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迪煌
板書,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本功之一,作為教師來說沒有不會的。然而要設計一個好的板書卻是不容易的。怎樣設計一個好的板書?板書在歷史教學中的地位作用如何?下面談談筆者的幾點做法和體會。
一、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培養(yǎng)能力
板書是一種教學藝術。好的板書,可以提綱挈領地勾畫出教材的輪廓,理清教材的脈絡,突出教材的重點,有助于解決教材的難點,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觀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板書作為一種形象性的直觀手段,在解決那些抽象、復雜的難點內容時,有時比語言直觀的作用更高一籌。
從歷史教學的眼光來看,所謂教學重點,是教材中最根本、最重要、最關鍵的知識,它們在系統(tǒng)知識中往往起有承前啟后、溝通左右、統(tǒng)帥全局的作用。所謂教學難點,指的是教材中那些比較抽象,比較復雜的內容。解決好重點和難點,這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兩個關鍵,教師在設計板書時必須牢牢把握這兩點,使重點突出,又有利于難點的突破。對于這一問題筆者的做法是:對重點內容,板書時著墨要濃,而其他內容則應惜墨如金,力求做到眾星拱月、要點醒目。對于難點內容,板書時特別要注意的是理清復雜內容的線索,使之脈絡分明,條理清晰。如中學《世界歷史》近代部分第七章《英國工業(yè)革命》,這章的重點是工業(yè)革命的前提、條件和后果,難點是工業(yè)革命的前提和條件。為使重點突出,難點突破,這章的板書筆乾是這樣設計的:
《英國工業(yè)革命》
(一)工業(yè)革命的前提和條件:
1.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建立
2.大規(guī)模的圈地運動
3.掠奪殖民地和國外市場的擴大
4.工場手工業(yè)積累的生產技術
(二)工業(yè)革命(略)
(三)工業(yè)革命的后果:
1.生產力的巨大發(fā)展
2.近代工業(yè)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形成
在板書的設計和安排上,抓住了重點和難點這兩方面,并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精心地提煉,就能做到要點突出,難點易化,特點明顯,有利于學生掌握和消化知識。
二、把握心理特點,優(yōu)化板書安排
板書是通過學生的視知覺起的作用的。心理學告訴我們,視知覺作為知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三大特點,即對所視對象的整體性、選擇性和理解性。所謂整體性,是指人們在感知時,總是把對象作為一個整體來反映;所謂選擇性,即把一些知覺對象或對象的一些特征、標志、性質優(yōu)先地區(qū)分開來;所謂理解性,表現(xiàn)為人們在感知時,總是用過去的知識經驗來解釋它。針對這些特點,在板書時筆者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優(yōu)化處理。
1.注重板書綱目的整體性。板書的整體性包含兩個方面,即章節(jié)內容的整體性和具體事件的完整性。知識凌亂和支離破碎是板書的一大禁忌。
2.板書時注意做到重點突出,書寫工整美觀,對事件、人物的特征、標志、性質等要簡練醒目。
3.注意前后上下知識的聯(lián)系、對比,處理好正副板的關系,充分利用好副板,發(fā)揮副板對正板的補充作用。
三、從教學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新板書形式
一般來說,歷史課的板書多采用提綱式。它的優(yōu)點是層次分明,邏輯性強,比較容易理清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揭示其內在聯(lián)系。但板書不能拘泥一格,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和章節(jié)的不同情況,在處理教材、設計板書時,使用不同的板書形式。
如講述中國歷第三冊中《土地革命和中華蘇維埃政權的建立》一節(jié)時,我對《紅軍四次反“圍剿”的勝利》一節(jié),采用表格分類式的板書,把紅軍四次反“圍剿”斗爭的情況分列成表格。
通過表格分列式的板書,學生對紅軍四次反“圍剿”的主要情況一目了然,而且便于比較,有助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作者單位:江西省信豐縣金盆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