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杰
江門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江門 529000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癌性疼痛臨床觀察
徐振杰
江門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江門 529000
目的: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癌性疼痛臨床療效。方法:將64例肺癌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三階梯止痛法治療;觀察組采用三階梯止痛法聯(lián)合中醫(yī)療法治療。比較2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治療總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總有效率觀察組93.8%,對照組71.9%,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睡眠評分、食欲評分、精神狀態(tài)評分、日常生活評分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各項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良反應發(fā)生例數(shù)觀察組4例,占12.5%;對照組17例,占53.1%,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癌性疼痛療效顯著,可在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同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癌性疼痛;三階梯止痛法;中醫(yī)療法;臨床療效
癌性疼痛是癌癥患者最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1]。癌痛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尤其對于晚期癌癥病人,癌痛已成為患者主要的痛苦來源。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的癌癥綜合規(guī)劃中已提出多種治療癌痛的方案,其中最為常用的為三階梯止痛法,但存在毒副作用大、易成癮等問題。中醫(yī)療法治療癌痛歷史悠久,隨著中醫(yī)藥的廣泛應用,近年來,中醫(yī)藥治療癌痛已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但該法起效較慢,且對重度疼痛的療效不顯著[2]。為尋求療效顯著的治療方法,本院分析探討了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癌性疼痛臨床療效,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肺癌患者64例,隨機分為2組各32例。觀察組男20例,女12例;年齡24~62歲,平均(48.7±2.5)歲。對照組男22例,女10例;年齡25~60歲,平均(47.8±2.3)歲。所有患者均經過相關病理學、細胞學及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肺癌,其中腺癌患者24例,鱗癌患者20例,大細胞癌患者10例,小細胞癌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伴有疼痛,同時采用數(shù)字疼痛分級法(NRS)對其疼痛進行分級,1~3分為第一階梯,4~6分為第二階梯,
7~10分則為第三階梯,其中第一階梯疼痛患者15例,第二階梯疼痛患者24例,第三階梯疼痛患者25例?;颊叩奶弁次恢靡话阍谛孛{部、四肢部、背部、腰部、腹部等處,且疼痛部位的表皮無破損,同時局部無紅腫、發(fā)熱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所有患者經過相關檢查均排除缺氧、高熱、呼吸抑制、呼吸道阻塞及嚴重的心、腦、肝、腎方面的疾病,且均對酒精、阿片類藥物、解熱鎮(zhèn)痛藥物不產生過敏,同時無藥物濫用史,另外不存在智力及精神障礙,語言表達能力均正常,有一定的判斷能力,預計生存期均不小于1月。2組性別、年齡、病理類型、既往病史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 采用三階梯止痛法對其癌性疼痛進行治療,依據(jù)WHO制定的三階梯原則及患者的疼痛分級對患者進行用藥,具體用藥原則為:第一階梯疼痛患者給予醋氯芬酸分散片,口服,每次25~100m g,每間隔12 h重復用藥;第二階梯疼痛患者給予曲馬多,采用肌內注射,每次50~100 m g,日劑量不應超過400m g,同時應口服洛芬待因,每次30~60 m g,且間隔12 h重復用藥;第三階梯疼痛患者可采用三種方案進行治療:①給予嗎啡緩釋片,口服,每次5~30m g,每次12 h;②在患者疼痛部位使用芬太尼貼片,每張4.2mg,每次1片,每間隔12 h重復使用;③給予羥考酮緩釋片,口服,每次10~80m g,每間隔12 h重復用藥。
2.2 觀察組 患者在三階梯止痛法的基礎上采用中醫(yī)療法進行治療,首先依據(jù)相關中醫(yī)學理論對患者進行辨證論治,然后再依據(jù)實際情況使用中藥進行治療。以清熱解毒、理氣活血、扶正補虛、通絡止痛為主[3],處方:黨參、白術、生地黃、魚腥草、茯苓各15 g,黃芪20 g,鱉甲、地龍、炙甘草各9 g,瓜蔞、延胡索各10 g,全蝎3 g。每天1劑,水煎煮2次,取汁150m L,最后分2次口服。治療10天為1療程,所有患者均需服藥治療2療程。
3.1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治療的總療效,且對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并對比分析,同時觀察2組患者是否有惡心、嘔吐、眩暈、便秘等不良反應出現(xiàn)[4]。生活質量評分包括睡眠、食欲、精神狀態(tài)及日常生活等指標,滿分為5分,分數(shù)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13.0軟件分析比較,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4.1 療效標準 顯著:疼痛完全消失;較好:疼痛明顯減輕,疼痛時間及間隔時間得到明顯改善,且白天能正常生活,晚上睡眠基本不受干擾;一般:疼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減輕,但疼痛時間及間隔時間無明顯改善,白天的生活受到影響,晚上的睡眠受干擾效;無效:疼痛沒有得到緩解。
4.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總有效率觀察組93.8%,對照組71.9%,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4.3 2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見表2。2組治療前睡眠、食欲、精神狀態(tài)、日常生活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睡眠評分、食欲評分、精神狀態(tài)評分、日常生活評分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各項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分
表2 2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分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睡眠1.69±0.79 3.17±0.49①1.73±0.84 4.57±0.79①②食欲1.72±0.71 3.16±0.66①1.69±0.73 4.78±0.81①②精神狀態(tài)1.88±0.81 2.99±0.62①1.79±0.78 4.28±0.64①②日常生活2.15±0.82 3.23±0.49①1.96±0.84 4.86±0.52①②
