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紅等
摘要
[目的] 為生產(chǎn)富硒紫色馬鈴薯提供技術(shù)支撐。[方法] 采用隨機(jī)區(qū)組設(shè)計在新都區(qū)進(jìn)行了大田試驗,探究在紫色馬鈴薯的不同生育時期噴施硒肥對其塊莖硒、花青素含量的影響。[結(jié)果] 噴施硒肥能提高紫色馬鈴薯塊莖的硒含量,但不同品種適宜的噴施時期不一樣,黑美人花期噴施更有效,紫云一號蕾期效果最好。各器官積累硒的能力有差異,塊莖<根<莖桿<葉,葉片積累的硒能力最強(qiáng),塊莖最低。[結(jié)論]施用硒肥對黑美人花青素含量的影響小,但苗期施用硒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紫云一號的花青素含量。
關(guān)鍵詞紫色馬鈴薯;硒肥;花青素
中圖分類號S14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
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21-092-03
硒是人體生命中必需的、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元素之一。我國有1/ 3的人生活在缺硒地區(qū)[1],因此開發(fā)富硒食品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紫色馬鈴薯不僅有彩色、好看的薯肉和薯皮,而且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在很多國家,它越來越受到關(guān)注和重視[2]。將花青素和富硒營養(yǎng)結(jié)合在同一產(chǎn)品中,提高人們對健康、高品質(zhì)生活的追求,是值得探討的課題。
筆者研究了不同生育時期噴施硒肥對紫色馬鈴薯塊莖硒、花青素含量的影響,進(jìn)一步了解紫色馬鈴薯富硒的情況以及施用硒肥對其塊莖花青素的影響,以找到更有利于紫色馬鈴薯吸收硒元素生育時期,為生產(chǎn)富硒紫色馬鈴薯提供技術(shù)支撐。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供試作物有黑美人(A1,深紫色)和紫云一號(A2,淺紫色)。供試硒肥為康硒富硒劑,硒濃度為15 g/L,由蚌埠市康硒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
1.2試驗地概況試驗在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教學(xué)農(nóng)場進(jìn)行,試驗田前作為水稻?;纠砘再|(zhì)為:pH 7.24,有機(jī)質(zhì)1.41%,全氮0.51 g/kg,堿解氮為119.50 mg/kg,有效磷1530 mg/kg,速效鉀62.40 mg/kg。
1.3試驗設(shè)計
采用完全隨機(jī)區(qū)組設(shè)計,因素B設(shè)4水平:B1不施硒肥(CK),B2苗期噴施,B3蕾期噴施,B4花期噴施。共8個處理,3次重復(fù),24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12.5 m2。種植行距50 cm,株距20 cm,種植密度為79 500株/hm2左右。硒肥按銷售商提供的信息稀釋150倍后進(jìn)行葉面噴施。每個生育時期均噴施2次硒肥。
1.4樣品采集
在6月8日,每個小區(qū)采集5株完整植株,分部位烘干、粉碎、裝袋,稱量干物重,測定硒含量;在馬鈴薯收獲期(7月9日),每個小區(qū)采集5株馬鈴薯塊莖,測定硒和花青素含量。
1.5指標(biāo)測定
