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明艷
與初中的課程學習相比較,高中的課程學習有較大程度的跨越和提升,知識量更大、綜合性更高、系統(tǒng)性更強,這也往往讓眾多的學習者感到困難。而高中生物的學習亦然,其課程范疇,大到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小到生物細胞、DNA等,知識的綜合性、抽象性給學習者增添了不少苦惱。如何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學質量,增強教師對生物知識教學的駕馭能力,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是高中生物教學值得探索的問題。
本文通過歸納高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并由此對高中生物的教學進行系統(tǒng)分析,針對問題提出系列對策,對高中生物的教學有重要意義。
一、高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當前,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影響教學質量的問題主要有如下情況:
1. 從授課者角度分析,主要存在如下情況:(1)課堂教學觀念較落后、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手段不足、綜合教學不夠等;(2)實驗教學力量薄弱、設備不全、課程開設率較低、教學形式落后等;(3)生物課外活動數量少、活動的形式單一等;(4)教學評價方式單一、教學質量的最主要評價依據為學生的考試成績;(5)教師隊伍中存在職業(yè)情感淡薄、知識素質水平不高、教研教改能力不強等問題。
2. 從學習者的角度分析,其個人因素(如學習基礎情況、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策略等)對教學質量影響較大,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問題:(1)知識基礎薄弱,認知系統(tǒng)結構化程度不高;(2)學習積極性不足,動力不夠,目的不明確,態(tài)度不端正,自我調控能力較差,缺乏持久的學習耐力;(3)思維方式僵化,會選擇性對用腦思考的問題進行回避或排斥,對困難任務具有一定的恐懼感;(4)缺乏對生物課程學習的意志力,學習過程中具有較強的依賴性,缺乏恒心和毅力;(5)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不善于邏輯思維、不善于運用學習策略等。
3. 從環(huán)境影響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因素影響教學質量:(1)生活環(huán)境;(2)師生關系;(3)同學關系;(4)生物的學科地位等。
結合上述分析以及對諸多文獻的參考,筆者認為影響高中生物教學問題的結構框架如圖1所示。
二、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策略
針對高中生物教學的問題,本文采用了綜合文獻法、問卷調查法、對比分析法、案例剖析法、數理推斷法等研究方法進行分析研究,提出以下對策。
1. 優(yōu)化學習策略。學習策略是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通過學習逐步領會知識,掌握技能技巧,積累經驗教訓,實現(xiàn)由“學會”向“會學”的轉變。(1)興趣培養(yǎng)策略。主要表現(xiàn)為增強對生物課程的求知欲,找到對生物課程學習的興趣點,提高學習動力。(2)積極準備策略。主要是深入理解生物學的學科性質,并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制定學習任務以及學習策略,提高生物課程學習的主動性。(3)自我監(jiān)控策略。按照所制定的學習任務以及學習策略,制定生物課程學習計劃表,對課程的學習時間以及具體的學習過程進行自我監(jiān)控和反饋,自我監(jiān)控策略的運用很大程度上決定高中生物的教學質量。(4)理解掌握策略。加強對生物學概念、原理和規(guī)律的理解,并善于利用所掌握的知識去解釋生物現(xiàn)象,解決生物學問題。(5)觀察實驗策略。積極增強對生物現(xiàn)象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生物實驗的操作能力,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通過對生物現(xiàn)象的觀察、實驗,增加學習者對生物課程具體的、明確的理解。(6)問題導向策略。以問題為導向,運用一系列認知操作,在解決具體問題中加深對知識理解鞏固,提高學習者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①問題導向策略一般分為四個步驟:確定問題表征—制定解題計劃—執(zhí)行解題計劃—監(jiān)控反饋問題。②
2. 克服思維定勢。我國高中學生習慣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被動的學習模式,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嚴重。經綜合文獻法調查研究得知,影響生物學學習的思維定勢主要有:經驗定勢、習慣定勢、從眾定勢、書本定勢和權威定勢。③其中,習慣定勢對生物學習負效應最顯著。
通過教學實驗和案例分析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以下策略能有效地緩解不良思維定勢的影響,增強學習者的思維能力。
(1)舉一反三法教學。在引導學習者認識事物本質屬性的過程中,不斷變更其非本質屬性,制造新的情景,引導學習者用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生物現(xiàn)象,克服或弱化思維定勢的干擾。在運用舉一反三的教學方法中,要把握問題的本質,通過改變問題的條件、呈現(xiàn)形式或結論,使生物現(xiàn)象的本質更全面、更清晰。④
(2)對比教學法。通過對相似或相近的概念進行比較,減少概念模糊現(xiàn)象的發(fā)生,具體有以下幾種對比法:相似對比法、相異對比法、縱向對比法。
(3)錯例剖析法。教學時,要注意典型問題的收集、歸納、整理,并及時反饋給學習者,通過對錯例的剖析以及不斷的刺激,鞏固學習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4)預先控制法。在教學中通過觀察、收集整理信息,對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預測,并事先采取措施,避免問題的發(fā)生。
(5)發(fā)散性思維法。⑤以問題為中心,訓練學習者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思考問題,使用不同的方法,得到更多、更巧妙、更新穎答案。發(fā)散性思維法可有效拓寬學習者的思維視野,消除學習者的思維定勢影響。具體有以下幾種類型:復合思維法、一題多解法、逆向思維法。
2. 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隨著教育改革理念的深入人心,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呼聲也日益加重,生物學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主要有:
(1)插圖教學法。生物學插圖教學能有效滿足學習者對三維事物的想象,提高教師對書本知識的駕馭能力,增強課程的直觀性、科學性、趣味性,對生物學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
(2)模型教學法。生物學的模型教學可以使一些抽象的、微觀的事物呈現(xiàn)出實物化、形象化,使生物學學習變成一種充滿樂趣的、有挑戰(zhàn)性的探索活動,繼而激發(fā)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生物學的模型教學法有以下幾種類型:數學模型、概念模型、物理模型、理論模型和軟件模型等。
4. 增強自主學習意識。相對于被動學習而言,自主學習強調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我國學者程曉棠認為,自主學習是由學習者的態(tài)度、能力和學習策略等因素綜合而成的、內在的學習機制,通過學習者對自身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以及學習材料完全支配,達到對知識進行學習、鞏固的一種模式。
而自主學習較為系統(tǒng)、廣為接受的理解,是由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的齊莫曼教授提出的自主學習研究框架,(見表1)該框架建立在動機、行為、環(huán)境以及自我調節(jié)交互影響的思想基礎上。
表1 齊莫曼的自主學習研究框架
自主學習要求學習者能自覺、主動地從事和管理學習活動,從心理上減少對教師或其他人的依賴。
總之,高中生物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授課者、學習者以及學校共同作用,通過學習者優(yōu)化學習策略、克服思維定勢、增強自主學習意識,授課者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運用模型教學、插圖教學等改善學習效果。同時,還需要學校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學習所需要的設備。
注釋:
①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130.
②胡志軍.變式教學在生物實驗中的運用[J].中學生物學,2005,4:27-28.
③蔡小雄.習題教學中思維定勢負效應的校正[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8,3:51-52.
④李檣.初中生數學學習過程中思維定勢形成原因及其應對策略[J].數學教學與研究,2009,13:74.
⑤吳厚山.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提高解題能力[J].數學教學研究,199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