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清明
語感強的學生會把眼前的文字內(nèi)化為鮮明的形象并激發(fā)豐富的感情,從而更好的體會文章精妙的語言和深蘊德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德語感大致可分三步:
一、繪形
閱讀課文時,應培養(yǎng)學生能按文章的內(nèi)容在頭腦中繪出一副幅色彩鮮明德畫面或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培養(yǎng)繪形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繪出輪廓:作者寫景或者描繪一個場面總是要以空間為序的,學生學習課文時邊讀邊在頭腦中繪出方位圖,有助于他們理出文章的序,獲得事物整體形象。例如教學《大海的歌》第一小節(jié),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作者來到碼頭看到了什么?是怎樣安排寫這個畫面的?通過讀讀想想,學生懂得作者是按從上到下,從遠而近的空間順序來描述,這時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的是一副立體的畫面: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天、云、海和朝陽。
涂上色彩:任何一個畫面都有一個格調(diào),而色彩最能表現(xiàn)這個格調(diào)。讓學生想象出這些色彩,可以把他們引到文章的意境中去。還以上面那一小節(jié)為例,我對學生說,畫面的輪廓我們畫出來了,你再讀讀課文看一看給它涂上什么色彩?這時學生眼前就會浮現(xiàn)出:藍天、白云、碧綠的海、正從東方升起來的殷紅的朝陽。這樣,學生的腦海里就容易浮現(xiàn)出一副白紅綠相映、色彩協(xié)調(diào)而艷麗的完整畫面。
繪出連續(xù)動作:如講《一個降落傘包》中周總理這樣把降落傘包送給小葉那一節(jié),可以引導學生將送傘的過程分解成五步:總理站起身,跨到小葉前,解下降落傘,給小葉背上、親切地鼓勵。這樣,在學生眼前像放映連續(xù)幻燈似的展現(xiàn)出一個個活動的畫面。還要抓住“立刻”“幾步”“馬上”等詞語引導學生理解總理的一連串動作是在極短的時間里進行的。從而體會總理在生命危急時刻首先想到別人以及對革命后代的深切關懷的偉大精神。
二、入境
繪形是為了引導學生入境。境指的是文章的情境。如何引導學生入境呢?要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直觀教學手段的運用,去激發(fā)學生聯(lián)想。如一位教師教學《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第三段(外表描寫部分),她創(chuàng)設了以下教學情景:“你們有被火星濺著或火燙傷過嗎?回憶一下當時是怎樣一種感覺?”通過這樣基于感性認識的提問激發(fā)聯(lián)想,讓學生“披情入文?!扒裆僭迫肀换鸢×?,你們?nèi)绻蒙泶颂?,又是一種這樣的感覺,你們會怎么樣呢?而邱少云表現(xiàn)怎樣?從邱少云外表我們想象一下,邱少云當時是怎么想?”這里教師運用比較的教學方法,溝通學生與英雄的心,又通過外表的觀察去感受人物內(nèi)心世界。這樣,學生設身處地地進入了文章的情境,對英雄邱少云的偉大和崇高就有深刻的體驗。
三、悟神
悟神,就是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繪形,入鏡都是為了悟神,使學生受到感染熏陶,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以講讀《可愛的草塘》的夏景這一部分為例,教學中要抓住“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樣”“茫茫的跟藍天相接”等詞句引導學生反復揣摩,細細品味,讓學生的腦海里呈現(xiàn)出滿眼蔥綠,一望無垠的草海形象。體察草海的色彩從“鮮綠”“翠綠”“墨綠”的變化;綠的光澤由“發(fā)光”到“鮮亮”的差異;草的動態(tài)“歡笑著”“翻滾著“涌”,從而體會草塘的寬闊、壯美。在教學中,要在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詞語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去想象文中的關系,使學生如臨其境地觀賞到多彩多姿的大自然景觀。這時,學生就能領會到不僅是草浪在歡笑,人也在歡笑,作者借以綠草“歡笑”“翻滾”來表達自己的心情,進而體會出作者對祖國邊疆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朗讀有著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也是增強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葉圣陶先生認為“閱讀總得讀”,他還倡導“美讀”,因此,教師應采用形式多樣的朗讀手段來指導學生“讀”。朗讀時要注意語調(diào)、重音和停頓。通過學生繪聲繪色的朗讀,加深理解課文內(nèi)容,與作者心靈相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