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瑤
【摘 要】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是兒童發(fā)展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前兒童認知世界、獲取信息的基礎。目前,學習語言的傳統途徑不能很好地滿足兒童學習語言的欲望,不能有效地提高兒童的語言運用能力。將繪本劇表演融入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是一種創(chuàng)新,不僅能促進兒童語言能力發(fā)展,豐富語言教學手段,而且能夠幫助他們主動完成知識建構,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此,本文試從繪本內容的選擇、感知、游戲、表演等方面入手,探究繪本劇表演在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發(fā)展中的功用。
【關鍵詞】繪本劇表演;語言教育;學前兒童
中圖分類號:J8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9-0040-02
3-6歲是兒童語言發(fā)展的黃金時期,這一階段的兒童對語言的認知有著強烈的表現欲望。他們喜歡游戲、裝扮、音樂,喜歡被關注,愛幻想,有著與生俱來的表演天賦,而這些在繪本劇表演過程中都可以實現。目前,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繪本劇表演對學前兒童有著獨特的吸引力,它能幫助兒童解除恐懼的負面情緒,使他們愿意吐露內心想法,改善與同伴的關系,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游戲扮演和故事表演使其表述能力和傾聽能力得到一定的鍛煉和發(fā)展,并使認知水平不斷提高。
一、繪本與繪本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與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1]。繪本作為一種獨特的兒童文學樣式,是最適合學前兒童閱讀的圖書,是幼兒園開展早期閱讀的重要載體。繪本劇是由繪本故事改編的兒童劇及兒童戲劇活動的總稱,是指學前兒童在閱讀了解繪本內容的基礎上,以兒童熟悉的繪本角色和場景為元素,讓兒童成為繪本中的角色,并融入部分即興表演的一種表現形式。繪本劇表演與嚴格意義上的戲劇有一定的區(qū)別,幼兒園繪本劇的要求比較簡單,對技巧要求不高,一本有趣的繪本,幾個繪本中的人物,在幼兒園的表演區(qū)就能完成繪本演出。幼兒園日常的繪本劇表演實質上是一種“表演游戲”,它不僅為學前兒童提供了以角色身份進行語言表達的虛擬場合和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更使兒童在潛移默化中吸收大量豐富的詞匯,從而運用到自身的語言發(fā)展中去。繪本兒童劇編劇王添強老師認為:“繪本與兒童戲劇活動正好是兩個相互匹配的學習伙伴。戲劇活動讓兒童的天性得以舒展,而豐富的繪本資源則為兒童的戲劇活動提供了藍本和源泉?!盵2]可見,繪本與戲劇有著天然相通之處,繪本劇可以將繪本的美從平面引向立體,從靜態(tài)引向動態(tài)。
二、繪本劇在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發(fā)展中的實踐應用
(一)選擇適合語言發(fā)展并易于改編的繪本,激發(fā)“想說”的內驅力。選擇內容是繪本劇表演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繪本的選擇既要符合學前兒童的年齡特點,又要切合兒童的興趣點,貼近他們的生活經驗,同時還要選擇有教育意義,適合開展繪本劇活動的繪本故事。如小班幼兒要選擇風趣、幽默、對話生動、易于接受的繪本,《誰咬了我的大餅》中小豬與其他小動物的對話簡單、重復,易于表現,既有懸念又有矛盾沖突,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動作和語言進行表演。中班兒童選擇的繪本可以高于這個年齡段的接受水平,選擇有趣并富于戲劇性的繪本,像繪本《彩虹色的花》就以其淺顯易懂而富有感情的對話給幼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對于大班兒童來講,他們的審美已經達到完整感知形象和細節(jié)的程度,可以選擇內涵較為深刻,有表現空間的繪本,并鼓勵兒童進行再創(chuàng)造,激發(fā)學前兒童“想說”的內驅力?!独鲜蠹夼愤@個繪本情節(jié)具體生動,語言精煉,表現性極強,符合大班兒童的接受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從作品到表演需要一個加工過程,繪本中常有一些描述性的文字不適合直接表演,需要轉化成具體生動的語言和動作,也可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情節(jié),使之符合繪本劇表演的需要。
(二)閱讀繪本,感知繪本中的角色對話,孕育“敢說”的沃土。感知繪本中的角色對話,不僅為繪本劇表演做好了語言的鋪墊,更重要的是提高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鼓勵師幼共同建構劇本,共同演繹情節(jié)。
