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娜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0-0042-02
一、主題的產生——生活即教育
幼兒年齡小,知識經驗貧乏,其生理、心理發(fā)展水平決定了對幼兒的教育必須尋求一種更高效、自然、更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育,這就是《綱要》所倡導的以幼兒生活為特征的教育——在幼兒的生活上通過讓其不斷獲得豐富的經驗來促進幼兒的生長發(fā)育。所有的幼兒教育只有扎根于幼兒的生活與經驗,幼兒教育才能發(fā)揮自己的效能,教育才真正有意義。
我們的探索型主題教育活動,從孩子們的生活入手,以主題活動形式安排教育教學,并在主題的統(tǒng)率下,從情感教育入手,由幼兒的興趣點開始確立主題,由幼兒的問題做引線拓展主題,自主開發(fā)出數個活動方案,潛移默化地把孩子引上和諧發(fā)展之路。
例如,大班的孩子們在自由活動或散步時間圍著老師問這問那:為什么白天有太陽,卻看不見月亮?為什么人要生活在地球上?為什么地球上要有那么多國家……孩子們對有關地球的知識充滿了渴望,于是就產生了“我們的地球”這一主題;又如,中班孩子們在飯后有追逐現象,老師告訴幼兒吃飯后不能亂跑,否則會影響消化,會得盲腸炎,對這個解釋,孩子們又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什么是盲腸炎?盲腸在那里?人為什么要吃飯……孩子們對作為個體的“人”產生了很大的興趣,而“人”是切合每個人自己的,“我”本身就是一個最直觀的教具,因此老師們決定與幼兒一起來探索“人的奧秘”;有的班級教室門口有一小塊花圃,里面種了許多的花,每天進出活動時,孩子們都會趴在那里看看、摸摸、聞聞,于是,對花有了興趣,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老師們抓住機會引導幼兒觀察、討論,隨即開展了“花的世界”主題探索活動;還有“動物世界”“交通工具”“恐龍的奧妙”“有趣的海洋生物”等主題的產生都是來自孩子們日??吹降慕煌üぞ?、小動物、食物、玩具,孩子們自己交談或向老師、爸爸、媽媽提出有關的問題,表現出強烈的興趣,于是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討論決定后產生。
當然,在開展每個主題之前都進行討論,老師要研究該主題設計所蘊含的理念及價值,以便有效的開展活動。
二、信息資料的收集、處理、利用
主題確定以后,就著手進行信息資料的收集、處理、利用。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采取了教師、幼兒、家庭、社區(qū)多向互動方式。家庭資源是探索型主題教育活動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資源。因此,教師們及時召開家長會,向家長介紹主題活動的一些情況,并充分發(fā)揮家長的作用,請家長與幼兒一塊積極通過多種途徑從圖書館、英特網、商店、市場、周邊中小學查找有關資料,調動幼兒用多種感觀去吸納信息,如詢問、觀察、記錄。收集的資料,種類繁多,可有圖書、圖片、VCD片、錄像片、卡片、各種模型、實物、玩具、標本、電腦上下載的文字資料等。還可請家長為孩子買教學所需的教學具,為活動的開展提供了物質的保證。
教師根據收集到的資料內容和孩子一起,根據孩子們自己的邏輯和規(guī)則進行分析、歸類和整理,并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師還根據主題活動的開展情況自制一些相關內容的教玩具,讓幼兒自己篩選、重整和組織材料。
三、形式多樣的互動探索活動
要保證師幼的探索活動呈現良好的狀態(tài),關鍵在于探索形式和師幼互動的多樣化。教師結合自己探索型主題活動的開展情況,建立一種自然、和諧的師幼互動關系,采取多種形式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l.資源共享式的“今天我知道”活動,讓幼兒把自己向爸爸媽媽及其他人了解到的知識告訴大家,進行交流。
2.借助實物、教玩具的探索型觀察活動,讓幼兒通過看、聞、摸、想、問、說、記錄等得到感性認識。在“交通工具”主題活動中,老師讓孩子們操作各種車、船、飛機玩具,在玩中,孩子們了解到不同交通工具的不同功能、造型、用途、結構等,同時,也發(fā)現了許多問題:輪胎上為什么會有花紋?船為什么會浮在水面上而潛水艇卻可以在水下?飛機在天空中怎么認路……
3.通過手、腦協(xié)調動作進行創(chuàng)造性制作的美術活動。例:在花的主題中孩子們自己制作花的標本、粘貼“美麗的花”;在“有趣的海洋生物”主題中,孩子們將貝殼進行粘貼制作手工作品、還有繪畫“世界各國國旗”“漂亮的花”“我喜歡的交通工具”“變化的情緒”手工制作泥塑“大象”等。
4.注重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的實踐活動。例:種花活動、自己動手煮海鮮、當個環(huán)保小衛(wèi)士、保護牙齒,正確刷牙等。
5.借助材料進行的實際操作活動。例:用手電筒和地球儀的操作感知白天黑夜的形成;運用水的浮力原理操作感知船的浮和潛水艇的沉;品嘗各種花茶了解花的功能;創(chuàng)設多種操作活動讓幼兒感知手的作用等。
6.豐富知識面,加深感性認識的參觀活動。例:參觀動物園、參觀花圃、參觀大街上的交通工具。
7.借助專業(yè)人士講解專業(yè)知識的助教活動。例:請中學的生物老師講解花的結構、種類、味道;請醫(yī)院的兒科醫(yī)生講解“食物到那兒去了”;請環(huán)保局的同志為小朋友講解有關環(huán)保的知識;請消防隊的消防員為小朋友講解消防車的結構及功能。
8.感性認識與動手、想象為一體的建構活動。例:花園、我們的家、熱鬧的大街、動物園、原始森林。
9.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電教活動。例:觀看有關的VCD如《藍貓?zhí)詺馊枴分厍蚱?、人體篇、動物篇等;觀看三元的環(huán)境變化的錄像片。
10.鞏固知識、發(fā)展語言能力、拓展主題的討論活動。例:花的話、我知道的地球、我最喜歡的動物、恐龍為什么會滅絕……
四、主題的拓展
當一個主題確立后,幼兒與教師一起通過探究與發(fā)現,產生了新的結論,這時教師應關注幼兒對這一主題探索過程的反應,以及進一步探索的可能,對活動過程的記錄、錄音、錄像、拍照等進行重溫,尋找教育過程中的成功與不足,進行反思,激起幼兒進一步探究的欲望,為下一個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由于孩子們對主題不斷延伸新的探究欲,從而使探索持續(xù)不斷地深入下去,也使得主題不斷拓展。例如,在“我們的地球”主題中,孩子們通過一些探索型操作活動知道了由于地球的自轉產生了白天、黑夜,可是,有的孩子提出疑問:“地球會轉動,那人在地球上生活為什么不會掉下來呢?”是呀,這可真奇怪呢!孩子們又對這一問題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這時,教師應提供持續(xù)不斷的機會,支持他們自主發(fā)現、提出問題,使主題進一步拓展。
在每一個主題活動結束后,教師們可根據自己班探索型主題活動開展的情況設計調查表,征詢家長對本次活動的意見和建議,以便在開展下次活動時獲得家長更大的幫助。
(責任編輯 文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