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
【摘要】中醫(yī)經(jīng)驗方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眩暈,手麻腫脹兼高血壓;腦血管疾病見高血壓;緩進行高血壓。療效都很好。
【關(guān)鍵詞】中醫(yī);高血壓;經(jīng)驗方
【中圖分類號】R54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5)01-0125-01
高血壓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從中醫(yī)角度看,不外肝的氣血失和,脾的升降失司,腎的陰陽失調(diào)。血壓增高的實質(zhì),是由器官供血不足造成的,動脈血壓的維持,是保證了體內(nèi)各個器官正常血液的供求平衡,尤心、腦、腎最為重要。治療高血壓病不能單純求之降壓的藥物,用藥則降,停藥則升,首先要供給重要器官所需的氣血,才能達到降壓的目的,使周身氣血“升已而降,降已而升”有規(guī)律地運行不息,達到“陰平陽秘”的動特平衡,血壓才能穩(wěn)定于正常范圍。下面介紹幾個實用方子,可供參考應(yīng)用。
方1、何首烏15g白芍12g當歸10g川芎6g炒杜仲18g黃芪30g黃柏6鉤藤30g
【功能】益氣養(yǎng)血,滋陰瀉火。
【主治】陰血虧虛,頭痛、眩暈、神疲乏力,耳鳴心悸等癥的原發(fā)性高血壓病,腎性高血壓及更年期綜合征、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等。
【用法】用適量水浸泡1小時左右煎兩次,首煎10-15分鐘,二煎文火30-50分鐘,煎好將兩煎混合總量250-300ml。每日一劑,每劑分2-3次,飯后2小時左右溫服服用。
方中首烏、白芍、杜仲養(yǎng)陰血;芎、歸行血滯;用黃芪益氣配陽以助陰;用黃柏、鉤藤有“陰虛而陽盛,先補其陰,而后瀉其陽以和之”之意。全方合用,使腎有所滋,腦有所養(yǎng),肝有所平,以達到養(yǎng)肝熄風,血壓得降的目的。如果伴失眠、煩躁者,加棗仁30g夜交藤30g梔子9g;便稀苔膩、手足腫脹者,加半夏9g白術(shù)12g澤瀉30g.大便干燥加生地30g仙靈脾18g;上熱下寒、舌紅口干、面熱、足冷,加黃連5g肉桂5g。顯效率65%總有效率%96
方2、黃精20g夏枯草15g益母草15g車前草15g豨簽草15g
【功能】平肝補脾,通絡(luò)降壓。
【主治】眩暈,手麻腫脹兼有高血壓。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服。
高血壓屬中醫(yī)眩暈病證,多由脾腎不足,肝陽偏亢所致,為虛實夾雜之證。方中黃精益脾腎,潤心肺;夏枯草清肝火,平肝陽;益母草活血,車前草利水,豨簽草通絡(luò)。諸藥相配,能補脾,平肝,通絡(luò)以降血壓,宜于腦血管硬化、腎水腫兼有高血壓者?,F(xiàn)代藥理研究夏枯草、黃精、益母草均有降壓作用;益母草、車前草又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可通過利尿而降壓。療效顯著。有效率%92
方3、黃芪30-60g葛根15-30g丹參20-40g生山楂9-15g桑寄生15-30g
【功能】補氣活血,益心健腦。
【主治】高血壓病、腦梗塞、、腦動脈硬化及心律失常、高血脂等心腦血管疾病。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服。
方中黃芪、葛根、桑寄生益氣為主,丹參、生山楂、川芎活血為輔,取其“氣不虛不阻,血得氣而不滯”之意。黃芪補心肺之氣,葛根升脾胃之氣,桑寄生益腎氣;丹參活心血,生山楂消中積,川芎行肝血。諸藥合用,益諸臟之血,氣旺血活,心脈得通,腦得養(yǎng),以收益心健腦的功效。現(xiàn)代藥理研究,以上諸藥有不同程度的擴張心腦血管、增加血流量、降血脂、降血壓、抗心律失常功效。如出現(xiàn)畏寒肢冷,加桂枝6g、炮附子9g;出現(xiàn)口干舌紅少苔,大便干結(jié)加麥冬12g、生首烏15g;體倦、神疲、氣短等加黨參30g、五味子6g;血瘀氣滯疼痛明顯者,加香附12g、元胡9g;失眠多夢著,加炒棗仁5g、夜交藤30g
方4.桑寄生15g、生地15g、丹皮15g、白芍15g、黃芩15g、菊花15g夏枯草30g杜仲15g牛膝15g桑寄生15g桂枝15g生石決明30g甘草15g.
【功效】調(diào)和絡(luò)脈,降壓清眩。
【主治】緩進型高血壓病。癥見:頭暈?zāi)肯?,頭脹痛,每因煩勞惱怒而加劇,脈象弦數(shù)有力,嚴重時手足麻木。
【用法】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方中桑寄生益筋脈;生地平血逆;丹皮和血涼血而生血;白芍寫肝火,和血脈;黃芩養(yǎng)陰清熱;菊花治頭目弦暈;夏枯草補肝血除虛煩;杜仲益精氣,健筋骨,牛膝益肝腎,強筋骨,引諸藥下行;桑枝久服終身不患偏風;桂枝調(diào)和營衛(wèi);生石決明久服益精輕身;甘草通經(jīng)脈,利血氣,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益血脈,平血逆,涼血生血,補肝血,益精氣,調(diào)和
營衛(wèi),養(yǎng)陰清熱,使陰平陽秘,血脈調(diào)和,適合緩進型高血壓。如有手足木麻加黃芪30g。
方2、黃精20g夏枯草15g、益母草15g、車前草15g、豨簽草15g
【功能】平肝補脾,通絡(luò)降壓。
【主治】眩暈,手麻腫脹兼有高血壓。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服。
高血壓屬中醫(yī)眩暈病證,多由脾腎不足,肝陽偏亢所致,為虛實夾雜之證。方中黃精益脾腎,潤心肺;夏枯草清肝火,平肝陽;益母草活血,車前草利水,豨簽草通絡(luò)。諸藥相配,能補脾,平肝,通絡(luò)以降血壓,宜于腦血管硬化、腎水腫兼有高血壓者。現(xiàn)代藥理研究夏枯草、黃精、益母草均有降壓作用;益母草、車前草又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可通過利尿而降壓。
方3、黃芪30-60g葛根15-30g丹參20-40g生山楂9-15g桑寄生15-30g
【功能】補氣活血,益心健腦。
【主治】高血壓病、腦梗塞、、腦動脈硬化及心律失常、高血脂等心腦血管疾病。
【用法】一日一劑,水煎服。
方中黃芪、葛根、桑寄生益氣為主,丹參、生山楂、川芎活血為輔,取其“氣不虛不阻,血得氣而不滯”之意。黃芪補心肺之氣,葛根升脾胃之氣,桑寄生益腎氣;丹參活心血,生山楂消中積,川芎行肝血。諸藥合用,益諸臟之血,氣旺血活,心脈得通,腦得養(yǎng),以收益心健腦的功效。畏寒肢冷,加桂枝6g、炮附子9g;出現(xiàn)口干舌紅少苔,大便干結(jié)加麥冬12g、生首烏15g;體倦、神疲、氣短等加黨參30g、五味子6g;血瘀氣滯疼痛明顯者,加香附12g、元胡9g;失眠多夢著,加炒棗仁5g、夜交藤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