4.4 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不良反應發(fā)生例數(shù)觀察組4例,占12.5%;對照組17例,占53.1%。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癌性疼痛是伴隨癌癥產生的一種慢性疼痛,其作用獨特且復雜。相關研究表明,癌疼是癌癥患者主要的痛苦來源,患者不僅要受到疼痛的折磨,而且還會出現(xiàn)消瘦、胃腸功能紊亂及失眠等[5],這極大的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心理情緒,患者往往苦不堪言。目前,臨床上常使用西醫(yī)來治療癌性疼痛,其中三階梯止痛法最為常用。該法的具體給藥原則為:第一階梯輕度疼痛主要給予非甾體抗炎藥;第二階梯中度疼痛則給予弱阿片類藥物,并輔助給予非甾體類鎮(zhèn)痛藥物;第三階梯重度疼痛則主要給予阿片類藥物[6]。該法的優(yōu)點在于能夠可依據(jù)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原因適當?shù)剡x擇相應的鎮(zhèn)痛藥物,且起效快,對重度疼痛有較好的療效,但不足之處則是副作用大,患者一般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便秘、括約肌緊張、呼吸抑制、嗜睡、思維力減弱、尿少、尿潴留及過敏反應等不良反應,同時長期服用還會成癮,產生依賴性,另外受患者耐受性的限制,部分病人的止痛效果不佳。隨著對中醫(yī)理論的深入研究以及廣泛應用,發(fā)現(xiàn)中醫(yī)藥在治療癌性疼痛有著獨到之處。中醫(yī)學認為癌痛主要是由于邪毒內陷,氣滯血瘀,津液干涸,經絡痹阻不通所導致的。中醫(yī)療法能夠對患者從整體出發(fā),對患者進行辨證論治,從而采用相應的方法對其進行治療,這使得該療法不僅
能止痛,而且還能抑瘤,同時具有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小、一般無依賴性等優(yōu)點。因此,中醫(yī)療法在肝癌疼痛的治療上已越來越受到醫(yī)療工作者的關注。本研究中所用的方中,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生地黃、鱉甲能夠益氣健脾,養(yǎng)陰生津散結;瓜蔞、魚腥草能清熱解毒祛痰,寬胸理氣止痛;地龍、全蝎、延胡索則能活血祛瘀,起到解毒散結止痛的作用;炙甘草則能調和各種藥物,起到扶正祛邪,清熱解毒,化痰散結,通絡止痛的功效[7~8]。
本研究以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療效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同時相應的生活質量評分也要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也要明顯小于對照組。研究結果顯示,三階梯止痛法聯(lián)合中醫(yī)療法治療性疼痛時,能夠充分利用中西醫(yī)各自的長處,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使患者的睡眠、食欲、精神狀態(tài)及日常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改善,同時還能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由于癌性疼痛具有普遍的共性,因此該治療方案對肝癌、鼻咽癌骨轉移等疾病引起的癌性疼痛也具有一定的療效。綜上所述,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癌性疼痛的臨床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深入推廣應用。
[1]趙彪,侯煒,杜欣穎,等.癌性疼痛的綜合治療[J].世界中醫(yī)藥,2013,8(1):113-115.
[2]王寧,李秋華,殷東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不同證候群癌性疼痛臨床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4,41(6):1231-1233.
[3]石曉晨.中醫(yī)藥治療肝癌疼痛研究進展[J].河南中醫(yī),2014,34(11):2130-2134.
[4]鄧宏,許蕾,河文峰,等.中藥五生酊外用治療癌性疼痛臨床療效觀察[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31 (6):885-889,894.
[5]杜業(yè)勤,張雙燕,張國慶.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癌性骨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24(2):28-30.
[6]曹博,王華偉,王文萍.中醫(yī)藥配合三階梯止痛法治療癌性疼痛[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0,7(3):50-51.
[7]王野,趙丹,傘洪敏,等.加巴噴丁聯(lián)合三階梯止痛法在癌性疼痛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5,25(3):102-105.
[8]杜欣穎,侯煒,王蘇.癌性疼痛中醫(yī)外治法研究進展[J].世界中醫(yī)藥,2011,6(6):541-543.
(責任編輯:馬力)
Clinical Observation o f In teg rated Chinese and W estern M ed icine Therapy fo r Cancer Pain
XU Zhen jie
Objective:To exp 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 estern m edicine therapy for cancer pain. Methods:Sixty-four patients w ith lung cancer w ere random 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group received the treatm ent of three step m ethod,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 as given three step m ethod com bined w ith Chinese m edicine.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 ent in tw o groups w ere com pared.Result:The totaleffective rate w as 93.7%in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w as higher than 71.9%in the controlgroup,the difference being significant(P<0.05).The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 ent w as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ing significant(P<0.05).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 as 12.5%,and w as low er than 53.1%in the 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Integrated Chinese and w estern m edicine therapy for cancer pain ha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It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im 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Cancerpain;Three stepm ethod;Chinesem edicine therapy;Clinicaleffect
R730.6
A
0256-7415(2015)12-0189-03
10.13457/j.cnki.jncm.2015.12.085
2015-07-11
徐振杰(1979-),男,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腫瘤的中醫(yī)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