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當前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選項教學隨意性較大,且缺乏理性[1]。這就迫切需要建立健全體育教學質量監(jiān)控機制,把課程目標落到實處。所謂體育教學質量監(jiān)控機制,就是從課程運作的整體視角出發(fā),借助恰當?shù)姆椒ㄅc手段,對體育課程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課程運作的基本環(huán)節(jié)進行全面監(jiān)督、調控,并及時反饋、整改問題,最大限度地避免課程理念與教學實踐出現(xiàn)明顯的“斷層”現(xiàn)象,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不同層面課程實施主體的課程領導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鑒于此,本文著重從課程領導的角度,對普通高中體育教學質量監(jiān)控機制進行具體建構。
一、普通高中體育課程領導主體構成
所謂課程領導,是指在課程規(guī)劃、實施、評價等整個活動中,具有專業(yè)知識、能力及影響力的集體或個人,引領、推動課程發(fā)展,切實提升教師課程實施能力,改善學生學習品質,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過程。普通高中體育課程領導主體主要包括:課程決策層;各級管理部門;體育教研人員;基層校長;學校體育教學分管主任;體育教研組長。由于“學校課程領導不單是校長一個人的課程領導,每個學校的成員都是有意義的建構者”[2],因此,課程領導主體應包含一線教師。
二、體育教學質量監(jiān)管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程決策脫離教學一線的實際
由于對普通高中體育教學一線缺乏足夠的了解,在課程決策中沒有充分發(fā)揮一線教師的主體性作用,以及對國外課程理論的“拿來主義”,導致高中體育課程標準及實施方案的制定、解讀等方面存在脫離教學實際等諸多問題。
2.教學監(jiān)管大多停留在宏觀層面
大多數(shù)普通高中對體育教學缺乏可操作、可量化的監(jiān)管機制,更多的停留在宏觀層面,相關的督查某種程度上僅僅是“走過場”,并未將結果作為考評校長、教師與地方主管部門的依據(jù),甚至還存在一定的“地方保護主義”。
3.教研人員對教師缺乏系統(tǒng)指導
教研人員對一線教師的系統(tǒng)指導,可以避免教師執(zhí)行課標的盲目性。但以一般性理論、簡單的操作技術等為主要內容的簡短培訓,并沒有真正改變大多數(shù)一線教師的課程理念。此外,由于多數(shù)教研人員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學競賽的指導、課題研究等方面,對日常教學的指導明顯不足。
4.高中校長體育課程領導的缺位
普通高中校長的工作重心主要在高考上,他們往往會忽視對體育課程的監(jiān)管,這使得本應該在體育課程領導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校長出現(xiàn)管理缺位,與帶領全校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課標的本質要求形成了巨大落差。
5.教研組長沒有真正發(fā)揮作用
教研組長應具體負責制定本校的課程實施方案,協(xié)調全校各方力量,并帶領全組教師深入研究、扎實推進課改。但由于自身對課程缺乏足夠的認識,課程領導力的局限,多數(shù)體育教研組長未能充分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6.一線教師的消極被動與不作為
課程的實施最終必須落實到一線教師身上,他們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極其關鍵。但在實際教學中,多數(shù)一線教師缺乏職業(yè)素質,工作消極被動,對課程缺乏足夠的研究,加之缺乏監(jiān)管,教學隨意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這就導致部分教師缺乏必要的課程領導力。
三、普通高中體育教學質量監(jiān)控機制的構建思路
1.逐級構建,體現(xiàn)課程領導
高中體育教學質量監(jiān)控機制應逐級構建,充分體現(xiàn)對課程的領導。國家課程決策層應做好頂層設計,研制體育教學質量標準,并構建完善的教學質量體系。此外,自身也應對課程設計進行必要的評估。地方管理部門要具體制定課程實施方案,并負責落實。基層學校應以地方課程規(guī)劃為依據(jù),制定本校課程方案與體育教學質量監(jiān)管機制,并予以實施。
2.分類構建,注重教學實際
教研部門應著重負責對課程標準的解讀、具體實施辦法的研制、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整合、教學的指導。各級管理部門應負責督查課程的具體落實,包括課時、師資、場地器材、教學質量的保障等。
3.重點構建,凸顯校長作用
國家體育課程意志只有通過學校的具體實踐,才能得以實現(xiàn)。建構過程中,應進行重點構建,充分凸顯校長的課程領導力,確保備課、上課、激勵機制、課程文化建設等全方位得到深入落實。
