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東
摘要:作為地鐵車站的主材料之一,混凝土應用面廣,但施工難度大,在施工期間,經常出現(xiàn)開裂、滲漏水等缺陷,為進一步提高地鐵車站混凝土施工的質量問題,文章將以某地鐵車站為例,在了解該車站混凝土施工背景概況的基礎上,深入研討該車站混凝土施工缺陷防治的施工方法。
關鍵詞:地鐵車站,混凝土,缺陷處理,施工技術
1.某地鐵車站混凝土施工背景概況
某地鐵軌道交通工程,屬于單跨雙墻疊合結構,包括連續(xù)墻、內襯墻、側墻、頂板、中板、底板均以混凝土施工,為便于工程進度控制,工程單位將地鐵車站劃分為7個施工段,在第一施工段底板、下襯墻、中板、上襯墻、頂板完工后,工程單位對該段的混凝土施工質量進行了全方位自檢,得出下表1-1的檢查結果:
基于上表,可看出該段混凝土存在嚴重的施工缺陷。針對這些缺陷,在現(xiàn)場進行了全方位調查,發(fā)現(xiàn)在頂板、站廳側墻,以及頂板和側墻的交界位置、靠近誘導縫位置等,都有裂縫存在,伴隨程度不一的滲漏現(xiàn)象。
確定墻體和頂板等位置的宏觀裂縫,屬于受拉效應型裂縫,由等代溫降荷載引起。混凝土結構在等代溫度荷載用下,產生小偏拉應力場,而且車站混凝土結構的縱向長度比較大,因此隨著等代溫度荷載的加大,混凝土結構內部的拉應力隨著增大,結構就會出現(xiàn)收縮變形,而混凝土抗拉強度不足抵抗拉應力影響,混凝土開始呈開裂跡象,當裂縫擴展成貫通裂縫時,就會出現(xiàn)板間滲漏現(xiàn)象。
2.案例地鐵車站混凝土缺陷處理施工的技術建議
為避免本施工段出現(xiàn)混凝土缺陷,認為有必要在混凝土結構施工時,通過混凝土結構非線性分析,掌握混凝土預應力大小的分布情況,同時從結構模式、工藝手段和材料等方面入手,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拉應力,防止混凝土裂縫的出現(xiàn)。
2.1混凝土結構非線性分析
本工程混凝土結構有鋼筋和混凝土兩種材料,結構在承載之前,大量微裂縫出現(xiàn)在骨料與砂漿的交界位置;加載后,混凝土結構工作狀態(tài)變得異常復雜,在低應力影響下,裂縫的非線性特征明顯,鋼筋和混凝土均有粘結滑移的交互效應現(xiàn)象,另外混凝土在澆筑后,水化熱促使準溫度場的形成,再加上持續(xù)的荷載作用和不均勻徐變,其結果造成混凝土嚴重開裂。現(xiàn)隨機選取本地鐵車站每個施工段1根規(guī)格相同的簡支梁進行非線性分析,每根簡支梁的跨度均為3.6567m,截面面積25.8c㎡,其上僅配置4根主筋,如下圖2-1所示:
經試驗,得出混凝土和鋼筋的平均參數(shù)如下:
①混凝土:抗壓強度24.5N/mm2、抗拉強度2.45N/mm2、彈性模量21.3GPa、應力峰值應變0.02。
②鋼筋:彈性模量191.4GPa、屈服強度413.5N/mm2。
2.2預應力混凝土施工技術
從本工程混凝土結構非線性分析結果中,提取本次混凝土施工的參數(shù),期間為避免出現(xiàn)第一施工段的混凝土缺陷問題,需要采用預應力混凝土施工的技術手段,詳細施工方法如下:
(1)混凝土施工。為選擇最為適合本工程的聚丙烯纖維混凝土配合比,在施工前,按照水泥372kg、水205kg、砂620kg、石1153kg、減水劑2.6kg的標準,配合比設計了基準混凝土,然后分別加入300g、600g、1000g的纖維,形成編號PP1、PP2、PP3三種編號的聚丙烯纖維混凝土。這些混凝土在制作時候,混凝土投料順序、攪拌方式、攪拌時間、攪拌頻率等,對混凝土性能有著直接的影響,為保證混凝土制作的質量均勻,要求在制作混凝土時,按照以下流程攪拌混凝土:
①確定混凝土編號,按照比例準備好石子、砂子、水泥、水、減水劑、纖維等材料。
②將全部石子、砂子和10%的拌合水,放入強制攪拌機中,攪拌30秒。
③將全部水泥加入攪拌機中,攪拌30秒。
④將全部合成纖維和減水劑,加入攪拌機中,攪拌60秒。
⑤將剩余90%拌合水,全部倒入攪拌機中,然后進行卸料。
按照以上流程制成的聚丙烯纖維混凝土,表現(xiàn)出良好的分散性和化學穩(wěn)定性,正好彌補了普通混凝土所不具備的優(yōu)點。
