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地
[摘要]2008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金融市場出現(xiàn)劇烈的震蕩,給世界經濟的發(fā)展走向造成了極大的陰影,也導致了一些經濟主體在進行宏觀調控中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從2009年開始世界進入了后金融危機時代,本文對后金融危機時期的世界經濟趨勢與應對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后金融危機時代;趨勢;應對
世界的主要經濟體都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受到了重創(chuàng),其中表現(xiàn)最突出的是美國,中國、日本、俄羅斯、歐盟以及其他的新興市場國家也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在后金融危機時期,必須對世界經濟趨勢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有效地應對后金融危機時期,抓住發(fā)展機遇,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方式的轉變。
1.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是2008年世界經濟的主題,其發(fā)源于美國的次貸危機,逐漸演變成一場世界性的金融危機。究其原因,美國貨幣政策的寬嚴失度、大起大落和反周期操作,次貸證券化創(chuàng)新的無所節(jié)制以及美聯(lián)儲的監(jiān)管缺失都都是引發(fā)世界性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美國經歷了911事件之后,經濟周期出現(xiàn)了起伏動蕩,這也造成美聯(lián)儲頻繁地調整利率,而且調整的利率落差較大。這也使利率波動的軌跡出現(xiàn)了過大的落差。隨著房價的不斷攀升,不斷加大住房及抵押貸款市場的規(guī)模。一旦房價下降,大面積的壞賬就隨之產生,特別是證券化的運作下,數百萬美元的金融衍生品從數千億美元的次貸債券中衍生出來。這些金融衍生品在資本市場上受到了廣泛的追捧,但是其本身的價值很低,貶值之后如同廢紙。在這場金融危機中,大量的金融機構由于炒作這類金融衍生品而受到了重創(chuàng),甚至包括歐美國家一些實力雄厚的銀行、基金公司和保險公司,華爾街的五大銀行在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中一蹶不振??傮w而言,正是由于非理性的投資熱才引起了金融資產價格的泡沫化問題,當泡沫破滅之后,就產生了這一次影響廣泛的金融危機。
在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機發(fā)生之后,世界經濟金融的增長趨勢明顯放緩,市場劇烈動蕩,股市大量蒸發(fā)。隨之而來的是經濟形勢和就業(yè)形勢的惡化。全球經濟的各個領域中都出現(xiàn)了更大的不穩(wěn)定性和不確定性,這也給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宏觀調控帶來了更大的困難,導致宏觀調控左右為難。
在這一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機中,美國受到的沖擊力最大,波及的范圍也最廣,其付出的救援成本也最高,這與美國世界經濟火車頭的地位以及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密切相關。從1990年美聯(lián)儲推出基準目標利率以來,2008年出現(xiàn)了聯(lián)邦基金利率的最低水平。為了應對這場危機,美聯(lián)儲采取了敞開貼現(xiàn)窗口和降低貼現(xiàn)門檻的措施,并向市場迅速注入了超過7800億美元的流動性貸款,由美國政府提供的財政救援支出就高達1萬億美元。為了應對歐盟成員國申報的金融救援計劃,歐委會向德國發(fā)放了5000億歐元,向英國發(fā)放了500億英鎊的救援資金。
在金融危機中,一些在發(fā)展中或者轉軌中的經濟體也采取了經濟刺激計劃。世界經濟進入到了零利率時代,主要央行大幅度降息。然而由于仍然錯過了最佳干預時間點,干預效果十分有限,局部性的次貸危機并沒有得到遏制,最后引爆了更大規(guī)模的全局性次貸危機,并蔓延到新興市場國家。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危機從金融領域擴散到了實體經濟領域。
2.后金融危機時期的調整過程
由于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波及范圍過大,因此所需要的危機調理時期也比較長,實體經濟也受到了金融危機的影響,后果非常嚴重。盡管很多國家都采取了較大力度的救助措施,暫時的遏制了金融危機的蔓延,然而這場危機的終極根源卻并沒有被拔除。美國的房價還在繼續(xù)下跌,抵押貸款的違約率仍然不斷攀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該類金融衍生品的市值仍然會不斷的縮水。對于銀行而言,如果持有了這一類金融資產,就無法將信貸緊縮解凍,實體經濟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具體來說,金融危機會導致大量中小企業(yè)的倒閉,居民只能減少消費開支,給工商企業(yè)的經營和融資造成了更大的困難。加之失業(yè)率的不斷攀升和就業(yè)形勢的日益惡化,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增長速度不斷放緩[1]。