4.微觀構建,突出量化操作
構建時,應從細節(jié)著手,避免宏觀層面的空泛理論,著力突出可量化、可操作的實施細則,即從微觀層面進行構建。
四、普通高中體育教學質量監(jiān)控機制的具體設計
課程實施過程的監(jiān)管是確保高中體育教學質量的根本,各職能部門或群體必須充分發(fā)揮各自的作用。
1.建立健全課程科學決策的保障機制
(1)深入調研機制
課程決策層應組織骨干力量深入教學一線進行廣泛調研,在積極吸納各方意見與建議的基礎上,再制定國家課程標準及實施方案等。具體實施后,應再次深入調研,以進一步修正、優(yōu)化課程決策。
(2)課程決策成員優(yōu)化機制
在課程的頂層設計、教學質量標準等決策過程中,必須優(yōu)化成員組合。除了課程論專家、管理與教研人員外,應包括一線優(yōu)秀教師、基層校長,以確保課程決策的可行性與認同度。
(3)獨立的第三方評估機制
課程決策后,國家主管部門應聘請第三方評估機構,對相關的標準、方案等進行系統(tǒng)論證,對預期目標進行分析,對實施的可行性進行評估,以確保課程決策的科學性。
①明確各自職能
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應把握課程方向,并對評估過程進行監(jiān)控,但不得進行行政干預。第三方評估機構應在教育主管部門的具體要求下,對課程決策進行系統(tǒng)論證,并給出相應的建議,同時將結果向教育部門呈報。
②評估人員的組成
課程決策評估應由與教育主管部門無隸屬和利益關系的第三方組織實施,其人員的組成須具備獨立性與專業(yè)性,主要包含課程論與教學評估專家、教研人員、基層校長、一線教師等。在評估過程中,第三方應多方征求意見,對課程決策作出客觀的評價。
③處理好課程決策層與第三方之間的關系
課程決策層與第三方并不是對立的,應當是合作關系,其目的是通過雙方共同努力,找出決策中存在的問題,并尋求科學、可行的解決對策。課程決策層自身也應強化質量意識,積極開展內部評估。
2.建立健全有效的課程指導機制
在課程領導過程中,培訓專家、教研人員的引領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課程領導的重要體現(xiàn)。
(1)課程培訓質量責任制
研究表明,“參加相關培訓的收獲較小”是影響教師課標實施的主要因素之一。各類課程培訓亂象叢生,培訓的內容嚴重脫離一線教師的實際需求,培訓“專家”缺乏權威性。這就需要各培訓機構或組織嚴把質量關,實行質量負責制。
(2)教研人員專業(yè)權威保障機制
通過開拓視野、提升境界,不斷提高教研人員的專業(yè)影響力;充分借助高層次的研修,不斷提高教研人員的課程領導力;利用績效考核等措施,充分激發(fā)教研人員的工作熱情,不斷提高他們的專業(yè)權威性。
(3)“推門”聽課與評課制
教研人員應把日常隨機聽課、評課作為工作的重點。如每學期隨機“推門”聽課不少于30~35節(jié);課后及時點評,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水平。同時,教研部門應定期檢查教研人員的聽、評課情況,并與考核掛鉤。
3.建立健全課程過程管理監(jiān)管機制
(1)質量管理機構獨立運行機制
課程實施過程中,各省、市都應建立體育教學質量監(jiān)管機構,與具體負責課程實施的部門分開設立、獨立運作,避免由于自身利益糾葛造成監(jiān)管過程中的“不作為”。
(2)體育教學質量網絡公告制度
創(chuàng)建高中體育教學質量與監(jiān)控網絡信息平臺,并制定及時反饋的具體內容與實施細則。如體育課表、總課表、課程實施方案;地方體育課程實施的指導性文件、法規(guī),督查、監(jiān)測的結果等,自覺接受各方面的監(jiān)督。公告過程中,應竭力減少由于中間環(huán)節(jié)過多而導致的弱化現(xiàn)象。
(3)學生體質與運動技能監(jiān)測制度
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學生體質與運動技能監(jiān)測制度,定期或不定期選取部分學生,對他們的體能與技能狀況進行監(jiān)測,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①測試項目的主要依據(jù)
其一,選項教學是高中體育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監(jiān)測的內容應與課堂教學相銜接;其二,“在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藝術2+1項目的基礎上,經過高中階段的系統(tǒng)學習,學生應較好地掌握1~2項運動技能”[3];其三,《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深入實施。
②測試項目的確定
測試的內容可分健康素質、運動素質、運動技能三大類(見表1)。
表1 普通高中體育教學質量監(jiān)測指標與項目一覽表
③公平公正的監(jiān)測措施
測試過程中務必客觀、準確。以每所學校抽測30人為例,測試前教育主管部門隨機抽取35人,將其中5人進行機動。測試時為防止人員更換,應持身份證參加測試。參與測試的教師除精心挑選外,可從異地聘請,并對測試過程進行全程錄像。
④監(jiān)測結果的處理
經統(tǒng)計后,通過體育教學質量信息平臺及時對外發(fā)布。同時,應將監(jiān)測結果與各地各校的考核掛鉤,與一線體育教師及校長的績效考核掛鉤。
