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梅華君
摘 要:一年級學生剛剛進入小學,有許多行為習慣需要養(yǎng)成,他們的身心發(fā)展還出于起始階段,所以在進行德育工作時應該考慮到他們的年齡特點。一年級學生的向師性較強,在進行德育工作的時候要突出愛心,并且要加強對其進行行為常規(guī)培養(yǎng)。在教育方法上,教師應當首先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在對不良行為進行矯正的時候,教師要堅持以正面鼓勵為主,使其在快樂的氛圍中得到品德行為的改善。在制定德育目標時要考慮學生的行為能力有限,提出的德育目標應盡可能的具體明確、便于操作。
關鍵詞:德育;特點;措施
班主任的工作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因為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短時間之內(nèi)可以完成的,所以班主任的工作是瑣碎、艱巨的。特別是對于小學一年級學生而言,他們的年齡較小,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班主任要經(jīng)常性的對他們的健康衛(wèi)生、紀律遵守、安全防護等多方面的問題進行觀察,不斷糾正,為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合格人才打好基礎。針對可能就班級德育工作的特點,我結合本人的工作實際談談應當采取哪些措施。
一、向師性較強,德育工作要突出愛心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剛剛脫離幼兒園的保教結合的教育環(huán)境,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照顧能力還比較低,教師一方面要具有更大的耐心,為了照顧好他們的日常生活,防止其身心受到傷害,另一方面還要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為其一步一步的成長奠定基礎。具有無私平等的師愛是做好一年級教育管理工作的重點之一。一年級學生具有“向師性”的心理發(fā)展特點,他們都像愛自己父母一樣熱愛自己的老師,在知識方面,對老師的信任已經(jīng)超出了對父母的信任。作為教師要向?qū)W生奉獻出一份愛,讓他們通過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比如,當天氣將要發(fā)生變化時,提前告訴學生及時地增減衣服,和同學一起打掃班級的衛(wèi)生,在放學時堅持和最后一面學生一起離開教室,和他們一起做游戲,讓他們感受到向父母一樣的溫暖等。具有高尚的師愛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我們面對學生的請求不要感覺到不耐煩,因為他們需要教師的關心和幫助。一年級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還沒有發(fā)展完善,他們對自己行為的評價要建立在老師的評價基礎之上。因此,教師會經(jīng)常遇到學生“告狀”的情況,比如“某某同學站到桌子上了”、“某某同學拿了老師的粉筆”等。遇到這種情況教師要不厭其煩地給他們講道理。
二、行為力有限,德育目標提出應恰當
對于德育目標的提出要注意學生的可接受程度。一年級學生的思維還處于具體思維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我們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時候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能向他們進行過多的理論灌輸,因為他們還不具備理解深奧道理的能力。教師的德育方式也應當是以直接干預為主,用明確的言語和指令告訴他們正確的行事方式。比如在日常的值日掃地活動中,一年級學生因為在家中沒有掃地的經(jīng)驗,所以他們掃地的方法不正確,東一下,西一下,掃了好長時間還是掃不干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掃地時,要從教室的后面向前掃,兩掃帚之間要有重疊,不要操之過急。教師邊給他們講解邊做出示范,學生下次掃地時就能夠掃干凈了。另外,在掃地時一年級學生還會出現(xiàn)說干什么都干什么,分工不夠明確的現(xiàn)象。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指導小組長如何做好掃地的分工工作,比如人數(shù)要和工作量相匹配,掃地的人應該多一些,灑水和倒垃圾的人應該少一些。最后要檢查有哪些地方?jīng)]有掃干凈,衛(wèi)生工具是否擺放到原來的地點等。
三、認知度較低,要注重行為常規(guī)培養(yǎng)
對學生進行班級學習常規(guī)的培養(yǎng)是一年級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但是習慣一旦在小時候養(yǎng)成,長大以后就不容易改變。有句古語說:“少成若性天性,習慣成自然。”對一年級學生習慣的養(yǎng)成培養(yǎng)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首先要制定一套便于學生遵守的班級學習常規(guī),堅持正面引導與紀律約束相結合,即讓學生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讓學生做的有章可循,有規(guī)可依。其次要經(jīng)常對他們的日常行為進行監(jiān)督管理。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對他們的不良行為將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進行分析,讓他們在明確道理的基礎之上進行行為的矯正。最后,教師要利用班會、晨會等主要教育場所展開主題教育,對班級中遵守紀律較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班級中的不良現(xiàn)象進行批評。針對一年級學生喜歡動畫、愛聽故事的特點,教師還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式,給他們講道理,讓他們在一個快樂的氛圍中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模仿性較強,德育工作應樹立榜樣
根據(jù)班杜拉的社會觀察學習理論,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主要是靠觀察學習來獲得的。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教師和身邊的同學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學生競相模仿的榜樣。所以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3】教師本人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比如要做到衣著得體,服裝整潔,舉止文明,不說臟話等。身教勝于言傳,教師只有自己做到見到垃圾就隨手撿起來,學生才能夠不亂扔垃圾。另外,教師觀察學生的日常生活,尋找學生中的好的典型,樹立起一個他們身邊的榜樣。同學有著和自己同樣的學習環(huán)境,同樣的年齡特點,所以他們學習那些優(yōu)秀的典型的時候就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樹立學生作為榜樣還有一個好處,被樹立為榜樣的學生會更加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其他同學為了得到這種被人模仿的榮譽,也會使自己的行為往教師希望的方向發(fā)展。
總而言之,小學班主任工作雖然平凡,但是卻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作為班主任,我們要為學生奉獻出自己的愛心,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只要我們有播種,就有收獲的希望。班主任要從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出發(fā)去教育學生,做到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從細微的小事入手,為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陸桂枝.對小學班主任角色定位的認知與思考[J].新課程(中旬),2011年11期
[2]彭喜.淺談小學班主任工作的經(jīng)驗[J].江西教育,2012年09期
[3]蔡煒煒.淺談如何做好小學班主任工作[J].吉林教育,2012年04期
[4]龔紅梅.怎樣做好小學班主任工作[J].考試周刊,2012年11期
[5]謝錦.小學班主任工作之我見[J].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11年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