié)調統(tǒng)一、團隊合作中達到身心愉悅。
本課打破了“彎道跑在彎道上進行教學”的思路,通過巧用場地器材、小組合作學習、問題式教學等方式,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學練的熱情,在個體承載適宜運動負荷同時達到有效健身目的,增強了團隊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彰顯了田徑運動在體育健身與育人方面的雙重價值。
點評人:上海市徐匯區(qū)教師進修學院 吳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