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艷萍
師范學校畢業(yè),我來到了一所位于城郊的農村中學,多年從事班主任工作,所教班級學生的控流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建立和諧向上的班集體,培養(yǎng)集體凝聚力
控制學生流失的問題,主要因素是學生本人。因此,我總是不定期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控流主題班會,宣傳國家對農村中學的優(yōu)惠政策,開展有意義的活動。為了激勵學生奮發(fā)上進,熱愛班級,感受在集體中的快樂,在集體生活中體會自身的價值,在班級中我也設立了許多小獎項。多年來的效果證明這樣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獲獎,使每個人感到了自身的價值,向心力更強了。
二、奉獻愛心,幫助貧困生完成學業(yè)
我對貧困生格外偏愛,每每貧困學生遇到困難時,我都盡力幫助。2009年所接的七年四班45名學生中,50%是貧困生,宋同學是個孤兒,在敬老院長大;張同學父母多病,家境貧寒;矯同學家中姐弟多;張同學與父親相依為命……這些同學都是我最擔心流失的學生。我每天早自習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他們來沒來,如果沒來是不是因為家庭困難而輟學了?為此,在開學不久,我就召開了主題班會《讓愛心在我們身上傳承》帶頭捐款,并用這些錢給張同學買了大米,給宋同學買了學習用品,給矯同學買了輔導資料……每到冬天,看到路遠的同學凍得小臉發(fā)紫,就將家里的棉衣送給他們,家里的棉衣送光了,就到同志家去要,向同學求援,到親朋好友家求助,凡是能求得到的,我都不放過機會,只要班級里孩子遠道上學不挨凍,不要因為生活上的困難而流失,讓他們感受到老師時刻與他們同在,覺得上學是一種樂趣就行。
三、培養(yǎng)學習習慣,注重個體教育
無論學習成績好壞,一定要學習,這是讀書我對班級每個學生的要求。我總是不定期地抽查作業(yè),教科書、學習工具是否齊備,如果學生不寫作業(yè),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習慣,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讀書的想法就會滋生,這時,我就要給予一劑良藥;再者初中學生逆反心理強,每天的說教讓學生反感,如果能單獨溝通,效果就會不同。作為班主任應了解學生的困惑、煩惱并幫助解決,這樣就會使學生對老師有依賴感,流失輟學的想法自然就少些;此外在平時生活中要多關心學生,了解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老師的愛,感受到學校就是自己的家。開學初,現(xiàn)教班級高同學有不念的想法,我聽說后,馬上找到他,和他在班車上足足聊了一上午,了解到他就是學得不好,家長經(jīng)常責罵他……我又和家長取得了聯(lián)系,耐心細致地做了家長的工作,目前他上學情緒很穩(wěn)定,笑容更多了……
四、及時家訪,勸說流失生返校
對有流失跡象的學生,無論道路有多遠,天氣有多惡劣,我都要到學生家里去及時家訪,說服家長,動員學生。幾年來,我走遍了所有的村村屯屯,正因為對這些同學的了解,做起控流工作才會更容易些。2010年教二年四班時有個叫張同學,開學不久的一天早晨給我打電話哭著說:“老師,我不念了,我現(xiàn)在合力小學旁邊,老師,您不用找我了。”然后就掛斷了電話,為什么張同學告訴我他現(xiàn)在的位置呢?我馬上意識到張同學本人愿意上學,輟學的原因在于他父親……于是和學生馬上找到了他,然后一并去了他家做通了他父親的工作,后來他考上了高中,至今一直與我有聯(lián)系。
五、注重思想工作,穩(wěn)定學生情緒,鞏固控流效果
控流工作在農村中學的確困難,好不容易把流失學生找回來了,還要進一步鞏固,搞不好就會失敗,我也曾有過這方面的教訓,為此我十分注重這一點。我認真細致地了解他們、觀察他們的情緒變化,多與他們交流,即使在假期也經(jīng)常用電話交流。2011年,我所教班級的“五大金剛”要集體輟學,我在暑假找到了里面的中心人物王同學,做好了他的工作,開學時他把其余四個也帶了回來,這五個孩子后來都順利地完成了學業(yè)。
多年來,為了不讓學生流失,自己投入的物力、財力、精力有多少,我自己也說不清楚,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一名班主任,為了學生的明天,我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對待學生我要向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教育他們,關心他們,培養(yǎng)他們,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情系學生,恪盡職守,力爭一個不能少,讓每個生命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