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要: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定要實施靈活、科學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標,再加之教師民主的教學觀念,就可以實現(xiàn)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實現(xiàn)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措施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新理念
閱讀課是語言課的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學生自我閱讀、思考和終身教育的基礎能力。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許多初中語文教師還是喜歡“讀-講-練”的教學思路,首先,通過大量的閱讀,給學生推薦許多課內和課外讀物,讓學生大量的閱讀。誠然,大量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感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的必要條件,但是,為了讀而讀的閱讀是沒有意義的。此外,講、練與閱讀上存在時空的分離,造成閱讀到達到練習的目的脫節(jié),達不到良好的能力養(yǎng)成。由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考試成績,必須轉變觀念,樹立新的閱讀教學的理念。首包括要注重個性化閱讀,關注學生閱讀情感、整體閱讀等新理念。
二、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師們的課前準備不夠充分
一堂語文閱讀課的有效完整性都是從課前準備開始的。然而,現(xiàn)在許多初中學校的語文教師們在教授語文閱讀這一門課程時都沒有充分的課前準備。他們在教授之前,沒有很好的制定學習目標并且沒有為學生們預先進行文章內容的指導,導致學生們對文章沒有初步的認識與了解,閱讀文章時更沒帶有一定的目標,只是盲目、粗糙的對文章進行了大概的瀏覽。
2、閱讀教學步驟過于程式化
在現(xiàn)在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總是將一篇課文分解為多個部分,將每個部分的重點內容進行講解,將知識點機械的塞給學生。對于文章的講解也生硬死板,教學氣氛沉悶乏味,使得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驟然降低。在教學中,教師沒有將文章整體的進行講述,不帶領學生對于文章中的精美詞句和深刻內涵進行細細的品味,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分析。篇小說時,教師將文章分成好幾個部分,只挑重點的部分進行講解,語言生硬,氣氛沉悶,將知識點灌輸給學生,使得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力降低,對于已經(jīng)感知到的內涵逐漸模糊,整個課堂教學進行下來,學生所獲得的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很少。
3、沒有進行適當?shù)耐卣寡由?/p>
教師在教授完語文閱讀時,沒有對學生們進行適當?shù)恼n外延伸,使得學生們只是對所學的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看法,對與之相關的知識卻一概不知。這樣一來,學生們就很難通過語文閱讀來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像力,更會使他們對語文閱讀失去熱情。
4、閱讀教案過于藝術化
很多初中教師形成了一種固有的思維,過度的依賴教學方案和教學設計,教學方案的設計也過于刻板規(guī)范。教師在進行教學方案設計時,將所有的想法都一一設計好,甚至連學生的回答和表情都設計好,但是這種教案在實際的操作中必然存在極大的問題。教學需要的是互動,但是這種刻板方案,限制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性,整個課堂看起來就像是。臺大型的機器,各個部件都按照程序來進行運作,完全忽視了課堂的實際特性。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們根本就無暇顧及閱讀,學生們被教師的一波波問題轟炸得根本就沒有心思再去進行閱讀。在目前的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對于閱讀的認識不深,對新課程理念的把握不到位,對于課堂教學太過于理想化,以至于忽視了現(xiàn)實。這種預設好的教學,不僅不能夠提高教學質量,還會壓制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更不利于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這也與新課改的制定初衷背道而馳。
三、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1、有效的預習
學生在進行學習之前要進行預習,有利于在學習中能夠很快掌握所要學習的要點。但是有些學生卻不重視預習。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歸根究底在于預習的本身。預習是一個很空泛的內容,沒有要點問題進行思考,也沒有實質性的內容,而且一些教師在布置預習作業(yè)時,沒有提出要求,在進行預習檢查時,也要求不嚴格,這就使得預習并沒有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學生們對于課文預習的不到位,使得學生在教師講課時,有時無法跟上教師的思路,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也就開始下降,教學的效果自然就不理想。由此可以看出,有效的預習是教學的前提。所以,教師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yè)的形式來進行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比如說可以布置學生完成讀后感,加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另外教師也可以在布置預習任務的時候,加入一些思考問題,然后在課堂中進行提問,這樣既做到了檢查,也能夠激發(fā)學生預習的動力。但是要注意的是,提出的問題要具有開放性,這樣能夠有效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有利于教師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字利用能力,對于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起著重要的作用。
2、引導學生掌握文學作品的種類和基本規(guī)律
“文學作品如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都有其內在的獨特性質及規(guī)律性。文學作品學得多了,這些知識及規(guī)律掌握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自覺不自覺地將所讀作品的文體特征和規(guī)律運用到對文本的解讀中去。因此,我們在課堂閱讀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加強對文學知識與文學規(guī)律的把握。教師需要傳授學生一定的閱讀基礎知識,讓他們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對詩歌、小說、散文等各類文體的基本范式能有一定的了解,從而為他們進行有效閱讀提供幫助?!?/p>
3、進行適當?shù)耐卣寡由?/p>
教師在教授完每一篇文章時都應該對與文章相關的知識進行拓展延伸。教師們可以通過從作者的指導思想、寫作主題和相關作品上進行拓展延伸,并且可以介紹作者相關的一些作品。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使學生對作者及文章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體會,還能夠使他們擁有更加豐富的知識。
結束語: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斷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積極提升閱讀課的教學質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其日后的工作和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韓華光.探究初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2:48.
[2]梁同兵.探究當下初中階段語文閱讀教育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2:56.
[3]徐水仙.初中語文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7:27.
[4]田淑云.談如何有效地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科技視界,2014,3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