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江
摘 要: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越來越重視加強課堂管理,以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結(jié)合筆者的從教經(jīng)驗,對加強課堂管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展開了粗淺的探討,以期能給同仁帶來啟示。
關(guān)鍵詞:課堂管理; 教學策略; 教學效率
有這樣一些教師,他們愛崗敬業(yè),專業(yè)知識功底深厚,但教學質(zhì)量卻不太理想。經(jīng)調(diào)查分析,發(fā)現(xiàn)問題出在課堂上。這些教師比較注重鉆研究教材,重視講授知識的量,卻忽略了對課堂秩序的管理。在課堂上,他們旁征博引,滔滔不絕,學生卻根本不買賬,他們或東張西望,或竊竊私語,有時甚至亂作一團。講課教師對此無計可施,或是為了完成教學進度,或是注重講授的知識量,干脆來個視而不見。課堂秩序已成為影響這類教師教育教學效果的主要障礙,也成為困擾這類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最大問題。
一、提出加強課堂管理的背景
教學工作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教學中只有“完美”的計劃是不夠的,要使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教師必須善于處理各種課堂問題,實施有效的課堂管理。所謂課堂管理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進行的管理,即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使課堂的教與學順利進行,實現(xiàn)預定目標的過程。課堂管理對教學工作起著核心作用,常被看作是實現(xiàn)教學目的和完成教學任務(wù)的關(guān)鍵。有人曾做過一項關(guān)于學生信息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影響學生信息的28個變量中,課堂管理是最大的直接變量之一。
新一輪的課堂改革實驗已經(jīng)進入第四年,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較從前有很大不同。其中,形成民主活躍的課堂氣氛已成為教師努力的一個方向。然而,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教師絞盡腦汁想好的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高招”,臨場卻覺得不怎么好用,往往是學生一興奮就爭著發(fā)言,吵作一團,教師又得板起面孔來維持秩序,活躍起來的氣氛又沉了下去。一節(jié)課就這樣“潮起潮落”,教師聲嘶力竭,筋疲力盡;學生或吵吵嚷嚷,或昏昏欲睡。
二、加強課堂管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怎樣才能既使學生活躍起來,又能保持課堂教學有序,從而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盡可能多地獲取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實現(xiàn)既定的教學目標呢?通過多年來的教學工作實踐,筆者認為必須從以下各方面多下功夫:
1.高度重視第一次上課
到一個新班級上課,最初幾分鐘的表現(xiàn)對未來的課堂秩序有著關(guān)鍵性的影響,如果恐懼、怯場、猶豫、原則性不強,以后的秩序就難維持。因此,上第一次課之前,教師應(yīng)該事先清楚地思考自己將要做什么,仔細計劃,確保順利。要通過得體的穿戴、自如的談吐、輕松的微笑、淵博的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一個自信、樂觀且充滿智慧的人。
2.迅速記牢學生姓名
教師在接任新班級后,未到開學,即可先行閱讀學生基本資料,熟悉學生姓名、家庭情況及以往表現(xiàn)。必要時還可以向前任教師請教,了解班上的特殊學生,但需避免因此產(chǎn)生先入為主的偏見。開學第一天安排好座位后,教師即可制作班級姓名座位表,開始認記學生,將姓名和面孔配對。如能很快記熟,在學生欲違反紀律時立即直呼其名,會使學生感到既驚訝又敬佩,馬上收斂不當行為。
3.備課要吃透學生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教師應(yīng)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把握好所授知識的深淺,做到難易適度。如果準備講授的內(nèi)容,設(shè)置的問題超出了學生所能接受的范圍和能力,課堂上就會出現(xiàn)“曲高和寡”、卡殼冷場的情形,影響教學效率。正確的做法是課前花些功夫去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chǔ)、興趣愛好,真正做到“知彼”。人們常說:“裁衣要量體”、“下篙要靠船”。要想提高課堂效率,備課不“量”學生這個“體”,不“靠學生這個“船”是萬萬不行的。
4.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有效的課堂管理很難和有效的教學分開。如果教師的教學生動有趣,內(nèi)容難易適中,足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就不會分心、吵鬧。反之,教師如果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去維持課堂秩序,也未必有較好的教學效果。改進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必須有科學的教學觀,注重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其次,還必須作好充分的備課準備,掌握詳細的背景材料,制作大量的教具和展示圖片,精心設(shè)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等。
5.實施趣味性教學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一切學習都包含了記憶。也就是說,學習離不開記憶。記憶的保持時間、再現(xiàn)程度與識記時對大腦皮層的刺激程度有關(guān)。對大腦皮層刺激大,印象就深,記憶的保持時間就長,甚至終身難忘。人對某事物感興趣,某事物在腦中的印象就深刻。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運用心理學原理,創(chuàng)造情境,激發(fā)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學得既輕松又愉快,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6.運用聲音的變化和巡視走動來提醒學生
教師上課時,聲音如單調(diào)平淡,毫無變化,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因此上課時教師應(yīng)注意音調(diào)高低、速度快慢和聲音大小的變化。在講到重點時,宜減慢速度提高音量,必要時反復強調(diào),以加深學生的印象。若遇個別學生不守規(guī)矩,則在其動作時,提高講課音量,示意他教師已經(jīng)知道,使其收斂行為。如果全班有騷動現(xiàn)象,可以突然停止講課,靜默片刻,通常學生會因而警覺,恢復安靜。教師平時上課多半站在講臺中央,方便學生注視及必要時使用黑板,但如果學生在做練習或教師在范讀時,宜在行間巡視或移動。若個別學生有問題時,即趨前幫助;學生不守秩序時,即在身旁留駐,待其警覺收斂后再離開。
7.用隨時發(fā)問使學生集中注意力
講授是教學的主要方式之一,配合師生適當?shù)膯柎?,會使?nèi)容更系統(tǒng),重點更突出,并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如果學生易分心,可以在講解前提醒學生“講完一段后,老師有幾個問題要問大家?!痹谥v解過程中,如遇個別學生分心或不守秩序,可以向他提出問題要求回答,如果學生回答不出,可另指一名專心學習的學生回答,答完后再要求原學生重復一遍,確定其是否已經(jīng)領(lǐng)會。
當然,我們也要防止走向另外一個極端,課堂管理本身只是手段,如果教師一味地追求教學的絕對有序而妨礙了學生學習,即以手段為目標,則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例如,教師因為學生不守秩序,就嘮嘮叨叨,長篇大論的訓話,耗掉整節(jié)正課時間;或用嚴厲的體罰營造安靜服從的教室秩序,使學生感到緊張、害怕,類似的這些做法都可能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或身心發(fā)展,應(yīng)加以避免??傊?,課堂管理不能偏離其最終目標,即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