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玲
重慶市涪陵第十六中學校
提高初中英語閱讀能力的幾點思考
徐曉玲
重慶市涪陵第十六中學校
英語閱讀教學在整個英語教學工作中占據(jù)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它是中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內容和手段。作為一名一直擔任教學任務的老師,我發(fā)現(xiàn)在目前的英語閱讀存在以下一些缺點:
(1)閱讀材料單一。學生能接觸到的閱讀材料基本上是教材、試題和復習資料。這些材料形式有些單一,不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訓練方法簡單。教師訓練學生閱讀的方法基本上對于教材中的內容精講精練,著重知識點講解。其次是解答習題中的閱讀理解,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規(guī)定的材料,然后從設計好的題目中選出最佳答案。在整個訓練過程中,學生始終在被動閱讀,失去了自己的思維空問和思考動力。
(3)閱讀訓練不能做到循序漸進。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由于教師選取閱讀材料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致使學生在整個初中階段所讀材料的梯度較為模糊,在同一層面上重復過多,雖經(jīng)師生共同努力,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4)學生英語閱讀外部動力趨勢的因素較大,閱讀計劃性不強。大多數(shù)學生英語閱讀是需要借助漢語思維,較多運用詞,句意分析,推理判斷等策略,但句子結構分析能力較差,推理判斷能力有待提高。學生有閱讀自己感興趣材料的愿望,但還沒有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英語閱讀。學生期盼老師傳授閱讀方法,訓練閱讀技巧。
1.不斷充實詞匯量,打好基本功。
很多人認為閱讀的技巧很重要,我認為最可靠的保證就是積累詞匯量。詞匯量掌握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高低,詞匯量過低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從而使學生由于詞匯量太少而難以形成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
2.改進閱讀教學,培養(yǎng)閱讀興趣。
閱讀是一種積極主動地思考、理解、接受信息的過程,是一種復雜的認知活動。在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教程中,英語閱讀教育只是著眼于對課文或所選材料進行分析,教學過程只是解釋生詞和固定搭配,逐字逐句地分析文章篇章結構,再配以中考形式的短文閱讀訓練。這種教學方式的弊端是:過多地重視了語言形式而忽略了對內容的理解;教學有較強的應試性,材料的選擇量少,文體單調,以難繁為主;學生閱讀量小,速度慢,閱讀積極性受到挫折,因而扼制了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改變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是當前英語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1)開展精讀和泛讀相結合的教學。以課文作為精讀材料,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閱讀材料,進行廣泛的閱讀。
(2)創(chuàng)造必要的閱讀條件,為學生掃清閱讀障礙。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克服閱讀困難,教師有必要對學生的閱讀進行一定指導,除了初步掃清詞匯障礙外,還可以適當?shù)南驅W生提供跟材料相關的文化背景、生活經(jīng)驗和專業(yè)知識。
(3)遵循閱讀教學的“有序性”原則,不急于求成,體現(xiàn)由易到難、由表及里、由低層次到高層次研究的教學設計,選擇多樣化和趣味性強的材料,做到閱讀和欣賞相結合。
二里半的麻婆子被殺,羅圈腿被殺,死了兩個人,村中安息兩天。第三天又是要死人的日子。日本兵滿村竄走,平兒到金枝家棚頂去過夜。金枝說:
(4)教師就如何激發(fā)學生英語閱讀興趣做一些行之有效的嘗試,如:設立英語閱讀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充分利用實物、圖片、道具、教具、幻燈、錄像等。
中學階段的閱讀教學,其目的在于學習生詞,鞏固舊詞,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鍛煉其思維方式,提高閱讀速度與理解能力,擴大語言的輸入量,拓展視野,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教師在重視閱讀教學的同時,在平時教學中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閱讀技巧。
1.抓住文章的幾大要素。
時間、地點、文化背景、矛盾沖突和基本線索等,在閱讀材料時,材料本身會提供和文章本身相關的歷史、地理和文化背景等信息材料;把握文章的幾大要素,人物、地點、時間、矛盾沖突和基本線索,這一點在閱讀文學類作品時尤為重要。
2.排除閱讀障礙,提高閱讀質量。
詞匯是學生閱讀過程最大的障礙,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生詞等障礙,不可能字字都查閱詞典,同時這樣也會影響整體閱讀效果。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有必要使學生掌握一些必要的猜詞技巧,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英語邏輯思維能力。
通過具體語境來猜測詞義。所謂語境也就是上下文,即生詞在語句或篇章中的前后關系,單個生詞是孤立呆板的,但往往是可以通過具體的語境猜測出來。
通過閱讀全文來猜測生詞的意思。部分生詞光從上下文中來猜測還不夠,還要學生在通篇閱讀全文,在掌握全文大意的基礎上來猜測。
根據(jù)已有知識或材料本身所提供的正面或反面信息來猜測詞的意思。根據(jù)材料正確快捷地判斷出生詞的意義,同樣是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一種反應,為了彌補平時知識的不足,教師應引導學生平時多閱讀,遇到問題問教師及查閱相關資料,排除陌生感和培養(yǎng)語感,不斷提高判斷力和理解力。
3.注重閱讀過程訓練,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只有在心理放松的情況下,才能思維集中,保持旺盛的閱讀狀態(tài),發(fā)揮最佳閱讀水平。
(2)預測材料內容,從標題預測文章的大致內容,然后在讀的過程中逐步驗證或糾正對文章的預測。
(3)略讀,快速閱讀全文,理解大意,掌握篇章結構的布局,領會作者意圖。
(4)詳讀,在瀏覽全文的基礎上,注意個別細節(jié)問題。
(5)保持默讀,忌回視,可適當做跳讀,并適時記下跟上題相關的信息。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保持旺盛的閱讀興趣,而且要從不同側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最終使學生把語言學習當做一種持久而更有意義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