根據以往的金融危機的處理經驗,要徹底消除大規(guī)模的國際性金融危機的直接后果是非常困難的,需要一段非常長的調理時期。至今日本仍然籠罩在20世紀90年代資產泡沫破滅的陰影之下。1998年的金融危機造成東亞經濟的動蕩,大約經歷了10年的時間才基本恢復。在東亞金融危機中,中國曾經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打工經濟使中國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然而其中大概一半都是美元資產,導致中國的外匯儲備的國際購買力遭受重創(chuàng)。金磚四國之一的俄羅斯受到了國際油價上漲的影響,其財力也得到了增強,然而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力也比較大。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歐元的不足被充分地暴露了出來,歐洲的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的抗沖擊能力均低于美國和美元國家,這也說明歐盟存在著下手緩慢、決策反應不靈的問題。盡管作為一種國際貨幣,歐元一直希望能夠與美元抗衡,但從現(xiàn)實來看其與美元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對于中國而言,中國并不滿意現(xiàn)行的國際經濟貿易秩序,認為其存在著很大的不合理和不公平的成分。但是為了應對金融危機,中國還是采取了一定的有理有節(jié)、靈活忍讓的態(tài)度,并且也適當地處理了一些摩擦。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希望能夠與各國和衷共濟,采取合作雙贏的態(tài)度來盡快消除金融危機的影響,度過這次金融危機的難關[2]。
3.全球失衡及應對措施
深究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根本性原因,與前幾年全球演化方式過于激進有著直接的關系。IMF早在2002年就通過《世界經濟展望》,正式指出了“世界經濟失衡”這一現(xiàn)象的存在。甚至在2005年,IMF總裁更是進一步地詮釋了“全球失衡”這一概念。全球的各經濟結構和權威經濟學家對此都予以了重視。IMF總裁認為,一些國家中具有一定的貿易盈余,而另一些國家卻擁有相對的貿易赤字,造成了全球失衡問題[3]。具體而言,日本、中國等市場國家擁有大量的貿易盈余,而美國卻要面臨龐大的賬戶赤字以及海外凈債務,從而導致了世界經濟失衡,很多國家持續(xù)性的依賴美國市場出口。資金環(huán)流和中美貿易是全球失衡的突出表現(xiàn),然而這是一種缺乏長久穩(wěn)定性的方式,難以得到持續(xù)的發(fā)展。新興市場為了維持高速經濟增長而過于依賴對美國的出口,美國為了長期維持國際收支和貿易的平衡,而對新興市場的貿易盈余過于依賴。這樣的的發(fā)展模式其實已經為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埋下了定時炸彈。
在此次次貸危機中,中國也遭受了重創(chuàng)。中國被綁上了美國次貸危機的戰(zhàn)車,面對美元國債繼續(xù)貶值,仍然不得不將其作為主要的外匯儲備資產,并進行增持。中國甚至已經成為了最大的美國國債外國持有者。中國無法使美國改變舉債消費、透支未來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但是中國卻必須要求美國承擔應有的責任。面對美國的借債中國應該增加更多的附加條件和約束性前提。盡管中國還不能立即放棄打工經濟和代工經濟,但是要應對次貸危機,避免重蹈覆轍,中國必須調整經濟發(fā)展結構,適當的節(jié)制和減少“山寨經濟”。對于中國而言,我們應該在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中對改革開放30年以來的發(fā)展經驗和教訓進行有力的總結和反思。中國仍然屬于一個發(fā)展中國家,改革開放也是我們的基本國策。中國在未來的發(fā)展中必須不斷增強自身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對產業(yè)結構進行優(yōu)化,不斷轉變發(fā)展的方式,少走經濟發(fā)展的彎路,才能從容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4]。
4.結語
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世界各主要經濟體都受到了重創(chuàng),中國也不例外。在后金融危機時期,世界經濟的發(fā)展仍然要面臨很多問題。對中國而言,應該盡量吸取教訓,立足自身國情,不斷轉變發(fā)展方式,調整和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提高應對金融危機的能力,實現(xiàn)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新華,孫歡歡.“資金池”模式理財產品的風險透析及防范——與美國次級貸款證券化的比較[J].西南金融,2015(06)
[2]楊玉成.兩種新自由主義與國際金融危機[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5(03)
[3]蒂莫西·F·蓋特納.最高危機:請在周末找到對策——否則周一剩下的就是一具尸體[J].商學院,2015(06)
[4]金雪軍,王義中.非對稱金融全球化、次貸危機與全球新型金融危[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預印本,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