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秋莎
【摘要】作為創(chuàng)新型智力與成果的反映,知識產權將發(fā)揮重要的作用。為探求知識產權與創(chuàng)新型社會構建的影響,本文從廣東省當前專利實力角度出發(fā),整理、歸納了評價專利實力指標,基于層次分析法, 論述了在知識產權貿易下的創(chuàng)新型社會構建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知識產權;層次分析法
十八大提出的“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部署,隨著國家知識產權戰(zhàn)略實施的不斷深入和市場主體創(chuàng)新活動的日益活躍,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對知識產權工作的要求明顯提高[1]。在專利申請數量持續(xù)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們已經注意到專利質量、效益、影響力等方面的不足,廣東省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產權強省,專利質量總體水平還不高,專利未能有效保護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專利對產業(yè)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有效支撐力度還不夠。因此,為了全面反映專利實力狀況,引導專利事業(yè)科學發(fā)展,構建廣東省專利實力指標體系,這是本文致力探討的問題。
一、專利實力的概念
專利的目的最終是要應用和產生經濟價值[2],專利實力是指支撐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專利能力的總和。專利實力的研究,以專利實力指標體系為依據,以地區(qū)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為導向,對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專利能力進行全面,客觀評價。
本研究采用文獻研究、數據統(tǒng)計等方法,在充分參考國內外關于專利實力的理論研究后,通過專利實力狀況評價[3],力求實現促進地區(qū)提升專利質量,推動專利產業(yè)化,提升專利執(zhí)法能力,完善專利法規(guī)規(guī)章建設,強化廣東省地區(qū)管理工作。
二、專利實力指標體系的構建
1.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專利實力指標體系的構建應該從專利創(chuàng)造、運用、保護、服務四個方面全面衡量專利工作現狀,力求集中反映出地區(qū)專利發(fā)展綜合實力[4]。在指標體系設計中,應該把握兩個原則:
①全面評價地區(qū)專利整體情況。
②能對比差距,真正推動地區(qū)專利工作的均衡發(fā)展。
2.指標篩選標準
指標的篩選應該遵循客觀性、持續(xù)性、普遍性、易統(tǒng)計這幾個特點。
3.專利實力指標體系結構
專利實力主要從專利創(chuàng)造、運用、保護和服務四個方面來對地區(qū)專利實力進行檢測評價。一級指標包括專利創(chuàng)造、運用、保護和服務,共計12個指標。其框架如下:專利創(chuàng)造指數設有4個二級指標:即每萬人口發(fā)明專利擁有量、發(fā)明專利授權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職務專利申請比例。考慮到專利運用方式呈現多元化發(fā)展和取值難等特點,專利運用指數設有6個二級指標:專利獲獎數、專利許可合同數量。專利保護實力指數:糾紛案件受理、糾紛案件結案、假冒立案。專利服務實力指數:代理機構數量、專利授權代理率、電子申請率。
三、專利實力指標體系合成方法的選擇及權數的確定
1.合成方法的選擇
評估指標體系的合成方法是指無量綱化變換后的各個指標按照某種方法進行綜合,得出一個可用于評估比較的綜合指標。本文用的無量綱化方法主要是改進的功效系數法:
其中:kij為具體指標得分,xij為實際值,x(s)為不滿意值,x(h)為滿意值。
本文用的合成方法是加權算術平均法,總得分:專利實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
確定wij為各指標值權數。并確定總得分60為不滿意值,100為滿值。
2.權數的確定
本文擬采用層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是將與決策總是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在目前所有確定指標權數的方法中,層次分析法是一種比較科學、簡單易行的方法,為世界各國普遍采用。其具體步驟如下:
(1)將指標按重要程度排序。本文將12個評估指標按重要程度分為重要、比較重要、明顯重要、強烈重要和極端重要五等,記為1、2、3、4、5等級。其中:極端重要的指標有:每萬人口發(fā)明專利擁有量;強烈重要的指標有:專利許可合同數量;明顯重要的指標有: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糾紛案件受理、代理機構數量;比較重要的指標有:發(fā)明專利授權量、糾紛案件結案、專利授權代理率、電子申請率;重要指標有:職務專利申請比例、專利獲獎數、假冒立案。
(2)建立判斷矩陣,計算權數向量。令A為判斷矩陣,將上述排序結果整理成判斷矩陣如下:
計算各行的幾何平均數,然后計算各評價指標的重要性權數,計算公式分別為:
由于該隨機一致性比率小于0.10,所以可認為上述判斷矩陣滿足一致性要求,所求出的綜合評價指標權數是否是合適的。
本文計算結果:重要、稍微重要、明顯重要、強烈重要和極端重要的權數分別為:0.0345、0.0690、0.1035、0.1379、0.1724。一致性檢驗通過。
本部分原始資料來源于《廣東省科技統(tǒng)計年鑒》、《廣東省專利統(tǒng)計數據2013》、《廣東知識產權年鑒2013》。
四、專利實力分析
1.2013年廣東省21個地區(qū)專利實力評估
本文采用上述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對廣東省2013年專利實力進行了定量分析,目的在于考察專利實力狀況。
總體評估:2013年廣東省平均得分65.64分。全省21個地區(qū)中有10個地區(qū)綜合得分超過60分。全省21個地區(qū)得分及排序順序為:深圳(96.34分)、廣州(90.21分)、東莞(82.85分)、佛山(78.30分)、中山(73.00分)、汕頭(67.69分)、珠海(67.52分)、惠州(66.86分)、江門(62.68分)、潮州(60.88分)、韶關(59.78分)、茂名(58.51分)、揭陽(58.45分)、湛江(58.15分)、陽江(57.93分)、清遠(57.88分)、肇慶(57.75分)、云浮(57.39分)、梅州(55.55分)、汕尾(55.43分)、河源(55.22分)。在21個地區(qū)中,90分以上只有2個地區(qū),80-90分有0個地區(qū),70-80分有3個地區(qū),60-70分有5個地區(qū),60分以下有11個地區(qū)。
從上述得分排序狀況可以看出,廣東21個地區(qū)大體上可分為四個梯級,即95-100、70-85分、60-70分、60分以下。第一梯級深圳、廣州,為專利實力最強的地區(qū)。第二梯級東莞、佛山、中山等專利實力較強的地區(qū)。第一,第二梯級專利實力較強的地區(qū)均分布在珠三角地區(qū)。第三梯級汕頭、珠海、惠州、江門、潮州五個地區(qū),第四梯級為韶關、茂名、揭陽、湛江、陽江、清遠、肇慶、云浮、梅州、汕尾、河源11個科技不發(fā)達的地區(qū)。
2.根據如上有關廣東省專利實力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相關建議。
1.促進專利轉化與應用。推進高校和科研機構知識產權管理模式改革,鼓勵和支持設立技術轉移辦公室,支持建立面向企業(yè)的專利轉移網絡,增強投資功能,以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推動知識產權管理,大力發(fā)展專利池和專利組合為對象的技術轉移機構,提高廣東省企業(yè)為主體、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的知識產權組合運營能力。
2.加強專利實力考核。突破傳統(tǒng)的數量考核制度,建立以質量和運用為核心的專利實力制度。借助知識產權戰(zhàn)略實施聯(lián)系會議等工作平臺,繼續(xù)推進專利實力指標在考核、項目評審、能力認定、人才引進等政策中的應用。推動建立涵蓋三種專利,包括全國和區(qū)域層次,涉及不同主體類型的專利實力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趙麗霞,等.內蒙古專利產出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2013(31)47-49.
[2]戴珺晶.江蘇省專利產出與專利戰(zhàn)略分析[J]2006.
[3]王鳴濤,等.基于主成份分析的我國區(qū)域專利實力評價研究[J].河南機電高等專利學校學報,2010(2)49-51.
[4]杜蕓,等.知識產權對區(qū)域經濟貢獻度的實證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28)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