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華
【摘要】目的:探討空腹血糖(FPG)與糖化血紅蛋白(HbA1c)對臨床中糖尿病前期的診斷價值。方法:將本院2009年01月至2010年12月期間接收治療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分析對象,將所選患者按診斷方式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糖化血紅蛋白(HbA1c)進行診斷,研究組采用空腹血糖(FPG)進行診斷,比較兩組診斷正確率,以及4年內發(fā)展為糖尿病的發(fā)病率。結果:研究組60例中42例被確診為糖尿病前期患者,占比為70%,四年內18例患者發(fā)展為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前期患者總比為42.86%;對照組中28例患者確診為糖尿病前期患者,四年內5例患者發(fā)展為糖尿病,占比為17.85%。兩組比較,研究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數據存在一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診斷糖尿病前期采用空腹血糖(FPG)與糖化血紅蛋白(HbA1c),前者臨床價值更顯著,后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漏診狀況,建議將兩種診斷方式聯用,臨床價值更大。
【關鍵詞】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糖尿?。粌r值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4-0086-01
糖尿病英文名稱為diabetes mellitus,也可簡稱為DM,此疾病屬于一種無傳染性的代謝疾病,其特征為高血糖,此疾病發(fā)病原因為人體內胰島素分泌異?;蛏镒饔檬艿狡茐乃鶎е拢陕該p害患者的眼、心臟、腎、血管等功能,臨床常見癥狀為多尿、多飲、多食、體重下降等[1]。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此疾病的發(fā)病率也呈不斷上升趨勢,越來越多人們的生活質量受到此疾病的威脅,據統計,我國糖尿病患者已高達9千多萬,糖尿病前期患者達到1.5億左右,在全球排名首位。與此同時,此疾病的致殘率也不斷上升。介于正常血糖與糖尿病之間的異常狀況稱為糖尿病前期,此疾病通過有效的診治可抑制病情發(fā)展至糖尿病,因此,糖尿病前期的診斷和治療顯得尤為重要[1]。本文選取我院2009年01月至2010年12月期間接收治療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分析對象,分析采用空腹血糖進行診斷與采用糖化血紅蛋白進行診斷,兩者的臨床價值。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01月至2010年12月期間接收治療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分析對象。所有患者在入院時均接受確診,符合臨床中糖尿病前期診斷標準[2]。將所選患者按將所選患者按診斷方式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中包含男性41例,女性19例,最小年齡為51歲,最大年齡為78歲,平均年齡為(63.15±1.98)歲。研究組中包含男性38例,女性22例,最小年齡為53歲,最大年齡為76歲,平均年齡為(65.12±1.71)歲。所選患者排出已確診為糖尿病的患者。且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診斷前一晚需禁食,至次日造成八點開始空腹采集靜脈血,對照組患者采用糖化血紅蛋白方式進行檢驗,研究組患者采用空腹血糖進行檢驗。
1.3 診斷標準
空腹血糖(FPG)5.6-6.9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5.7-6.4%?;騼烧咄瑫r滿足[2]。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3.0軟件分析處理所得數據,用X2 檢驗組間計數資料,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經檢驗后,研究組60例患者中42例患者確診為糖尿病前期,占總比為70%,確診后進行隨訪,四年內,18例患者發(fā)展為糖尿病,占總比為42.86%;對照組60例患者中28例患者確診為糖尿病前期,占總比為46.67%,四年內,5例患者發(fā)展為糖尿病,占總比為17.85%,兩組比較,研究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數據存在一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糖尿病前期時人體內糖調節(jié)已受到損害,受損指標包含葡萄糖耐量減退和空腹血糖受損。此疾病屬于可控的、可抑制病情發(fā)展至嚴重階段[3]。因此,及早進行診斷并救治的重要性由此可見。目前針對糖尿病前期的診斷仍無通用標準,國外有指示為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進行篩選。美國有報道稱糖尿病重點篩選標準可按兩點進行,首先為年齡大于45歲,BMI大于25的人群需特別關注。其次年齡雖不在范圍內,但體重指數不在正常范圍或存在其他糖尿病風險的,其風險主要包含缺少運動、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患者正在接受治療等等[4]。
HbA1c可準確反映患者前三個月血糖的平均值,2009年,國際專家委員會確定糖尿病診斷標準為HbA1c≥6.5%。短期血糖波動不會影響到此標準,患者無需空腹,但同時存在缺乏對血糖升高的敏感度,此種診斷方式存在一定漏診狀。同時本研究結果與參考文獻結果具有一致性[2],表明診斷糖尿病前期采用空腹血糖(FPG)與糖化血紅蛋白(HbA1c),前者臨床價值更顯著,后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漏診狀況,建議將兩種診斷方式聯用,臨床價值更大。
參考文獻:
[1]厲平,李雪,王子楠,姜冉華,李亮,劉聰,李玲.我國青少年糖尿病前期診斷用空腹血糖標準優(yōu)于糖化血紅蛋白標準[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26(13):2965-2969.
[2]姜雪梅,趙娟娟,姚華,蘇廣龍,林玉婷.HBA1c檢測在妊娠糖尿病篩查診斷中的價值[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01(8):70-73+78.
[3]荊愛玉,袁曉紅,倪紅艷,焦陽,梁曦,騰云,謝璇.糖化血紅蛋白在診斷2型糖尿病中的價值[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05(5):636-639.
[4]吳潔,邱玲,程歆琦,趙麗娜,國秀芝,吳衛(wèi),王青,倪蘭,徐濤,朱廣瑾.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對中國成年人糖尿病前期診斷的意義[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2,04(12):22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