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杰
【摘要】本文首先對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的主要內容和設計原則進行了闡述,然后分析了市政道路關鍵部位給排水設計的要點,市政道路給排水系統(tǒng)是城市道路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城市市容市貌的作用重大,本文在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關鍵詞】城市道路; 給排水; 合理設計
在城市的道路整體設計之中,排水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在進行排水體系施工的時候必須克服困難,提高質量,并且還必須推動我國的市政排水體系與現代化進程的發(fā)展。
一、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的主要內容
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一般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考慮地下水、農田排灌對于路基的影響;二是考慮路表水的排放,減少雨水對路基、路表的破壞。對于第一種給排水設計內容我們通常稱為第一類給排水, 而對于第二種給排水設計內容我們通常稱為第二類給排水。對于第一類給排水設計我們經常采用提高路基或者在路基底部設置隔水層等方法, 具體地就是在施工前開挖給排水溝,以期降低地下水的水位,對于軟土質的地區(qū)要在路段鋪設50cm 左右的砂石,以此來加快給排水。對于給排水無外乎路面上的水以及地下水這樣兩種類型, 所以第二類給排水設計包括對于路面水和下滲水這兩種的設計:
1、路面水,對于路面水可以通過橫坡、邊溝等途徑來處理路面水,達到路面水排除的目的。
2、下滲水,下滲水又分為兩種,一是中央分隔帶下滲水,另一種是路肩下滲水,我們根據不同的種類具體采取方法,對于中央分隔帶下滲水可通過設置盲溝縱向收集, 在橫向上設置集水井和其他給排水管。對于路肩下滲水一般是設置縱向滲溝,這樣的針對不同內容的具體分析與處理能夠對道路給排水設計有著巨大的作用。
二、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的原則
1、一般地講排水溝都不宜過長,排水溝過長會導致積水疏散不易, 短小的排水溝能夠將水就近分流,所以無論是地上還是地下都不宜設置過長的排水溝。
2、排水溝渠要協(xié)調與周圍農業(yè)的沖突,一些排水溝與農業(yè)有關,這時就要在設計上解決與農業(yè)水利的矛盾,化干戈為玉帛,使排水溝渠與農業(yè)系統(tǒng)配合。
3、在設計中必須進行現場考查與分析,在這里的調查這要是對周圍的布局進行了解, 充分考慮排水線對整體布局的影響,以及對建筑、居民、經濟的影響。如果附近是居民區(qū)下雨積水會導致居民的出行受阻,降低居民生活質量,如果附近是商業(yè)區(qū),則會損害當地經濟的發(fā)展。
4、對于立交橋的排水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 立交橋排水一般采用直接排水的方式把積水從立交橋排泄到路面上的排水處,這是最便捷的排水方式,當這種方式不成立時則需要施加外力利用水泵來排水。
三、市政道路關鍵部位給排水設計的要點
1、 對地勢低路面的給排水設計
在大多數城市道路的低洼處的地下水位比較高,有的甚至要比周圍地面低3—6 米,這樣的地勢使得降雨天氣甚至季節(jié),水都向低位置匯集,路面形成水洼。因此,對于地勢比較低的路面主要解決其地表以及地下的給排水。誠如給排水設計原則中提到的在立交橋的給排水設計常常使用直接給排水的方法, 這是當立交附近低于立交最低路面的給排水位時采用的方法,這種方法是一種比較經濟、安全的方法。然而當水流達到洪峰時,也就是水體或干管水位高于路面水位時,則不能使用這種方法。面對這樣的情況,需要創(chuàng)新辦法采用調蓄給排水將不能自流的水引到蓄水池中。
2、對濕度過高路基的給排水設計