混凝土施工期間,考慮到現(xiàn)場混凝土施工面積大,有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為避免出現(xiàn)第一施工段混凝土開裂的情況,筆者認為有必要在斷面底板、下襯墻、上襯墻、墻板等位置,布置振弦式應變計,以監(jiān)測各個位置混凝土的抗裂防滲情況,其測點布置情況,如下圖2-2所示:
在抗?jié)B防裂的測試段,測試斷面1與誘導縫保持1.2m的距離,測試結果顯示該位置預應力狀況非常復雜,很容易出現(xiàn)混凝土開裂問題;斷面2主要針對頂板和上襯墻的裂縫問題,重點監(jiān)測混凝土的應變態(tài)勢;斷面3主要針對底板、襯墻、頂板的溫度收縮應變,尤其是兩誘導縫的中間位置,其預應力影響最為明顯,也屬于監(jiān)測的重點;斷面4和斷面5,由于頂板位置有計劃設置預應力索,并且沒有將該位置作為監(jiān)測重點。監(jiān)測結果要求在混凝土施工時,選用水化熱比較小的水泥品種,以減少溫度控制的難度,其中溫度控制,在前幾日最為重要,在混凝土表面溫度下降后,根據(jù)溫差的變化情況,考慮環(huán)境溫度對混凝土內部的影響,以及時做好混凝土養(yǎng)護工作,同時在裂縫寬度控制的允許范圍內,合理調節(jié)混凝土中纖維的含量,保證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保持在最佳狀態(tài),方可避免裂縫帶來的滲漏影響。
(2)預應力筋布置施工。在混凝土施工的同時,預應力筋布置也是防治混凝土裂縫的重要舉措。本工程預應力筋的布索位置選擇,需結合溫度收縮的影響狀態(tài),期間發(fā)現(xiàn)頂板和中板襯墻,在頂板襯墻拉應力和連續(xù)墻、底板約束的雙重作用下,中間部位出現(xiàn)于縱軸垂直的裂縫,以及在誘導縫的周圍,發(fā)現(xiàn)明顯的斜向裂縫,并有明顯的混凝土結構預應力損失情況。預應力損失情況估計時,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時某些部位預應力不足,從而導致混凝土受拉;太高時混凝土會產生過大的反拱度;只有在找到預應力損失規(guī)律后,分時段計算各種損失的相互關系,才能夠得出較為準確的預應力損失值。經反復估計,最終確定以下幾方面的預應力損失原因:錨固變形、鋼筋回縮、接縫壓縮、預應力筋與孔道壁摩擦、預應力筋與臺座存在溫差、預應力筋松弛、混凝土收縮、混凝土徐變、螺旋式鋼絲擠壓混凝土。針對這些原因,我們在張拉時,混凝土強度必須達到100%,同時利用有限元建模分析錨固區(qū)域的應力狀態(tài),盡量采用分散型式錨固預應力筋,并檢查預應力筋的應力集中程度,以及在布置預應力筋的時候,頂板區(qū)域以分散的模式布置,接近頂板與襯砌墻交接位置則要加大預應力筋布索的密度,按照這種方法,連續(xù)墻施加于襯墻的預應力,就會分散到誘導縫的中間,另外誘導縫鋼筋用量增加后,以及利用纖維混凝土施工襯墻,即可有效控制襯墻混凝土的開裂。至于預應力索形的安排,要重點考慮張拉工作長度對混凝土正常施工的影響,本工程在一端進行張拉,以拋物線方式引至板頂面,各索張拉端越過中位,最后錨固于誘導縫的周圍。按照這種預應力索形布置方式,其中部的總預應力荷載,相當于索端的1.5-4倍,有效抵消了混凝土收縮拉應力的作用。
3.結束語
文章通過研究,基本明確了案例地鐵工程混凝土施工缺陷處理的方法,但考慮到不同地鐵工程混凝土施工環(huán)境條件的差異性,要求以上方法在其他工程中應用時,結合具體工程的施工情況,予以因地制宜地參考借鑒,以保證這些方法的適用性。
參考文獻
[1]趙高亮.地鐵車站側墻混凝土表面缺陷處理技術研究[J].山西建筑,2010,(28):143-144.
[2]徐健,楊洋,陳夢成等.地鐵混凝土耐久性影響因素的研究現(xiàn)狀[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0,(5):1-3.
[3]武軍.地鐵車站防水混凝土施工關鍵技術[J].云南水力發(fā)電,2014,(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