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來 王興軍
初中數(shù)學誘導探究式學習主要指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圍繞某個問題,通過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的過程。探究性學習能創(chuàng)設最佳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充分動手做、動眼看、動腦想、動口議,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在體驗中學習感悟,在愉悅中克服困難,在滿懷熱情中獲得成功。
一、誘導探究式教學的界定
誘導探究式教學就是指在課堂教學中,以問題為載體,相機誘導,采用循循善誘、點撥啟迪的方法設計問題,讓學生在教師誘導的基礎上,獨立解決問題,特別是當學生的思維處于停滯、阻塞時,教師要鼓勵誘導學生,疏通思維,或與同伴、與教師交流,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順利開展,讓學生在設問和釋問的過程中萌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欲望,進而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在實踐中不斷優(yōu)化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誘導探究式教學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新課程下誘導探究式教學活動流程的一般模式
誘導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新授課一般可以概括為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目標;交流討論,互動探究;典型探究,點撥引導;總結評價,應用發(fā)展。
1.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目標。情境的設計是誘導探究性學習的關鍵一步,它關系到學生的求知欲和主動精神的激發(fā)。教師要分析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的相關程度,教學目標要和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進行綜合,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設開放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從問題情境中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明確目標。問題要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興趣,調動他們進行探究的熱情;要有挑戰(zhàn)性,介于學生已有認知水平和新認知水平之間;問題可由學生分小組提出,也可由個別學生提出,還可由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提出。目標的導向和激勵作用要始終貫穿課堂教學。
2.交流討論,互動探究。教學過程中,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根據(jù)提出的探究目標,運用已有的知識與生活經(jīng)驗,積極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觀察、分析、比較、計算、實驗、閱讀、思考等方式主動研究問題。此過程包括“研究問題”“驗證問題”“策略評價”三個環(huán)節(jié)。研究問題的過程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和交流、交際能力,訓練學生的聚合思維、發(fā)散思維、直覺思維和想象力等思維操作方式。驗證問題時,要注意通過交流研討結果,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學會的知識,用學會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斷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斷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觀點持獨立見解的個性。策略評價的過程,要對學生所采用的探究方式和表現(xiàn)出來的創(chuàng)造性品質等給予積極的評價,使學生體驗到探究成功后的愉快情感,并用各自的方式將學會的知識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當中,這是學生鞏固創(chuàng)造性心理的必要條件。
3.典型探究,點撥引導。教師在學生已掌握知識點的基礎上,精心選擇編制一些難易適中的典型題目,題目可以是變式的、實際應用的、探索性的、開放性的等。教師不急于用自己的思考來干擾學生的思考,而是作為一名導演,和學生一起交流、探究,并抓住契機適時地加以點撥、引導。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板演、練習的反饋信息,抓住關鍵,點撥存在的問題、應當注意的問題,并教給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
4.總結評價,應用發(fā)展。發(fā)展是指學生在認知、技能、情感態(tài)度三個領域的發(fā)展,它包括歸納總結、檢測和遷移訓練三個環(huán)節(jié)??偨Y的內容有知識結構、學習方法、經(jīng)驗體會。評價要具有激勵和導向作用,評價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增強學生學習新知的動力,評價的形式有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應用是學生把已知信息或知識自由拓展、重組和升華的過程,應用訓練要有挑戰(zhàn)性、相關性、開放性、綜合性和典型性。
三、進行數(shù)學誘導探究式教學活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注意學生個體的親身體驗。在探究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切實經(jīng)歷和體驗挫折與成功,這其中的許多感受和體驗是他們理解科學的本質、理解科學精神的意義與價值的基礎。即使有些探究,學生走了彎路,遭遇挫折和艱辛,甚至最終也沒有找到問題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老師,但學生仍能從這一過程中學到不少東西。探究過程中的挫折、錯誤、彎路甚至失敗,對學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當然,在多數(shù)探究中,教師要適時給予點撥、誘導、引導和智力支持,從而使探究在經(jīng)過努力之后有所結果,讓學生體驗到收獲的喜悅和興奮。否則,總是探究不出東西,學生也會對探究喪失興趣和信心。
2.注意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探究式教學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揮和建構學生的主體性,倡導展現(xiàn)學習者的主體力量和理性作用,積極創(chuàng)設合作、交流、對話的學習環(huán)境,把學生置于一個有社會意義的團體中,讓他們在與別人的交往與對話中,培養(yǎng)“共性”與“交互”的主體性。探究式學習不僅僅是一個知識攝入的過程,而且是一個包含著態(tài)度和情感的綜合體驗過程。在探究式學習中,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能學會準確地與他人交流;向別人解釋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想法,運用不同意見來審視自己的觀點,獲得更正確的認識,學會相互接納、贊賞、分享、互助等。
3.注意教師角色的轉變。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師要自覺地把自己當作學習團體中平等的一員,走到學生中間,以知識渴求者的身份和學生一起探索、討論、交流,以自己的豐富經(jīng)驗影響學生的知識和人生意義的建構,并和學生一趣分享探究的成果。探究活動中,教師要大膽放手:規(guī)律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方法讓學生自己尋找,思路讓學生自己探究,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
4.注意分層漸進地進行教學。教師可按一定的標準,把學生分成幾個層次,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要求,對各層次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層教學和練習,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自我發(fā)展的機會,都有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fā)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的效果。
5.注意正確運用形成性評價。誘導探究式學習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評價應該是開放與多元的。從評價的內容來看,重點應放在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對探究過程和方法的理解、對探究本質的把握;從評價方法來看,教師應詳細地收集學生的作品并對學生在多個領域內的努力、進步和成就做出評價,這種卷宗評價的方式可以展現(xiàn)學生生動的成長歷程;從評價標準上看,運用多層次的評價標準來衡量不同的學生,可以給學生以彈性化、人性化的發(fā)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