有些路基的濕度過高,屬于潮濕型,含水量較大,不利于給排水,因此對于濕度過高的路基,首先要疏干和換填,在施工前在路基兩側挖縱向給排水溝,這種縱向溝要隔一段設計一個,將水排到給排水溝內到達疏通路基的目的。有一些路基無法運用晾曬或疏通達到目的,則需要通過局部換填路基的方法,將路基的土進行調換或是加進透水性能好的材料來實現路基的干燥。
3、 對于地下水位較高的給排水設計
特別是在我們南方一些多雨的地區(qū)和季節(jié),路基長期浸泡在地下水中,這樣會導致路基變形,破壞路基,是非常不好的,面對這種情況,可以通過降低路基地下水位的方法,具體地表現為在路基下地下水位中設置暗溝、滲溝和滲井。其中的暗溝是這樣的使用原理,在溝底和中間填充碎石,這樣形成一個反濾層,根據顆粒大小的不同將溝內進行分層,將地下水匯集到溝內部,然后將水排泄到一定的地方,這樣就降低了地下水的水位。滲溝,就是采用滲透的方式將地下水進行攔截,將地下水滲漏到滲溝里,達到降低地下水的目的。而其中的滲井則是通過將路基范圍內的較上層的地下水引入更深的含水層的方法來降低地下水位的。
4、 路面給排水設計
路面給排水設計中又包括幾個部分: 車行道給排水設計、人行道給排水設計、路面結構內給排水設計、中央分隔帶給排水設計。城市道路的給排水主要分為雙坡給排水和單坡給排水,這就要分清情況,當車行道較寬時,采用雙坡給排水的方式,這種方法迅速有效。而當車道較窄時,則采用單坡給排水的方法就能解決問題。對于人行道給排水的設計, 要注意把坡度朝向車行道,這樣水流可以通過橫向坡度流向人車行道邊的給排水口。還有一種情況,當人行道位于挖方段時,要在道路兩側設置土墻攔截地表水。另外,在路面層中有一定的縫隙,有一些水會通過縫隙滲透到路面結構內部,這樣會使路基的內部受到傷害,所以對于路面給排水的設計非常重要, 盡最大可能地預防水滲入路基中。在中央分隔帶給排水的設計中,要考慮到分隔帶內有通訊、監(jiān)控用管線的人手孔,因此,要把握好給排水長度,其兩個給排水之間的長度要在兩個手孔之間的間距。
5、 綠化帶處排水設計
城市的道路是由機動、非機動的車道、人行道與綠化帶幾個部分所組成的。這么久以來我們使用各種方式來確保道路的雨水排放的暢通,不過就綠化帶這方面來說,排水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最近這幾年,每個城市的道路的綠化帶逐漸加寬,不但美化了城市,同時還達到了綠地率的標準,有效的減少了交通帶來的污染。另外,因為要綠化植物種類環(huán)境的要求,綠化帶所采用的土質都是濕潤的、排水性能好、有機質的粘壤土。這個時候還必須有周期性的對綠化帶進行養(yǎng)護。所以,因綠化帶而滲入路面的水不能夠忽略了。在公路中,綠化帶的排水問題逐漸得到了重視,也采取了相應的方式,得到了一些效果。
公路綠化帶排水的問題上,對兩種排水的方式必須進行考慮:硬鋪裝式分隔帶與綠化帶式的分隔帶。城市的道路之中,因為綠化的要求與城市環(huán)境的需要,硬鋪裝式的分隔帶逐漸減少,一些采用綠化帶在公交的站臺上是硬鋪裝,所以就能夠根據分隔帶視為綠化帶進行設計。攝入綠化帶之中的水分一些是隨著縱坡排下,還有一些是向綠化帶的底部滲下,所以,就能夠在路面的兩周和綠化帶相銜接的地方進行雙層瀝青土工布的鋪設,這樣就將綠化帶與路面有效的隔開了。還需要在綠化帶的底部進行縱向的排水溝的鋪設,同時隔著一段距離還要有橫向的排水的通道將雨水排入到道路兩周的雨水處理井之內。
總之,城市給排水設計和城市道路設計之間的聯系密不可分,因此,市政府在進行給排水設計的時候要尤其注意城市的道路設計,將二者有機的結合到一起,完善市政府及排水設計的合理性。
參考文獻:
[1] 高淑紅,楊樂,劉微. 市政道路給排水工程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和對策分析[J]. 科技與企業(yè). 2012(22)
[2] 方志峰、陳昌福. 市政道路該排水管道的設計與施工要點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2(3).
[3]鄭學慶.市政道路該排水管道工程的設計與施工[J].科技與企業(yè),2012(8).
[4]馬冠超,張明輝.市政道路給排水優(yōu)化設計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