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霞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獲取知識和儲備知識,更主要的是要學會學習,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教師要立足于素質教育,轉變思想觀念,點撥、激勵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其學習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教師要以情境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等載體,給學生以感官上的刺激,激發(fā)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在學習《Can you play the guitar?》這一單元時,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形象生動的語言學習情境,播放音頻或者觀看視頻等,當學生看到在音樂俱樂部、游泳俱樂部、象棋俱樂部中開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時,會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動去學習和探究新知識。
二、啟發(fā)學生大膽質疑,主動探究
讓學生通過認真思考,對自己不懂之處提出問題,并通過深入探究與小組合作等形式,尋找問題的答案。如:在學習數詞的用法時,由于中西方語言習慣的不同,學生們對基數詞和序數詞用法很容易混淆,教師應鼓勵學生勇于提出問題,如基數詞與序數詞用法有什么區(qū)別等,并進行主動思考尋找答案、合作研究解決問題,從而弄清楚數詞的基本意義和用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們通過提出有實效的問題并加以解決,掌握了新的知識,獲取了新的技能,并培養(yǎng)了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了發(fā)現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向自主式、探究式和現代科學的學習模式又大大邁進了一步。
三、以學生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實現學習目標
讓學生在小組中各抒己見,互相探討,體驗團隊合力。如,在學生們課前認真預習的基礎上,教師組織他(她)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和講解單詞的用法,小組成員各有分工、各司其職,大家在完成各自任務后,還要互相補充、完善,體現合作的重要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在教師的鼓勵和指導下,充分展示自己,并使運用新舊知識組織語言的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得到鍛煉和提升。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們不僅掌握了新的知識,而且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等也有所增強,還學會了與同伴間互相溝通、探討,增強了團隊合作的意識。
四、鼓勵學生學會歸納總結,最終完成學習任務
每節(jié)課教師都要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內容,包括重點詞匯目標(即單詞及用法)、語言目標(即重點句型)、語法等,當然教師應當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有意圖有針對性地滲透出知識目標,并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給予適當點撥、糾正和指導,在潛移默化中讓其學會歸納和總結,從而善于提煉重點和難點內容,把握住學習的關鍵所在。
五、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培養(yǎng)學習能力的關鍵,這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需要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課前認真預習、課上主動思考和探究、小組成員間有效交流與合作、課后鞏固提高等。下面主要談談怎樣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
1. 課前預習。教師可以在每一節(jié)課前制作“新課導學案”印發(fā)給學生們,導學案中交代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目標,讓學生自主查找重點詞匯的用法并熟悉重點語言目標,點出在課堂上需要小組合作探究的具體內容及相關的練習等,引導學生們能夠有效地進行課前預習,更能提高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有更多的收獲。
2. 課后鞏固與提高?!皽毓识隆保皬土暋边@一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教師圍繞上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典型練習題,將重難點內容融入其中,并在下節(jié)課上進行檢測,督促學生課后鞏固復習,以便更好地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
總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現代教師一定要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新課程改革為指導,形成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轉換課堂角色,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中心”的狀況,而是變?yōu)椤耙詫W生為主體”,教師甘做學生學習的設計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變化,促進學生學習能力不斷提高,使之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