(4)體育教學質量專項調研機制
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每學年應對每所高中組織一次體育教學質量專項調研,通過檢查教案、聽課、學生座談、技能體能抽測等形式,深入了解體育教學情況,并向學校領導、全體體育教師集中反饋。
4.建立健全體育教學質量校長負責制
學校是課程實施的基本單位,校長是學校課程實施和質量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是國家課程校本實施的關鍵因素[4]。因此,應建立健全體育教學質量校長負責制,切實提高基層校長的課程領導力。
(1)體育教學質量校長追究制
校長是體育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負責領導、科學研制本校體育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并組織體育教師與管理人員深入學習;要切實做好過程監(jiān)管;積極打造體育課程文化,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對監(jiān)測結果較差的學校,要嚴格實行校長責任追究制。
(2)領導教研蹲點制
只有深入體育教學的第一線,才能理解體育課程教學的實質[5]。為確保體育教研活動的質量,不斷提高自身的課程領導力,應實行分管領導蹲點制,全程參與教研活動,引領、指導體育教師落實本校課程規(guī)劃。
(3)定期召開師生座談會制度
每學期應分別組織1~2次教師與學生座談會,全面了解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的學習狀況;積極探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深入了解教師的教風、執(zhí)行課程計劃的能力與實際情況,以及學生對體育教師的滿意度等。
(4)體育教師激勵機制
學校應建立體育教師激勵機制,如外出交流、表彰獎勵、與文化學科教師同工同酬等保障制度,從而充分調動體育教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另外,需建立健全體育教學隨機聽、評課制度;體育課程計劃網絡公示制度;學生體質與運動技能監(jiān)測機制等。
五、普通高中體育教學質量監(jiān)控機制的保障舉措
1.由國家牽頭設立高中體育教學質量監(jiān)控專門機構
應由國家牽頭設立高中體育教學質量監(jiān)控專門機構,制定監(jiān)測框架與規(guī)范、聘用專業(yè)的評估人員、建立獨立的監(jiān)控程序,對高中體育教學質量實施有效的監(jiān)控與指導,同時應指導不同層面課程領導主體不斷提高課程領導力。
2.集中各方面優(yōu)勢力量科學研制體育教學質量標準
質量標準是質量管理工作的基礎、依據(jù),抓質量,必須建立質量標準[6]。當前國家主管部門應集中體育專家、教學評估專家、一線教師等各方面骨干力量,科學研制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標準等系列指標體系,以便在教學質量監(jiān)控過程中,作出客觀、準確的評價。
3.政府全方位落實教學保障條件的扶持政策與措施
政府須全方位落實教學保障條件的扶持政策與措施,在體育師資、場地器材、教師培訓等各方面給予落實。教師的內在提高,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首要因素[5]。因此,體育教師的業(yè)務培訓需重點保障,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課程領導力,為體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奠定基礎。
切實提高普通高中體育教學質量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盡管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但依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改觀。當前形勢下,必須建立健全確保教學質量提升的監(jiān)控機制,并做好責任落實與執(zhí)行到位這兩個最為核心的問題,而這兩個問題的解決取決于不同主體的課程領導力。
參考文獻
[1] 袁鴻祥.普通高中應理性對待田徑、體操類項目[J].上海教育科研,2013(2).
[2] 羅生全.學校課程領導:模式、發(fā)展趨向及啟示[J].課程·教材·教法,2008(7).
[3] 袁鴻祥.高考體育的內容設置與實施辦法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2(7).
[4] 尹后慶.聚焦課程領導,推進課程改革[J].上海教育,2010(7B).
[5] 趙蘇喆,等.深圳市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的思考[J].四川體育科技,2010(1).
[6] 朱永江.基于全面質量管理的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構建[J].當代教育科學,2010(11).
【責任編輯 ?鄭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