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江蘇省丹陽市正則小學充分發(fā)揮文化引發(fā)、認同、固化、傳承的四大作用,借助于文化的力量,凝練出正則的特質。精細的思想和行為已經扎根在每個正則人的心里,成為正則人的一種風格。
細節(jié),讓校園環(huán)境更有文化味
走進正則小學,歐式建筑風格美輪美奐,移步換景美不勝收。浮雕景墻玉璧雙環(huán),校訓赫然醒目;正則園、鳳起園、秋華園,三園相連;啟蒙樓、啟智樓、清源樓、行健樓、匯粟樓,樓棟櫛比;鳳翔閣、無涯軒、德臻齋、閱讀講堂,特色迥異……校園里處處能聞到正則的味道。
這種味道就是校園環(huán)境中的文化味。物態(tài)的正則文化就是流淌的正則印記,她仿佛在述說“正則”二字千年的滄海桑田,又像在呈現百年正則辦學的輝煌歷程,更是在展示現代正則人不懈的追求。我們注重細節(jié)展示,讓每一個走入其中的人都能感受正則文化的精髓。比如,教學區(qū)的三大主題園:
第一個園“正則園”,正則根?!罢齽t”二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它是屈原的名。正則園通過浮雕景墻展示屈原的為人處世,以及他為后人所稱頌的高風亮節(jié);第二個園是“鳳起園”,正則魂。學校是呂鳳子創(chuàng)的,鳳先生以屈子魂為正則魂,歷經萬難三辦正則。此園布置有鳳子塑像,三根分別呈現鳳先生人生觀、教育觀和學生觀的文化柱;第三個園“秋華園”,正則情。該園布置了各種果木、意喻百果飄香、桃李天下?,F代正則人不斷傳承和發(fā)展,讓“做正則人,育正則心”的正則情懷代代相傳,這是正則情。
從屈原到呂鳳子再到現代正則辦學,正則的根、魂、情,就在三個園林中得以體現。這三個園只有正則有,也只能正則有,因為這就是正則的發(fā)展史,是正則文化的凝練。
細節(jié),讓學生成長更有校本味
學生成長的校本味其實就是學生身上折射出來的一種特質。這種特質是學校獨特文化熏染下,在學生身上留下的印記。這種印記走進了他們的心靈,影響著他們的一生。把握學校文化資源的細節(jié),讓學生的成長更有校本味,是我們一直以來所堅持的。
正則小學致力于培養(yǎng)知書達禮的學生,堅持依要求成規(guī)范、依習慣成素養(yǎng)、依小行成大德。學校的課程體系既有普適性也有選擇性,既有國家課程的內容也有校本特色內容,關注的是全體學生的全面素養(yǎng)?,F在學校自身拓展的課程主要有三類,形象地說,就如同做好學生的三餐:基礎型課程中的加餐、興趣型課程中的點餐、經驗型課程中的自助餐。
基礎型課程中的加餐。我們拿出國家課程的時間,自編校本教材,給孩子更多的積累。以語文國學經典課程為例,我們加入了《弟子規(guī)》《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莊子》以及唐詩、宋詞等內容。
興趣型課程中的點餐。興趣型課程主要分兩類:第一類設60個班,周五下午統(tǒng)一時間,人人參與,包括經典閱讀、科學、禮教、快樂數學、英語口語交際等內容;第二類是41個班級,每天下午三節(jié)課后,學生自主選擇參加,有文學社、攝影社、作家班、形體組、聲樂組、創(chuàng)造與發(fā)明等。
經驗型課程中的自助餐。我校的經驗型課程由學科活動、節(jié)日活動、實踐活動和儀式活動組成。其中,學科活動包括語文學科的讀書節(jié)、數學周及英語學科的俱樂部和萬圣節(jié)活動;節(jié)日活動包括讀書節(jié)、藝術節(jié)、校園運動會、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校慶日活動;儀式活動包括入學儀式、入隊儀式、成長儀式、畢業(yè)典禮;實踐活動包括少陽基地活動、德育基地活動和其他社會實踐活動。特別是將端午節(jié)前一天作為校慶日,開展千人包粽子、旱地劃龍舟、十歲成長禮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細節(jié),讓教師發(fā)展更有本色味
正則的教師身上有些特質:預備鈴響,每位教師都會來到教室門口,端莊站立、面帶微笑,靜靜等待上課;走進教師辦公室,每位教師的電腦、茶杯、作業(yè)本等物品的擺放井然有序,離開座位,凳子回位,桌面收凈;課間操、跑操時間,我們的教師肯定隨班進操場,固定站位,與孩子一起運動;食堂就餐時,帶班教師食而不語,而且必先做到“三清一靜”:“三清”是指餐具、桌面、地面清,“一靜”是指吃飯安靜。
本色一詞,詞典里解釋為質樸自然、不加矯飾的本來面目,那本色味的教師該如何理解呢?無非是敬業(yè)、愛生、正己、奉獻。也就是說,教師就要像個教師。我們積極打造寧靜致遠的教師文化,讓每個教師都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在閱讀中養(yǎng)性。規(guī)范閱讀內容,拓展閱讀時空,關注閱讀效果。具體做法可以歸納成“三個五”。即“五個有”“五個一”“五個百”。每年8月26日下午,是我們全體教師的“淘書日”。每人購書100元,學校買單,除了統(tǒng)一閱讀的一本書外,自由看書、購書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堅持了很多年。
在思辨中養(yǎng)心。我們加強“心靈溝通”“讓陽光心態(tài)在溫馨交流中閃光”。周前一次心靈按摩,月中一次心靈交融,期末一次心靈寫詩,年尾一次心靈提升。
在鍛煉中養(yǎng)身。 在個體方面,我們堅持“以健康生活來提升教育生活品位”, 注重教師的日常體育鍛煉。每周一、二、四,下班前半小時,要求教師全部參加體育鍛煉。在團隊方面,我們堅持“以文體活動來提升教育生活質量”,每學期都以年級組為單位,組織教職工廣播操比賽、拔河比賽、跳繩比賽。
在文化中養(yǎng)德。辦公室以“敬”“浸”“精”“靜”為主題,展現了自我追求的不同境界。敬——恭在外表,敬存內心;浸——出入息念,浸于身內;精——業(yè)精于勤,行成于思;靜——澹泊明志,寧靜致遠。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一面鏡子,德厚方能流光,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先做到。細節(jié),就是“育人必先正己”的一種規(guī)范。細節(jié)是平凡的、具體的、零散的。但細節(jié)與學校和人的發(fā)展密切相關。把細節(jié)做得更精一點,更實一點,更深一點,我們的學校和師生才能更充分、更自由地發(fā)展。
【馬明輝,江蘇省丹陽市正則小學德育主任】
責任編輯/江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