1.聽讀訓練,營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與兒童一起閱讀欣賞時,教師依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可以用形象化的語言、表情和動作去展現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在聽讀訓練中,使兒童不僅能了解故事的情節(jié),理解角色,想象角色,并能選擇有特色的人物對話進行扮演,教師不單單要教會他們學說故事中的對話,更要利用自己的面部語言、肢體語言,激發(fā)兒童的表演欲望,挖掘其自身情感特點,嘗試將自己置身于一個真實的故事情境中進行大膽表演。如繪本《一步一步,走啊走》是寶寶模仿烏龜、小兔、鴕鳥等動物走路的趣事。當老師在塑造一個個形象生動的小動物的同時,也要鼓勵兒童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用語言或身體動作去表達其對繪本故事的理解,這樣繪本劇活動就拉開了序幕。
2.集體念讀,外化語言的表現力。教師帶領兒童進行集體念讀時,要帶動他們參與其中,并適時地引導思考。如在繪本《老虎拔牙》中的大老虎聲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沉穩(wěn),以表現老虎作為“百獸之王”的威嚴,而狐貍的聲音則應亮而尖,顯出狡猾、奸詐的特點。兒童在集體念讀中能更好地體會繪本角色中的語言特點,表現力也會不斷提高,為接下來的繪本劇表演打下基礎。而對于能力較弱或年齡稍小的幼兒來講,在集體的環(huán)境中,更容易受到別人的感染,在潛移默化中自己的語言表現力也提高了。
3.利用道具制作及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匯集“喜歡說”的源泉。促進學前兒童語言發(fā)展的方式除了要提供豐富多樣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樣本外,還應為兒童創(chuàng)設各種使用語言的機會。繪本劇中的各種情境背景、頭飾可以由老師帶領孩子共同參與完成。兒童的世界充滿著美的色彩,他們愛畫、愛制作,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自己動手制作頭飾、道具、圖片等。如在繪本《小墨魚》的頭飾制作中,可以采用拓印頭飾,在制作的過程中幼兒會與老師、小朋友們進行溝通,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意見,讓他們對自己制作的作品進行講述,尤其是在角色對話中,兒童戴上頭飾又置身于繪本劇的情境環(huán)境中,自然而然就會把角色的語音、語調盡可能表現出來,還會自發(fā)地創(chuàng)造出新的情境與語言。
4.嘗試表演繪本劇,提供“有機會說”的展示舞臺。《綱要》提出:“發(fā)展幼兒語言表現力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幼兒園的繪本劇應以游戲為主導,讓學前兒童充分體驗到游戲的樂趣。教師可以把繪本中兒童需要掌握的技巧全部以游戲的形式開展之后再表演繪本劇。兒童通過不斷感受故事發(fā)展順序、體會角色語言,并運用語言學習中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聲調、語氣、表情與手勢等非言語手段來扮演各種角色展現故事情節(jié),這些都促使兒童的語言能力在繪本表演和語言交流中得到發(fā)展。如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中兔媽媽和小兔子充滿愛的動作,孩子會不自覺地運用不同的聲調、語氣、表情和動作進行模仿,讓兒童自主選擇角色,并鼓勵孩子以別出心裁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提高自身的參與性。
三、結語
繪本劇是屬于兒童的一種美的藝術,繪本表演可以為學前兒童提供大量規(guī)范的口語練習的機會,它能豐富兒童的情感體驗,幫助兒童理解詞義,豐富語匯,在成長中給予他們更多的心靈享受,讓兒童全員參與進來,不讓個別兒童游離于活動之外。總之,將繪本劇融入幼兒園教學是促進兒童語言發(fā)展的一個值得探究并不斷發(fā)展的教育形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2]王添強.當繪本遇上戲劇[J].保育與教育,2014(2).
[3]楊娟.大班幼兒戲劇工作坊的行動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2.
[4]張金梅.幼兒園戲劇綜合課程研究[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張 瑤(1983-),女,漢族,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講師,文學學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國學經典。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guī)劃項目“學前兒童戲劇教育活動現狀及實踐研究——以牡丹江地區(qū)為例”(項目編號:2014D033)的研究成果。