硒含量的測定采用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花青素含量的測定采用分光光度計比色法(GB/T 83122002)。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WPS2010進(jìn)行數(shù)據(jù)處理和分析。
2結(jié)果與分析
2.1不同時期噴施硒肥對紫色馬鈴薯塊莖硒含量的影響
由表1可知,不同時期噴施硒肥均能提高紫色馬鈴薯塊莖的硒含量,但硒含量增加的幅度因品種不同和噴施時期而有差異。黑美人苗期、蕾期和花期噴施和花期噴施后,莖塊的硒含量分別增加19.15%、140.13%、336.17%,除苗期與
CK差異不顯著外,蕾期和花期均與CK差異在0.05水平顯
著,說明蕾期和花期噴施硒肥都能達(dá)到提高黑美人馬鈴薯塊莖硒含量的目的。花期的硒含量比蕾期增加0.83 mg/kg,表明花期噴施硒肥對黑美人塊莖硒含量的提高更有效。紫云一號苗期、蕾期和花期噴施后,莖塊的硒含量分別增加12063%、196.83%、107.94%,苗期、花期和蕾期與CK間差異均在0.05水平顯著,其中蕾期的硒含量最高,達(dá)到1.87 mg/kg,與花期和苗期間差異在0.05水平顯著,表明苗期、蕾期、花期噴施硒肥都能提高紫云一號硒含量,但蕾期效果最好??梢姡┓市Ч淖罴褧r期與馬鈴薯品種有關(guān)。
2.2不同時期噴施硒肥對紫色馬鈴薯塊莖花青素含量的影響
2.2.1不同施肥時期的紫色馬鈴薯塊莖中花青素的分布特點。
由圖1可知,花青素的單位含量在紫色馬鈴薯塊莖中的分布不均勻,薯皮的單位含量最高,整薯次之,薯肉的單位含量最低,但塊莖中薯肉的質(zhì)量遠(yuǎn)大于薯皮,因此薯肉含有的花青素總量仍多于薯皮。在不施硒肥的情況下黑美人馬鈴薯塊莖薯皮的花青素單位含量與薯肉的比值為1.85,苗期比值為2.35,蕾期比值為1.89,花期比值為2.82。與CK相比,蕾期施肥處理下比值和空白的相差很小,僅0.04,而苗期和蕾期施硒肥的處理下較空白增大較多。
對于紫云一號,CK、苗期、蕾期、花期噴施后薯皮的花青素單位含量與薯肉的比值分別為2.27、2.29、2.89、2.55。除蕾期的比值較CK的略大外,其他比值均與空白相差很小。這說明蕾期施硒肥基本不影響黑美人紫色馬鈴薯塊莖中花青素單位含量的分布,花期施硒肥的影響較大,而紫云一號則相反。這表明硒肥對花青素分布的影響除了與施肥時期有
關(guān)外,還與馬鈴薯的品種相關(guān)。
2.2.2不同施肥時期對紫色馬鈴薯塊莖的花青素單位含量的影響。
施用硒肥對不同的馬鈴薯品種塊莖花青素產(chǎn)生的影響不同。由表2可知,黑美人蕾期噴施處理塊莖花青素含量比CK略微增加,增加量為16.09 mg/kg,苗期和花期噴施處理塊莖花青素含量則略有減少,分別減少2.15、33.5 mg/kg,差異不顯著。紫云一號薯肉花青素單位含量大小順序為苗期>CK>蕾期>花期,蕾期與花期無顯著差異。苗期施用硒肥可以提高紫云一號薯肉的花青素單位含量,但蕾期和花期施肥則會降低花青素的單位含量。
不同時期噴施硒肥均會增加黑美人薯皮的花青素單位含量,但其增加幅度各不相同,蕾期施肥處理花青素單位含量比空白略有增加,苗期和花期比空白有較大提高,增加量分別為157.07、218 mg/kg,與空白間呈0.05水平顯著性差異,表明苗期和花期施用硒肥可以提高黑美人薯皮花青素單位含量。苗期和蕾期施用硒肥可以提高紫云一號薯皮的花青素單位含量,增加量分別為111.46、78.06 mg/kg,與CK間差異在0.05水平顯著。
2.3硒肥對紫色馬鈴薯各器官硒分布的影響
由表3可知,對于黑美人和紫云一號2個品種,在各處理下從塊莖、根、莖、葉柄到葉硒含量整體上呈現(xiàn)增長的趨勢,葉片硒含量最高,塊莖最低。紫云一號苗期和蕾期的根部硒含量略低于塊莖和莖,其他時期的根部硒含量均稍微高于塊莖和莖。黑美人各時期施用硒肥均可以增加塊莖的硒含量,其中花期施肥可以使塊莖硒含量達(dá)到最高;對于紫云一號,苗期和花期噴施硒肥處理的塊莖硒含量相同,高于CK和蕾期。
3結(jié)論與討論
