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琴
【摘? 要】的:探討小兒感染性腹瀉臨床護理。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小兒感染性腹瀉患兒,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觀察組采用整體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患兒在止瀉時間和退熱時間都明顯早于對照組,差異具有明顯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治愈率為96.8%,對照組治愈率為81.6%,結果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加強小兒感染性腹瀉臨床護理干預,臨床效果明顯,能夠使患兒盡快康復,值得在小兒感染性腹瀉臨床中廣泛應用。
【關鍵詞】小兒;感染性腹瀉;臨床護理
小兒腹瀉在兒科中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病因的多種多樣,嚴重的小兒腹瀉使小兒脫水發(fā)生電解質絮亂,影響著小兒的健康生活,小兒腹瀉使小兒產生營養(yǎng)不良,發(fā)育緩慢,嚴重可導致小兒死亡,因此,小兒感染性腹瀉需要及時的發(fā)現(xiàn)及時的治療,并采用護理干預模式,這樣可使小兒盡快的康復。我院對小兒感染腹瀉患兒采用整體干預護理方法,取得了顯著的療效,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小兒感染性腹瀉患兒,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齡3-60個月,平均年齡(15.2±3.1)月,平均體溫(37.6±1.1)℃。經過檢查,慢性腹瀉42例,急性腹瀉35例,病毒性感染腹瀉64例,侵襲性病原腹瀉8例,長度性腹瀉4例,患兒在入院前均伴有惡心嘔吐、抽搐、以及不同程度的脫水,對患兒的糞便進行常規(guī)檢查,水樣便45例,稀便37例,粘液便5例,膿血便3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對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護理方法
患兒在入院后進行病理學檢查以及體征的檢測,調整患兒的酸堿平衡,對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的護理,觀察組實施整體護理干預,采用的方法如下。
1.2.1基礎干預
對患兒進行及時診斷,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護理人員要及時觀察患兒的體征以及情緒變化,例如,大小便次數(shù)、體溫、脈搏檢測,進食和自主活動長短的觀察等,同時對重癥患兒進行24小時心電監(jiān)護。與患兒及時的溝通,給患兒的家屬宣傳護理相關知識,調節(jié)患兒和家屬的情緒,及時與患者家屬溝通患兒的基本情況,增強患者家屬的信心。
1.2.2飲食護理
在護理期間,護理人員要對患兒家屬進行飲食指導,進行科學的飲食,避免飲食不當使患兒再次感染腹瀉,讓患兒的家屬了解患兒飲食與腹瀉之間的關聯(lián)性,按照患兒的基本情況,給患兒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對不同癥狀的患兒采取不同的膳食方案指導,促進患兒的盡快康復。
1.2.3用藥護理
患兒一般用藥比較困難,因此護理人員要給患兒家屬講解正確的用藥方法,并按照醫(yī)師的醫(yī)囑進行合理的用藥。避免濫用抗生素止瀉,提高患兒家屬的遵醫(yī)依從性。同時對患兒病室加強消毒管理,限制家屬探望次數(shù),對患兒的醫(yī)藥用品和生活用品嚴格規(guī)范處理。防止患兒再度感染。
1.3療效評定
按照我院的腹瀉診斷治療方案,對兩組患兒進行療效評定:顯效::顯效:72h內,患兒體征正常,檢測糞便形態(tài)正常,糞便次數(shù)每日≤3次,有效:72h內,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糞便形態(tài)基本正常,糞便水分減少,糞便次數(shù)每日≤4 次,無效:經過治療,72h后,上述臨床癥狀和體征無好轉甚至加重。
1.4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分析統(tǒng)計學軟件采用SPSS18.0 版,組間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x±s)表示,計量資料行t 檢驗,以P< 0.0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兩組患兒的止瀉時間,退熱時間,觀察組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的總治愈率為96.8%,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1.6%,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情況比較(x±s)
組別
止瀉時間(h)
退熱時間(h)
治療總有效率(%)
對照組(45例)
4.1±0.8
2.6±0.9
81.6
觀察組(45例)
2.7±0.6
1.2±0.2
96.8
P
<0.05
<0.05
<0.05
3 討論
小兒感染性腹瀉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它有較強感染性、發(fā)病較急、后遺癥多的特點,嚴重的威脅了患兒的生命健康,因此,患兒的感染性腹瀉要及時的發(fā)現(xiàn),及時的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在治療中采取整體干預的護理模式,這樣能夠有效的治療患兒的感染性腹瀉,使患兒盡快的康復。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用基礎護理、飲食護理以及藥物指導護理,對患兒的家屬進行各方面的健康護理知識宣傳,能夠有效的提高患兒的治愈率,結果顯示,觀察組治愈率為96.8%,對照組治愈率為81.6%,結果對比具有明顯差異性,P<0.05。同時觀察組患兒在止瀉時間和退熱時間上均早于對照組,能夠減少患者的疾病痛苦,同時減少了患兒的住院時間,為患兒的家屬減輕了心理負擔和經濟壓力。
綜上所述,對小兒感染性腹瀉臨床患者進行整體護理干預,臨床效果非常顯著,加快了患兒疾病的康復進程,保障了患兒的生命安全,為患兒提供了良好的護理環(huán)境,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許文波.小兒感染性腹瀉的預防控制及對策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04(13):456-457.
[2]張靜.美洛西林聯(lián)合微生態(tài)制劑治療小兒感染性腹瀉40例效果觀察[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5,01(15):45-46.
[3]劉光瓊.淺談小兒感染性腹瀉的發(fā)生原因及防治對策[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21(1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