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昌榮
[摘 要]“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一直深入人心,而要真正貫徹這個教育理念,需要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去打造課堂,給學生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體驗。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和研究發(fā)現(xiàn),從初中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歷史學科的史實性出發(fā),恰當運用歷史課本劇能融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于一體,是一種教學效果不錯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初中歷史 教學原則 歷史課本劇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
歷史教學必須兼顧歷史學科特有的歷史性和現(xiàn)實性,并因材施教,才有可能打造出優(yōu)秀的課堂。而運用歷史課本劇的課堂教學方式正是讓歷史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呈現(xiàn),符合歷史性和現(xiàn)實性的特點。另外,劇本既可以由教師根據學生進度需求來編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來編寫,只要運用得當,歷史課本劇會令課堂生色不少。但是根據筆者的觀察,歷史課本劇在課堂的實際應用上存在著泛濫化、邊緣化和娛樂化等問題,致使歷史課堂質量不高。筆者認為,要解決上述問題,歷史課本劇的應用就要注意以重難點為中心、歷史背景準確和運用適度這三大原則,力求去粗取精,充分發(fā)揮歷史課本劇在課堂上的運用優(yōu)勢。
一、以重難點為中心
歷史課本劇的運用,主要是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幫助學生理解歷史,引導學生思考歷史。而要想讓這種教學方式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就要將課本內的重難點知識確定為劇本的中心,重點突破,讓課本劇成為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重難點知識的階梯。
例如,《鐵騎牛耕引發(fā)的社會革命》一課的難點是商鞅為何變法,有位學生設計了這樣的歷史課本?。骸坝袀€受封土地500畝,奴隸1000個,納稅數(shù)不勝數(shù)的奴隸主每天都在反反復復地計算財產,計算過后每天都在糾結生活到底是該揮霍還是該節(jié)約,因為若不享受,私自開墾的土地可能哪一天就變成非法的了,可是若揮霍得太過分,萬貫家財散盡,下半輩子不知如何過?!边@樣一個改寫和呈現(xiàn),頓時使學生們明白了新興地主支持變法的背景和原因,對這個歷史知識的理解和分析也就更加深刻。
歷史課本劇是新穎的教學方式,但一定要注意使內容大于形式,恰當運用,只有這樣,歷史課本劇才有可能是真正促進學生主體地位轉化的“良藥”。
二、歷史背景準確
確定中心只是第一步,教師在設計課本劇時一定要注意歷史背景的準確性,因為歷史有著明確的時間性,例如三國鼎立的局面何時形成、何時瓦解都有一個明確的時間點,不能胡亂編造。近年來,電視劇歪曲歷史的情況時有發(fā)生,辨識能力還略顯不足的初中生在編寫課本劇時也常受到影響,出現(xiàn)亂改亂編的情況。所以教師要注意學生所編制的歷史課本劇的時間和細節(jié)是否科學,保證歷史課本劇的價值。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七年級《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一課時,學生曾編排表演了一場名為《宋人的一天》的戲劇,其情節(jié)緊湊,編排合理,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準備的充足和思考的認真。但是某些具體細節(jié),學生的改編過于不合理,脫離了當時的社會實際。比如其中一幕是寫由數(shù)名學生扮演的宋人入夜后一邊喝燒酒一邊打麻將的情境,這是不合“時”的,因為燒酒是元朝后才進入人們視野,清朝才開始流行,麻將也是道光帝以后才開始流行。教師應明確指出學生編排劇本的不合“時”,使學生明白歷史課本劇要注重歷史背景準確的應用原則。
三、運用適度
上述兩點都是針對課本劇的設計要求而言,而在實際運用中,教師必須要把握“度”的原則。應用歷史課本劇的教學效果是明顯的,但課堂時間也是十分有限和寶貴的,有些表演需要的時間過長。因此,歷史課本劇在課堂上的表演時間應該控制在15分鐘內,而且在課堂上也應該有選擇地運用,不能每節(jié)課都采用課本劇的形式進行教學。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盡可能吸取歷史知識的精華呢?筆者認為應該注意歷史的聯(lián)系性,適當?shù)卣蠚v史教材。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七年級歷史《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課時,可以運用歷史課本劇的方式,但是由于三國鼎立的人物和事件主線太多,如果教師和學生編寫時不注意呈現(xiàn)的“度”,力求面面俱到,那整堂課就有可能都花在表演上,沒有留給教師引導和學生思考的空間。所以教師應該重點截取赤壁之戰(zhàn)和官渡之戰(zhàn)這兩件事作為課本劇的中心,以時間順序插入魏、蜀、吳三國的建立和興盛,重點突出這兩場戰(zhàn)役的不同戰(zhàn)果,引導學生思考曹操成敗的原因各是什么,這樣張弛有度,歷史課本劇才有可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總而言之,歷史課本劇的教學必須遵循以重難點為中心、歷史背景準確和運用適度這三大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其作用。若運用得當,歷史課本劇必然是歷史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
[ 參 考 文 獻 ]
[1]張玉梅.歷史課本劇在課堂教學運用中應注意的問題[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3(1).
[2]柯玲.淺談課本劇[J].歷史教學,2014(5).
[3]王守華.指導學生“創(chuàng)”演課本劇[J].江西教育,2014(8).
(責任編輯 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