黃景新等[3]研究表明,對馬鈴薯東農(nóng)303噴施富硒康可提高馬鈴薯塊莖硒含量,特別在苗期和花期以1/300濃度來噴施可大幅度提高塊莖含硒量。該次試驗結(jié)果表明,不同時期噴施硒肥均能提高紫色馬鈴薯塊莖的硒含量,但硒含量增加的幅度各不相同,施肥效果的最佳時期與馬鈴薯品種有關(guān)。在花期噴施硒肥可以大幅度提高黑美人塊莖硒的含量,花期施用硒肥效果最好,而紫云一號在蕾期施肥的硒含量最高,效果最好。植物種類、器官、部位、生育時期以及供給硒的形態(tài)、濃度都會影響植物體內(nèi)硒的累積[4],所以出現(xiàn)此次結(jié)果差異的原因可能是由馬鈴薯品種、施用時間不同所致。已有研究表明,施用硒肥不僅可以提高馬鈴薯、水稻、玉米、茶葉、西瓜、黃花菜等作物農(nóng)產(chǎn)品中的硒含量,而且能促進(jìn)作物的生長發(fā)育,提高產(chǎn)量[4-5]。這說明通過施用硒肥來提高農(nóng)產(chǎn)品硒含量,生產(chǎn)富硒農(nóng)產(chǎn)品是一條可行的路徑。
廉玉姬等[6]對紫色馬鈴薯Bora valley的薯皮和薯肉中花青素含量進(jìn)行檢測,發(fā)現(xiàn)花青素在紫色馬鈴薯中的分布不均勻,薯皮的花青素單位含量為薯肉的2~4倍。這與該試驗結(jié)果基本一致?;ㄇ嗨氐暮铣芍饕芍参锏幕蛐蜎Q定,也受環(huán)境和人為因子的影響[7]。高榮等[8]研究表明,種植密度對彩色馬鈴薯紫云一號花青素含量的影響起主要作用,合理密植對花青素含量有重要影響。
薯肉是塊莖花青素的主要來源。硒肥對花青素分布的影響除了與施肥時期有關(guān)外,還與馬鈴薯的品種相關(guān)。研究表明,花青素在紫色馬鈴薯塊莖中的單位含量大小順序為薯皮>整薯>薯肉,薯皮的花青素單位含量為薯肉的1.85~2.89倍。蕾期施硒肥基本不影響黑美人塊莖中花青素單位含量的分布,但花期施硒肥的影響較大,而紫云一號則相反。這表明雖然紫色馬鈴薯有富集硒和花青素的能力,但不同品種、施用濃度、施肥時期均對其產(chǎn)生較大影響。因此,如何在品種、噴施濃度、施肥時期等多方面尋求優(yōu)化組合,使得紫色馬鈴薯富集硒和花青素的能力得到更好的發(fā)揮,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xiàn)
[1]
管正學(xué),張弘志,高靜嫻,等.膳食硒資源及其開發(fā)研究[J].資源科學(xué),1998,20(4):57-64.
[2] 李新華,趙曉燕,牟杰,等.彩色馬鈴薯及其花色苷研究進(jìn)展[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902,30(2):155-158.
[3] 黃景新,秦昕.硒肥對馬鈴薯塊莖產(chǎn)量及含硒量的影響[J].馬鈴薯雜志,1999,13(2):94-95.
[4] 陸景陵.植物營養(yǎng)學(xué)(上冊)[M].2版.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出版社,2009.
[5] 鐘積東,萬強(qiáng),羅連光,等.含硒微肥的研究和應(yīng)用效果初報[J].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09(8):45-48.
[6] 廉玉姬,夏霖,林光哲.紫色馬鈴薯Bora valley花青素的提取與含量的測定[J].臨沂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09,31(6):85-88.
[7] 王輝,龔淑英,劉蕾.花青素分布-合成和降解綜述[J].茶葉,2009,35(4):203-206.
[8] 高榮,任自明,謝明菊,等.P肥、K肥及種植密度對紫云一號花青素含量的影響[J].耕作與栽培, 2010(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