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云
習近平總書記關(guān)于教育講話精神指出: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nèi)容和要求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之中,體現(xiàn)在學校日常管理之中,做到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少年兒童心中生根發(fā)芽、真正培育起來。以提高全民族整體思想素質(zhì)為目標,結(jié)合教育教學實際,將德育貫徹于學校教育始終,抓住契機,從點滴做起,循循善誘,耳濡目染,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激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進而實現(xiàn)塑造學生完美人格的教育目的。
“勿以善小而不為”是三國劉備寫給后主劉禪的囑托。例行于當今教育,即積小善才能養(yǎng)大德,所以作為師者從“小善”入手,將養(yǎng)成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始終,對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和健全的操行顯得尤為重要。
“性善”說是儒家提出的修身立德教育的核心,后孟子加以發(fā)展為“向善”說,用來規(guī)范人們的生命價值取向。古往今來,那些在事業(yè)上有所建樹,為人類做出杰出貢獻的人,人品中無不彰顯著中華民族“善”的底色。歐陽修被貶滁州,但卻將滁州治理得富足祥和,百姓和樂,并將與民同樂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范仲淹仕途坎坷,貶謫中不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以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的憂國憂民情懷。大善之舉,源于小善之行,只有為“小善”才能養(yǎng)成好習慣,有好習慣才能成就好人生。
以“小善”為基點,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進而實現(xiàn)修品立德,教師的示范作用不可低估。“您好”作為文明禮貌用語,人們并不陌生,但在校園中的運用卻值得關(guān)注:正在值周的學生,每每遇見迎面而來的老師,往往會熱誠規(guī)范地一面向老師行禮,一面問候老師“您好”。而當事的老師呢,有的能報之以禮,有的則視而不見,急匆匆擦身而過。曾聽到有學生這樣說過:“我就不信某某老師工作那么忙,連同我們說一聲‘您好的時間都沒有?!边€有的學生在日記中寫道:“明天又該我值周了,又得一遍一遍地說那討厭的‘您好了。”又如,課堂伊始,師生間的問候,有些教師只不過把其看做一個開場白,而有些學生呢?更是我行我素,低頭的、彎腰的、不開口的時而有之。更有甚者,有的學生竟趁機惡作劇,嚴重擾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可見,此“小善”之舉不正,勢必影響學生完美人格的形成,繼之影響正常的師生關(guān)系,阻礙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
眾所周知,師生關(guān)系是學校人際關(guān)系的核心,教育的全過程都是在師生的交往中完成的。經(jīng)驗表明: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能激發(fā)教師拓寬教育途徑,更新教育方法;同時,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也是激勵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因此,在實施教育過程中建立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guān)系尤為重要。在這方面,教師的“慎獨”行為不容忽視。一般來說,青少年學生都有較強的自尊心和上進心,都希望得到老師的尊重和信任。作為教師就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和意愿,肯定他們的價值,珍惜他們的情感,發(fā)展他們的個性。師生之間雖有長幼之分,知識多寡之別,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師在與學生交往中,應友好平等,不應居高臨下,盛氣凌人。如上所述,盡管學生對老師彬彬有禮,而教師卻置之不理,久而久之必然會使正常的師生關(guān)系緊張化、矛盾化。為此,每遇到上述情況,我都能待之以禮,給同學一個滿意的微笑,或回報一聲“同學好”。在組織課堂教學中,努力做到身體力行,在向?qū)W生喊出“上課”的同時,端莊肅立,向?qū)W生親切問候。如此一來,學生看到老師如此誠懇,對自己的行為也就規(guī)范起來,更加有禮貌,對老師也更加敬重起來,不僅自覺遵守課堂記錄,增強了學習興趣,還和老師交上了知心朋友。如一個性格內(nèi)向、學習較差的學生,能主動對我說出他心中的秘密;一個平時耍小聰明、喜歡搞惡作劇的學生,不僅改變了對老師的態(tài)度,而且還主動為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以一管窺全豹,在整個學校的教育中,“您好”一語雖不是什么靈丹妙藥,但它的運用,卻體現(xiàn)了師生精神文明素質(zhì)的整體提高。它可以化干戈為玉帛,在師生情感交流中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是師生互敬互愛這一美好情感的紐帶。教育的過程是辛苦的,但收獲的果實是甜蜜的。逝水流年,當莘莘學子回首往事時,將“您好”的教育作為一生的財富珍藏時,我們的教育目標就實現(xiàn)了。
同樣,依據(jù)語文學科文以載道的原則,把“小善”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也是打造學生良好品行的好渠道。例如利用作文教學,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描寫生活,感悟生活中的“善”行。五光十色、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文章,不管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總要表示贊成什么、反對什么,表揚什么、批評什么,從而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和態(tài)度。因此,文章的“意”就是文章的主題,它貫穿全文。如果把文章比做軍隊,那么,“意”就是軍隊的統(tǒng)帥。因此,立意也就是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所謂立意高,也就是說文章的思想必須是正確的,要做到表現(xiàn)的內(nèi)容能正確地反映生活的實際,能用正確的思想去認識、比較發(fā)生在周圍的一些人物、事物、事件,使文章有積極的意義,宣傳先進的思想,頌揚高尚的品德。
因此,在指導學生作文時,應本著先樹人、再立文的原則進行指導。如在指導學生寫材料作文時,引導學生以現(xiàn)實材料為依托,把反應新時代精神和新社會風尚作為立意的前提。如寫作文《美在身邊》,學生們用發(fā)現(xiàn)的眼睛、睿智的判斷力,寫出了生活中的人性美:鄰居老爺爺關(guān)愛年輕人,下雪天早起清掃馬路;下雨天,出租車司機主動為行人讓路;獻血車旁,父親引導兒子長大后要有大愛思想,要助人為樂。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每一次作文的過程,也正是他們自我慎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得到升華,判斷使非丑惡的能力得到提高,善行得到陶冶。
“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青年提出的希望。“積小善才能養(yǎng)大德”正是對這一希望的踐行實施。教育的結(jié)果證明,從“小善”起步,用積沙成山,水滴石穿的理念,去完善我們的教育,我們就一定能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總目標,進而實現(xiàn)提高整個中華民族整體素質(zhì)的宏偉大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