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盎盎 曹博
【摘要】目的:觀察產科臨床中運用子宮切除術的效果。方法:本院近年來共計對55例患者實施子宮切除術,并以此作為臨床資料,對子宮切除術的實施條件以及有關因素進行分析。結果:在產科臨床當中,適用于子宮切除術的患者通常包含有子宮收縮乏力、子宮破裂等。而與子宮切除術的實施有關的因素集中在患者的分娩方式、孕產次等。結論:一般而言,子宮切除術通常運用在治療急性大出血的治療方面。日常生活中注重計劃生育,加強產婦保護,對剖宮產進行細致操作,能夠大大降低子宮切除術的實施幾率。
【關鍵詞】產科;子宮切除術;相關因素
【中圖分類號】R713.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2-0242-02
現(xiàn)階段,子宮切除術是治療子宮出血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當必要的搶救措施無法控制產婦大出血情況且危及患者生命時,方選擇該類治療方式[1]。本院近年來共計對55例患者實施子宮切除手術,并以此作為臨床資料,對子宮切除術的適用條件以及關聯(lián)因素進行分析,以期制定必要的措施減少子宮切除術的使用數(shù)量?,F(xiàn)綜合各類數(shù)據(jù),對本院的研究結果作出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自2010年2月~2015年1月期間,本院共收治產婦32432例,其中順產產婦19234例,剖宮產產婦13198例。其中實施子宮切除術患者55例,占全部患者的0.17%。55例實施子宮切除術的患者年齡分布在22~3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4歲,包括初產婦10例,經產婦45例,平均孕期為39.5周。其中順產產婦11例,占全部患者的20%;剖宮產產婦44例,占全部患者的80%。
1.2治療方法
在對產婦大出血的情況采用常規(guī)的治療措施無效后,選擇子宮切除術進行治療。
1.3統(tǒng)計學處理
運用統(tǒng)計學相關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相應的分析以及處理,對于所有患者統(tǒng)計計量數(shù)據(jù)使用t檢驗來分析,而計數(shù)數(shù)據(jù)使用x2檢驗來分析。(P<0.05表示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1本院實施子宮切除術的55例患者當中,其主要癥狀包括DIC患者28例,子宮破裂患者4例,子宮感染患者6例,子宮收縮乏力患者11例,子宮肌瘤患者6例。
2與子宮切除術實施的有關因素的分析
第一,孕次。本院近年來共收治的32432例產婦當中,初產婦28127例,實施子宮切除術患者10例,占全部患者的0.036%;經產婦4350例,實施子宮切除術患者45例,占全部患者的1.03%。由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可知,經產婦實施子宮切除術的幾率明顯大于初產婦,其結果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第二,多胎妊娠。本院近年來共收治的32432例產婦當中,單胎妊娠產婦29124例,實施子宮切除術34例,占全部患者的0.12%;多胎妊娠產婦3308例,實施子宮切除術21例,占全部患者的0.6%。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顯示,多胎妊娠產婦實施子宮切除術的幾率明顯大于單胎妊娠的產婦,其結果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第三,分娩方式。本院近年來共收治的32432例產婦當中,順產產婦19345例,實施子宮切除術11例,占全部患者的0.06%;剖宮產產婦13087例,實施子宮切除手術44例,占全部患者的0.3%。其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運用剖宮產產婦實施子宮切除手術的幾率明顯大于采用順產分娩的產婦,其結果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在對55例產婦實施子宮切除手術之后,52例產婦康復出院,死亡產婦3例,死亡原因集中在羊水栓塞等,其治愈率為94.5%。新生兒59例中,窒息19例,死亡9例,存活50例,存活率為84.7%
3討論
一般而言,子宮在維系女性健康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且子宮所涉及的功能相對較多,其所分泌的物質也較為復雜[2]。根據(jù)相關研究資料顯示,女性身體卵巢中約一半的血液需要流經子宮動脈,完成血液供給。當運用手術的方式將子宮切除之后,則將會大大影響女性卵巢的供血量,進而對卵巢的相關功能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由于雌性激素的分泌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卵巢,因此,當女性失去子宮之后,其雌性激素的分泌量也將會出現(xiàn)大幅降低的情況。性激素的降低一方面會對女性的身體以及心理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另一方面則將會密度降低的蛋白質合成量大幅增加,降低高密度蛋白質的含量。因此,這就將導致女性出現(xiàn)冠心病的幾率高于常人[3]。
產科臨床中所使用的子宮切除術一般包括子宮全切除以及選擇性切除兩種,而根據(jù)相關醫(yī)學研究報道顯示,當患者的胎盤出現(xiàn)較大程度異常時,則將會提高大出血的發(fā)生幾率。現(xiàn)階段,選擇剖宮產為分娩方式的產婦數(shù)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加之人工流產手術實施幾率的大幅增加,將會加重胎盤異常的幾率。在對患者實施子宮切除術期間,其主要目的在于對患者的出血情況進行合理的控制。在手術期間,由于患者失血情況較為嚴重,因此其危險情況較為嚴重。因此,手術的過程中,醫(yī)護人員應最大限度的降低手術持續(xù)的時間,盡快將出血情況予以控制,并應盡可能的對患者的宮頸等部位進行保留,從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因子宮切除術而對女性身體所造成的傷害程度。此外,醫(yī)護人員則應加強自身知識的儲備,對實施子宮切除術的必要條件進行全面的掌握,治療的過程中能夠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判斷,對手術方案進行正確的選擇,力爭在最佳治療時期實施手術,為產婦以及新生兒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根據(jù)本院的研究情況顯示,導致患者實施子宮切除術的因素相對較多,其中包括孕次、妊娠情況以及分娩方式的選擇等。根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情況得知,對于經產婦而言,其出現(xiàn)子宮切除術的幾率高于初產婦。而多胎妊娠以及選擇剖宮產的產婦出現(xiàn)子宮切除術的幾率也明顯高于單胎妊娠以及選擇自然分娩方式的產婦。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相關部分應加強對產婦的教育工作,強化人們的計劃生育意識,對產婦孕期的保健知識進行宣傳,使其能夠掌握一定程度的保健知識。在實際治療的過程中,應降低剖宮產的幾率,對產婦以及新生兒形成合理有效的保護。根據(jù)相關研究資料顯示,剖宮產產婦在分娩期間的出血量明顯高于分娩產婦。同時,女性應加強對自身的保護,采用合理的避孕措施,降低意外懷孕的幾率,最大限度的避免人工流產手術的實施,從而能夠對自身的子宮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防止因胎膜損傷、炎癥等導致胎盤異常,最大限度地降低子宮切除術的實施幾率。
參考文獻
[1] 任淑文,那娜,季梅,臧惠芬. 產科急癥子宮切除術48例臨床分析[J].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3,(03):14-15.
[2] 范引俠,吳靜,彭慧霞. 子宮切除術后遠期卵巢功能變化的臨床觀察[J]. 陜西醫(yī)學雜志,2013,(5):22-23.
[3] 盧麗娜,康佳麗,鄧玲紅,何慧儀,雷蔚華. 三種子宮切除術對卵巢功能及女性心理影響的分析[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2,(1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