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表示不具備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在治療一周后觀察組患者的反彈幅度顯著低于對照組,以P關(guān)鍵字:血液灌流 血漿置換 慢性重型肝炎重型肝炎是一種嚴重"/>
呂正煊
摘要:目的:研究和觀察治療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時使用血液灌流配合血漿置換的治療效果。方法:收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共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進行單純血漿置換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chǔ)上結(jié)合血液灌流治療,將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以及治療一周后的肝功能變化進行觀察和對比。結(jié)果: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后肝功能得到了顯著的好轉(zhuǎn),但兩組的區(qū)別以P>0.05表示不具備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在治療一周后觀察組患者的反彈幅度顯著低于對照組,以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結(jié)論: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療過程中使用血液灌流配合血漿置換的治療方案,能夠降低治療后肝功能的反彈幅度,值得推廣應(yīng)用。
關(guān)鍵字:血液灌流 血漿置換 慢性重型肝炎
重型肝炎是一種嚴重的肝臟疾病,是由于乙肝病毒感染、CMV、EBV等泛嗜病毒感染、慢性酒精性肝損害、藥物中毒等原因?qū)е碌母嗡ソ撸渑R床病理表現(xiàn)為大量的肝細胞壞死,嚴重時會對患者的生命產(chǎn)生嚴重威脅[1]。目前重型肝炎的臨床分型包括了急性重型肝炎、亞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2]。本研究對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使用了血液灌流配合血漿置換的治療方案,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間,我院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共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齡在21歲-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4.8±10.6)歲。患者的病程為6個月-72個月,平均病程為42個月,且均符合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標(biāo)準(zhǔn)[3]。患者被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組3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單純血漿置換治療,治療的次數(shù)為2次,且2次治療間要間隔一周。觀察組在血漿置換治療一周后進行血液灌流,具體的治療方式如下:采用人工肝的支持系統(tǒng),把患者的血路管與樹脂型血液灌流器相連,從而進行血液灌流,血液循環(huán)的頻率在110-180mL/min;患者首次的肝素用量為8mg,之后每半小時追加4mg,每次治療的時間為2.5個小時。在治療后,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同時進行保肝、抗病毒、調(diào)節(jié)免疫力等支持治療。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及儀器的工作狀況進行嚴密觀察,一旦出現(xiàn)異常及時向主治醫(yī)師報告。
1.3 評價指標(biāo)
將對照組患者和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前后以及治療一周后的肝功能變化進行觀察和對比。
1.4 統(tǒng)計學(xué)分析
本研究數(shù)據(jù)以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經(jīng)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 結(jié)果
經(jīng)過治療,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后肝功能均得到了顯著的好轉(zhuǎn),且兩組的區(qū)別以P>0.05表示不具備統(tǒng)計學(xué)意義,但在治療一周后,觀察組患者的反彈幅度顯著低于對照組,以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具體情況如表1、表2所示。
3 討論
在我國所有的肝病患者當(dāng)中,最常見的是重型病毒性肝炎造成的肝功能衰竭。這主要是由于重型肝炎患者的肝細胞已經(jīng)發(fā)生了嚴重的病變、壞死,導(dǎo)致功能衰竭,有研究表明死亡率高達了75%左右[4]。由于患者體內(nèi)肝細胞的大量壞死,就會造成患者的體內(nèi)會堆積大量的代謝產(chǎn)物和毒性物質(zhì),從而阻礙肝再生,加重肝部壞死,在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當(dāng)中,肝衰竭的內(nèi)科治療一般都難以救治[5]。國外的研究者致力于研究非內(nèi)科藥物的治療方式,目前人工肝的支持系統(tǒng)已經(jīng)被證實為是具有較好臨床療效的體外裝置。國外文獻報道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包括了血液透析濾過、血液灌流、血漿灌流、血漿置換、交換輸血、活性炭灌注等多種方法,這些方法都能夠清除患者血液當(dāng)中的毒性物質(zhì),并改善患者血液的生化指標(biāo)[6-8]。本研究對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采用了血液灌流配合血漿置換的治療方式,研究結(jié)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后肝功能均得到了顯著的好轉(zhuǎn),且兩組的區(qū)別以P>0.05表示不具備統(tǒng)計學(xué)意義,但在治療一周后,觀察組患者的反彈幅度顯著低于對照組,以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這主要是因為血漿置換能夠幫助患者補充凝血因子、蛋白質(zhì)等所需的物質(zhì),并消除患者體內(nèi)堆積的毒性物質(zhì),阻斷惡性循環(huán),促使患者的康復(fù);而血液灌流中所用到的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通過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濾過等方式,將血中殘留的毒性物質(zhì)徹底去除,從而改善血液的生化指標(biāo)[9]。而且在治療的過程中先進行血漿置換,能夠補充患者需要的凝血因子,而血漿灌注則起到了改善患者體內(nèi)環(huán)境、促進肝臟功能修復(fù)的作用。雖然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差別不大,但是從反彈幅度來看,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而且血液灌流的方式能夠有效避免血源污染、減少患者過敏,降低治療的費用。因此,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療過程中使用血液灌流配合血漿置換的治療方案,能夠降低治療后肝功能的反彈幅度,值得推廣應(yīng)用。
參考文獻:
[1] 張麗旦,徐寧,石小楓等.血漿置換與血液灌流治療慢性肝炎高膽紅素血癥患者的療效比較[J].重慶醫(yī)科大學(xué)學(xué)報,2013,34(8):1097-1100.
[2] 席玉紅,楊靖華,王紅霞等.血液灌流配合血漿置換治療慢性重型肝炎的臨床觀察[C].//全國第四次肝臟病學(xué)術(shù)研討會暨安徽省第八次肝臟病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2010:104-106.
[3] 劉艷娟,唐振祥,冼永超等.血漿置換聯(lián)合血液灌流治療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療效[J].廣東醫(yī)學(xué),2014,35(2):246-250.
[4] 馬林見,付強恒,羅云等.血漿置換聯(lián)合血液灌流治療重癥肝炎的臨床應(yīng)用[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1,27(10):1460-1461.
[5] 楊亞莉,史志紅,趙瑞敏等.血漿置換與血液灌流治療重型肝炎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05(19):44-46.
[6] Wong,G.L.-H.,Chan,H.L.-Y.,Lo,A.O.-S. et al.Serum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kinetics in severe reactivation of hepatitis B e antigen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receiving nucleoside/nucleotide analogues[J].Antiviral therapy,2013,18(8):979-986.
[7] Sim?n-Talero,M.,Buti,M.,Esteban,R. et al.Severe anaemia related to oseltamivir during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C: A new drug interaction?[J].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2012,19(Suppl.1):14-17.
[8] Harvey, SB,Zhang, Y,Wilson-Grady, J et al.O-Glycoside Biomarker of Apolipoprotein C3: Responsiveness to Obesity, Bariatric Surgery, and Therapy with Metformin, to Chronic or Severe Liver Disease and to Mortality in Severe Sepsis and Graft vs Host Disease[J].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2009,8(2):603-612.
[9] Fan CL,Wu YJ,Duan ZP et al.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and glucose, protein and fat oxidation in severe chronic virus hepatitis B patient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WJG,2008,14(27):4365-4369.
[10] Mori,N.,Suzuki,F(xiàn).,Kawamura,Y. et al.Determinants of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2,47(9):1022-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